《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人界篇第一百四十九章朱棣:朕不和亲,不割地,不称臣

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最新章节目录
   长平之战是惨烈的。
    不过它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
    经过长平一战,白起这个名字开始被所有人得知,哪怕几千年后的华夏,白起坑杀四十万的事迹,依然在民间流传,褒贬不一。
    白起为长平之战大规模杀俘之事感觉到内疚,四十万放下武器后的士兵被他活埋,实在是天理难容的罪过。
    或许白起的委屈与内疚是真实的,但是这种冲突在历史上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是千百年来无法解答的一个问题,即人道主义和战争的冲突。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大军,这打破了人们所能够容忍的道德底线。
    华夏社会一致坚持“好生之德”,以杀生为恶。
    春秋时期的战争多是礼仪性质的,经常点到为止,但是秦国却鼓励士兵去杀敌,常常按照敌人头颅的数量来获得功勋,因此整个战争打下来往往都是尸骨如山,血流成河。
    我们总是用“上帝视角”去看待一切。
    这是片面的。
    “上帝视角?这是什么视角?”
    “这天底下真的有上帝吗?”
    “不不不,神权算什么,皇权才是至高无上的。”
    太宗皇帝李二豪情万丈。
    “白起的做法是对是错,真的难以下定论。”
    “就以以前的秦国来看,那个时代的农耕文明,发展是不完善的,那个时候的生产力也就那样。”
    “俘虏了赵国四十万大军,这些人需不需要吃饭?粮食压力大不大?”
    粮食压力,一直是华夏各朝各代的突出问题。
    当年人皇帝辛,为什么要向东向南进行扩张?
    主要原因就是粮食问题。
    小冰河时期,全球气温下降,自然灾害频发。
    这对农耕古国的华夏来说,本来就是毁灭般的打击。
    因此,人皇帝辛在粮食问题的压力下,这才向着更为滋润的东边,更为温暖的南方发展。
    因为这里的气候,更加适合粮食的生产。
    李二继续说道:“粮食问题只是其中之一,还有这帮降军的处理问题。”
    “这么多的人,你就敢确定他们是真心屈服秦国的吗?”
    “他们到底在想什么,谁又能清楚。”
    “白起的确可以不用当杀神,他可以选择放掉这些俘虏。”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赵军俘虏如果活着回去,他们就会因为白起放了他们而心存感激?还是说会将赵国大地拱手相让?”
    “这都不现实。”
    “这帮俘虏回到赵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调整之后,又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秦国国力哪怕再强大,也不会放任这等威胁因素不管不顾的吧。”
    “杀了他们,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也算是一种合适的方式。”
    “当然,这般做的结果,就是白起会背负无尽的骂名。”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能十全十美。”
    平行时空——大秦。
    “杀还是降?”
    “朕能感受到,武安君白起的心中,对于这个问题同样纠结无比,甚至可能有着深深的无奈。”
    “我秦国当时的那种处境,如何去处理这多出来的几十万降军?”
    “几十万人可不是什么小数目,所需要的资源是巨大的。”
    “再说了,将他们接纳进来,给他们吃给他们穿,他们就会真的服从我大秦的统治了吗?”
    “朕看未必是这样。”
    始皇帝嬴政其实很能理解白起的做法。
    即使是他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
    “据朕得知,在当时那个时代,我秦国军律规定了,只有斩杀的敌人部队首级数量超过了自己的军队死亡人数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奖励,不然的话就要受到处罚。”
    “这也就是说就算秦军打胜了,但是自己的军队死亡的人数比敌人死亡的人数多,不但不能受到恩赏,还要被定罪。”
    “赵军当时就死了五万人左右,而当时我秦军却死了大概有二三十万的人,所以说武安君白起虽然打胜了赵国,但是我秦国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
    “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白起最终下令还是杀了这些战俘,这样做既可以让自己避免被责罚,并且还可以鼓舞士兵杀敌。”
    “当然,这都是朕的猜想罢了,具体究竟如何,是武安君自己想杀,还是秦昭王的命令,这都不得而知了。”
    对白起的评价?
    曹操也是思考了片刻。
    他笑道:“这有什么好评价的,立场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同。”
    “再说了,战国后期到秦灭六国,是华夏社会走向统一过程中的一个大动荡,大变化时期,秦汉以后实行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但是如果想实现这一政体,就必须通过战争手段,才能打破旧有的势力。”
    “也就是说,即使华夏历史上没有武安君白起这个人,依然会有其他征服者做和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类似的事情,战争以及战争所带来的伤亡,不可避免。”
    “想要以和平方式一统天下?怎么可能。”
    “我曹操现在给江东孙权写封信,告诉他为了天下一统,为了天下苍生,让他放弃抵抗,归顺于我,他会同意吗?”
    “不仅不会,孙权小儿还会破口大骂。”
    “就连他会怎么骂我曹操,我都能想象的到。”
    “所以说,只有战争,才能改变当下格局。”
    …………
    天空之中的投影在继续。
    在长平之战中,还有一位主角,那就是赵括。
    说到赵括,许多人都会说,该人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教材,从战国的长平大战到后世的华夏,他足足被人们讥讽了两千多年,被人们嘲笑了两千多年。
    事实上,这是极为不公平的。
    尤其是对一个抵死保卫自己祖国的忠勇军人。
    “这说的倒是不错,赵括此人哪怕再没用,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战,为了自己国家的百姓而战,单从战争胜负来看问题,实在是太过愚蠢。”
    汉武帝刘彻很赞同盘点视频上出现的话。
    难道赵括想打败仗吗?
    不,他不想。
    可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赵括打了败仗不假,但要知道的是,赵括是为谁而战。
    …………
    战国转折性的大战——在壮阔、血腥的长平大战,赵军统帅赵括究竟犯了那些错误,对于那可怜的四十万冤魂中,赵括又究竟该负什么责任呢?赵国又为何会失败呢?
    在视频画面中,出现了这样几个问题。
    此刻,秦始皇、李二、朱棣、刘彻、朱元璋,以及各朝各代的武官,都在思考。
    有人提问,那就必须回答啊。
    大明战神李景隆:“这还不简单吗?打仗,不就是看谁强谁弱吗?秦国强,赵国弱,所以赵国打了败仗。”
    “至于赵括,作为三军主帅,那不得承担打了败仗之后的所有后果吗?”
    “难不成让士兵去承担这个责任不成?”
    战场,真的就是看表面实力的吗?
    其实不然。
    卫青:“李景隆啊李景隆,看来你被称作是大明战神是有原因的,谁告诉你秦国强,赵国弱,秦国就能打胜仗。”
    “那当初建文帝派你统帅几十万大军出征讨伐燕王朱棣的时候,你的兵力是绝对优势,你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还有,楚汉之争中,刚开始项羽的实力和刘邦的实力作对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那为何最后是刘邦赢了呢?”
    “战场千变万化,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战场的结局不同。”
    “还好你李景隆没有出生在叫门天子朱祁镇的那个年代,否则……那般画面太美,我想都不敢想。”
    徐达:“李景隆出生在朱祁镇那个年代?强强联手,我大明怕是直接没了,也就没有了后面几代皇帝的事情了,卫青老哥想法也是够大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李景隆和朱祁镇这样的两头猛虎,怎么能存在同一个时代。”
    …………
    长平大战一开始,赵军就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造成这种错误的人正是所谓的四大名将之一的上将军廉颇。
    战国时代,由于赵国的战略环境和地理环境所决定,赵国的军队擅长的是野战或者说擅长进攻,最差的就是防守作战,赵国最厉害的就是战场突击力量,比如弓箭兵、轻步兵、骑兵等,所以才在对匈奴和胡人中屡建奇功。
    而秦国最擅长的是什么呢?
    是步兵和防守。
    虽然秦国也有地理地形的优势,但是数百年来东方六国攻入秦国本土的次数,有几次呢?
    这就充分说明了问题。
    可以说赵军一开始就犯下了最大的战略性错误,尤其,在对垒中后期,秦军逐渐找到了对付赵军的骑兵的方法后,即步步为营,以壕沟、弩兵封锁的战术,赵军已经说彻底的丧失了战场中唯一的一点优势。
    而长平大战一开始,由于数战不利,赵军统帅廉颇就主动坚守,以图与秦军拼消耗,让秦军知难而退,但是谁也没预料到,秦军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干就是十四个月,长平大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也就是由突发的战役决战,演变成了双方有意识的战略决战和战略消耗战。
    你赵国和秦国正面硬碰硬,秦国大军都还会犹豫一下。
    毕竟赵军战斗力一点都不弱,想要啃下来难度很大。
    但是,你赵国和秦国打消耗战,秦国会怕你?
    秦国作为当时,无论是经济、文化、军事都最强大的国家,最不怕的就是和你比消耗。
    也不知道当时的赵国统帅是如何想的,至少可以说赵军犯下了第二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当时就是李景隆这样的战神也知道,赵国的战争潜力远远要低于秦国,由战役演变为战略决战就已经输了一半,可是赵国的政治集群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换而言之,赵国应该主动割地求和,以图保住赵国最珍贵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精锐的部队,才是上策。
    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人想到这一点,为赵国精锐部队的覆灭做好准备。
    这就是赵国犯下的第三个战略性错误,可以肯定的说赵国已经输定了。
    由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