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君策,隐身贵女》第120-121章闹鬼〔12000+求订阅〕[3]

倾君策,隐身贵女最新章节目录
   br>沈宝近乎惊呼“三年”,这得多漫长的岁月。
    琥珀道:“四姑娘,不敢不敬呀。今儿府里有下人传,说伍婆子的儿子死了十几年了,得了先头太太的提携,在阴间做了鬼官,手底下管了好些个鬼兵,风光体面得体,就连潘家仙逝的老太爷都得敬着他。大家还说,活着是你许是奴仆,到了那边,也许就做官了。”
    这话,是画菊传出去的。
    画菊到底年纪小,经不住那些好事婆子的追问,就说出去了,人言的力量巨大,琥珀去大厨房给老太太煎药,正听到大厨房的管事婆子与其他各处的管事婆子在那儿议论,因着这儿,大家就更敬畏了,还说“我们府里就有仙,往后不会去庙里了,就在府里烧香祭拜!”
    “我说伍婆子,怎么跪着求着要进仪方院,原来人家有好处。”
    “唉,听说阴间和阳间也差不离,也有皇帝、官员,她儿子当了鬼官,等她百年之后,也是极体面风光,来世定能投个好人家。”
    “没瞧今晨出门,伍婆子打扮得跟个妖怪似的。”
    “啧啧,还搽脂抹粉儿了。”
    老太太不敢反驳,因为她一反驳,珊瑚、琥珀两个就劝她,还劝她与石氏认错,得到石氏原谅,说得煞有其事地,说哪些婆子的香烛点不着,认了错就点着了,还能道出姓名来。
    提到石氏,老太太又气又恼,却不敢发作,她是怕惊了石氏出来,这石氏死都死了,还回来守她幼女,老太太就恨不得一把火将仪方院给烧了。
    潘氏受了惊,潘家三房太太得了消息上门探望,提议请道士驱邪,首先被潘氏给否了,“问过报国寺的住持方丈,说她驱赶不得,只能好好敬养,平日不惊着她,她就不会出来。”
    “这可得三年呢……”
    “三年就三年罢!她又不是不走,不过是三年后才会离开。”
    潘家三位太太先是称奇,后又生出敬畏之心。
    沈家到底没请道士和尚来驱邪,只是老太太、沈宝、沈俊来及潘氏都不敢近仪方院,总觉得那地方太过晦气。
    潘氏亦不许沈宜往仪方院去,生怕石氏报复到她孩子身上,沈宜原是好奇,听潘氏说得吓人,也不敢去了。
    老太太想着潘氏许是被吓怕了,想到李氏每日要喝下一万二千两银子熬成的银水,偏这银水不增不少,天天都要承一遍苦,再不敢打沈宛姐妹的银子,也支字不提石氏留下的家业之事。
    沈宝问道:“祖母,那三哥是不是过几日就要抵京了?”
    老太太提到这事就是一肚子的气,她原想与潘氏借银子,可潘氏说手头没有,又说沈宛给的五万两银子她不敢贪一两,还往里头添了二千两进去,潘氏还与她叫穷。
    老太太只是打消了念头寻沈俊臣拿银子,沈俊臣也只说家里没有,沈俊来倒是在外头跑了一遍,最后由老太太做主,为了凑到银子打算娶商贾千金为填房,这回定的是京城安定县首富李家嫡长女李金花,对方倒是承诺了陪嫁三万两银子的嫁妆,可这银子要等李姑娘嫁进沈家才能有。
    沈俊来如果去恳求,这银子还是能借出来,可他想到沈宾做的那些事,又听沈俊臣分析了厉害,总觉得这儿子会有碍他升官,那种成了废子的儿子,救回来作甚?他想要儿子,随时都能生,在大房二姨娘传出有孕后,沈俊来的两个通房都有身子了,沈俊来就越发不看重沈宾,一心想早娶了李金花过门。
    老太太轻叹一声,“你父亲凑了二千两银子,我这里能凑六千,宝儿,你那儿还能凑出多少来?”
    沈宝当即回道:“要救三哥的赎银,怎让我出?”
    “你不是他亲妹子?”老太太的语调无端多了三分犀厉。
    她待沈宝不好么?沈宾出了事,最该急着救人的就该是沈宝才对。
    沈宝咬了咬唇瓣,想拒绝,却又不能,心里一阵肉疼。
    老太太道:“把你屋里的银子拢拢。”
    “祖母怎不找大伯凑银子?”
    沈宛出阁,光是嫁妆就备了五万又二千两银子,现在要救沈宾,不是该寻最有钱的沈俊臣想法子。她就算把所有的首饰都给卖了,最多也就是二千来两银钱。
    老太太气得胃疼,自打接到消息,浑身都不舒坦,沈宾是二房三个嫡出孩子里最聪明、机灵的一个,却被李氏生生地给拖累了,“你大伯还不是大太太管着,大太太的银子都给大姑娘置了嫁妆。”
    “她置这么多作甚?”
    老太太不快地命令道:“把你屋里值钱的东西都取来,能凑多少凑多少。虽说要二万两,可家里把能拿的都拿出来也算尽了心。”
    沈宝百般不情愿,回到漱玉阁,挑了不喜欢的首饰。将最喜爱的、最值钱的留下,应付一般地抱着盒子,绕过仪方院去了佛堂。
    老太太见她拿了首饰来,“还是亲生的用心,你瞧大房,一个个都置之不理,让人心寒啦!”
    老太太让珊瑚去把首饰换成了银子,拿回来的也不过一百八十两银子,还差了许多,“去大老爷那边问问,就说我们凑了八千多两,问他能拿多少出来。”
    沈俊臣听说后,知是潘氏不想管,拿了手头的三千多两添进去,在听说阴间对阳间贪官死后灌银水的做法,沈俊臣还真有些怕了,但他现在在礼部,也沾不上银钱。
    老太太凑了银子,令沈俊来去赎沈宾。
    *
    沈宛的出阁吉日渐次近了。
    石美金那边递来话,说是备了五百多台。
    四月二十六,皇帝再下恩旨,封沈宛为“和美郡主”,以大周郡主之礼出阁,另赐大周皇宫圣物:一对玉如意,郡主所戴的凤凰金钗等。
    四月二十七,太后、皇后及四妃的添妆礼就到了,竟有八抬之多,太后赏的是郡主身份的凤袍;皇后添了一套凤凰头面;四妃或赏华美的衣料,或是内府制的宫袍,又或首饰等。
    赵硕、赵熹两人纠结着将“石美金”添的嫁妆是送入沈府,还是在出嫁时,从半道加入进去,突地就听到蓝锦来报,“沈府闹鬼”。
    赵硕错愕地看着赵熹。
    赵熹笑道:“世间所有的鬼,都是人扮的。”
    蓝锦连连摇头,“沈府上下都说这不是人扮的,是真的鬼,还是鬼仙,说是大房先头太太做了鬼仙,还在阴间的什么忘情司当差,是个鬼官,很厉害的样子,她能调遣小鬼,现在魂魄就藏在仪方院,在沈家五姑娘身边守着,说要护五姑娘三年……”
    赵熹不信。
    赵硕却是好奇,“这怕是沈家人编造出来的吧?”
    蓝锦摇头:“不像是编造的。属下盯了沈府一整天,沈家的四姑娘离仪方院远远的,老太太更是不提仪方院,都不许五姑娘去给她请安,就连大太太也免了五姑娘晨昏定省,大老爷、二老爷都不敢近仪方院。
    府里的下人说得很认真,说是真的,因为府中婆子丫头们听说后,都前去仪方院祭拜,那些背里做过伤害大姑娘姐妹的下人,就点不着香烛,必要认错赔礼才能点得着……”
    赵熹一笑置之,莫不又是小狐狸闹出来的,只是她这又是何意,莫非是为了过她的清静日子,沈宛远嫁,她怕保不住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先震住了沈府老太太、大太太等一帮牛鬼蛇神。
    定然是小狐狸!
    为何说三年,而不是五年?
    上回,她直嚷嚷不下注,可最后还是被她猜中,又赚了一笔银子。
    连带着二皇子、九皇子也赚了一笔,只是这两位皇子闹的太大,跑到对方的大赌坊狠狠下注,最后是半斤八两,险些没让大赌方给赔死。玩了一场,彼此也没算得了好,不过是大赌坊的赚头都被他二人得了去。赵熹也赚了一笔,他却不是在二、九皇子保护伞下的大赌坊,而是万财大赌坊,这家的后台可是肃王府。
    两位皇子不敢开罪肃王,都在对方赌坊下狠手的买,随道把三发大赌坊给买破产了,两个人还商议着如何瓜分大赌坊,这可是六皇子的产业,这摆明了就是联手整六皇子。
    六皇子吃了个天大的闷亏,却不敢发作,更不敢赖账,只说发发发是真没钱。
    赵硕道:“几百抬添妆怎么办?要入沈府么?”
    蓝锦答道:“八王爷,属下在沈府还听说一件奇事,说是二房的李氏死后,因她生前为了一万二千两银子的家业害死了大房的二爷,现在每日都要被阴间小鬼灌下一万二千两银子的银水,日日煎熬,她直喊不喝了,不贪了。
    可阎罗却说‘你们这些俗世凡人,得了一千两,就想得一万两,为了银钱,不惜害人性命。生前嫌一万二千两太少,死后却嫌多了。’还说,在阴间,但凡是贪官,生前贪了多少,死后就要把多少银水喝完,偏那银水不增不减,永远都不会少分毫,天天都要喝,苦不堪言,人人生前嫌少,死后却嫌多,着实是贪得越多的,这银水便喝不完啊……”
    赵熹觉得这件事倒可以做文章,若传到天下,足令那些贪官有所收敛,你生前贪多少都觉少,死后就让你喝银水,那时你就觉得太多。
    “八叔倒不妨将添的嫁妆尽数抬入沈府,就算闹大些也不怕,这是石家的脸面,也是沈家大姑娘的脸面。有了这件事,沈家大太太、老太太都不敢贪她们姐妹之物。”
    赵硕道:“如此,明日一早,我就把几百抬嫁妆送去,还有一百万两银票。”
    沈宛身边有沐风沐雨二人,到了沈宛手头,赵硕也是不惧的。
    夜里,赵熹正准备出门,蓝袍来禀:“三皇子殿下,大周二皇子到!”
    二皇子进了大殿,赵熹令侍女奉了茶点。
    他微微一笑,斥退左右,揖手道:“赵熹,你与我说说,指点你的高人是谁,你若将此人荐与我,我自有重赏。”
    “高人……”
    二皇子道:“告诉你如何下注之人,此人大才,连谁人获胜都能估测出来,直称‘此乃大儒,若被我大周所得,不愁我大周国运’。一个能将天下所有才子佳人都了若指掌,甚至还能估测出皇帝的心思。”
    拥有此等计谋之人,乃是大气运的人,能晓人心,看懂局势,看似一场赌局,其实是他过人的胆识。
    若不是二皇子、九皇子互相拆台,将对方的大赌坊几乎给斗垮,更是联手将发发发大赌坊赔得哭爹喊娘,皇帝也不会知道,世间还有如此能人。
    二皇子从皇后听说皇帝有招揽此人之意,立马就来寻赵熹。
    赵熹笑了一下,心下权衡着如何应对此事,让他把小狐狸供出去,这不可能,他也不会去做,是他发现小狐狸的厉害,他甚至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