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水怪盗》第二十一章盔甲(读者暂不订)[24]

民国风水怪盗最新章节目录
   黄地拿来许诺,还当真以为自己是混元大仙手下的叶蜡顽石了。
    两人担心吴叔公的伤势,作别了土地公,匆匆赶了回去。
    回到家中,却见三只猫头鹰仍在吴叔公床前守候,看到大熊和王小牧回来,这几个畜牲竟然显得无比高兴,不断地煽动着翅膀,在王小牧身边亲昵地蹭了蹭,尔后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吴叔公经过昨晚的排毒,又吃了猫头鹰的黑色药丸,面色显得红润起来。到底是王小牧爷爷方子起了作用还是那猫头鹰的黑色药丸起了效果,却又是不得而知了。
    王小牧说:叔公看起来好了很多,但我仍不大放心。
    大熊说:你准备咋办?
    王小牧想了想,说:虽然猫头鹰给叔公吃了黒药丸,但到底有没有效果我就不知道了。我觉得既然前面用了我爷爷的方子,那就还得用下去,必须以烟火气蒸熏七次。
    大熊听了,也无太多办法,只得听了王小牧的。王小牧吩咐大熊赶紧生火煮饭,而且一定要多放糯米。大熊从后屋拿来一个诺大的饭甄,里面层层地放上了糯米,开始点火生起饭来。待饭煮的夹生时,王小牧吩咐大熊不要再加火了。
    两人把吴叔公抬进了饭甄里,用糯米的蒸汽熏了半个时辰,然后又把吴叔公抬了出来。这些方法,王小牧爷爷书上本无记载,但王小牧头脑中总觉得“烟火气”就是要如此这般,这便是人常说的天赋。但这样摆弄,在大熊看来,却开始对王小牧佩服起来,不知道这小子哪学来的这么多道道,反而显得高深莫测。
    这办法早晚各做一次,一直将吴叔公连熏了七日。
    待到第三日时,吴叔公已经睁开了眼睛,但尚不能说话,但能如此,两人已经高兴不已,证明药方起了效果。大熊甚至点起了香,朝祖师爷画像狠狠地磕了若干个响头。
    第七日刚过,吴叔公已基本痊愈,也能开口说话了。王小牧和大熊便将他受伤后的种种事告诉了他。
    吴叔公听了,点了点头说:那土地公也算半个正仙,你们答应他的事,务必要做到。随后又对王小牧讲:你可知你祖父师承何处?
    王小牧听了,觉得有点奇怪,吴叔公身体刚刚见好,怎么好端端问起祖父师承来,莫非他觉得自己用的医治法子有什么问题么?当下回答道:我小时候听说我祖父说,他曾在岭南跟孙氏学艺,到底是什么门派就不知道了。
    吴叔公沉吟道:孙氏。
    道术属华夏大地土生土长,自古伴随帝王将相求长生多福而生,至今已流传千年,各地虽有不同祖师,不同道法,但大浪淘沙,随岁月流逝,“天水茅山胡儿洞,苗寨僚村天师观”成为六大流派,其中当属天师观为道家鼻祖,谓为正统,江湖上也叫正一教。到如今,绝大多数道家流派因传承人天赋或宗派矛盾等原因逐渐凋零。
    每一个门派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比如著名的茅山道士,其符咒捉鬼功夫当属一流,苗寨主要活动在湘西,以替人背尸回魂出名。吴叔公一脉,为僚村派,起源于兴国梅窖,断风水判地脉最为出众。但不管各门派的拿手绝活是什么,驱妖降魔却是每个道家流派安身立命之本,本事却个个高超。
    至于王小牧爷爷所学得岭南孙氏,吴叔公却沉吟半天都想不出所以然来。正在吴叔公沉吟的功夫,王小牧却有自己的打算。
    自己父母亲人全部失散,整日流离失所,过着饥一餐饱一顿的日子。认识吴叔公和大熊这些天以来,虽然离奇颠簸超出了自己想象,但吴叔公哪种不惜性命替人排忧解难的风范,跟自己祖父又是何其相似?自己自幼最为崇拜的就是祖父,如今,吴叔公就在眼前,何不拜其为师?
    思至此,王小牧“噗通”一下向吴叔公跪下来,动情地说:叔公,我一人孤苦伶仃,手无缚鸡之力,有心学得些安身立命的本事,但奈何一直没遇到贵人。前些日子有幸遇上你们,长了许多见识。对您的本事、为人早心生崇拜,您要不嫌弃小牧愚笨,能否收下我为徒,日后我一定勤学苦练,传承门派宗旨,绝不给您老人家丢脸。
    一番话动情动理、实实在在,让人无从拒绝。甚至让旁边的大熊也颇为动容,大熊对王小牧说:好样的小牧,我早就想劝师傅收你为徒了!
    吴叔公看着跪在自己前面的王小牧,心中却甚是为难。
    王小牧天赋异禀,自小开了白鹤煞,为人又机敏灵巧,心思缜密,自己虽收得大熊为徒,但奈何性格过于毛糙,若将王小牧收至门下,光大自己门派确实指日可待。
    但自僚村派开派以来,就立下了严格的门规,其中收徒有严格的规定,就是凡收为门下的弟子,拜师进派前需无任何方术基础,即使有,也需全部废除后再行拜师,方可作为门内弟子,且作为僚村弟子,在学徒过程中万万不可再学其它流派任何方术,否则将自动被祖师爷扫地出门。
    学道之人,心中至尊之神便是祖师爷,所以在作法前,大多道士往往都会说一句:祖师爷保佑。此为最坚定之信仰,若学得其它流派方术,虽无人主动逐你出门派,但内心信仰却已然崩塌,任何法术使将起来均不灵敏,轻则被邪魔击伤,重则丧命。
    吴叔公自是可以收下王小牧为徒,但王小牧这一身本事之基石,却自幼专为其祖父流派传承而奠定,一来不符合门规,何况他若加以时日修炼,必将成为力挽狂澜的方术大将,此为天意,若硬生生要其进得僚村派门下,废除他原有基础,即使学到尽头,也不一定能让他达到这等本事。
    如今乱世,妖魔横生,正需力挽狂澜道术奇人之时,岂能以一门派之私误世间之大局?
    想至此,吴叔公说:小牧你且起来。
    王小牧以为吴叔公已经答应收自己为徒,高兴地站了起来。未想到吴叔公却说:我不能收你为徒。
    王小牧一怔,赶忙说:叔公你是不是嫌我愚笨?我可以加倍努力。大熊也觉得甚为奇怪,看师傅的样子,自然是喜欢极了王小牧,怎么此时又不肯收他为徒,在一旁帮腔道:师傅,小牧还会医术,可厉害了。
    吴叔公斥责大熊道:闭嘴!然后对王小牧说:你祖父给你留下本书,那自是你师傅,你休要拜我为师,只需学得里面的本事,便已足够。若是学起来不懂,我会尽力帮你答疑解惑。
    王小牧心想吴叔公乃一代道家宗师,岂会因自己简单的几句话就收为徒,那拜师也太容易了,听他这话,吴叔公这是在推迟咧,于是准备再次哀求,门外却传来敲门声:叔公,叔公在吗?
    三十、鬼局
    王小牧只得把拜师之事暂时先放了下来,和大熊一并出去开门。开得门来,只见门口站着一中年汉子,满头大汗,神色匆忙,见到大熊,高兴地说:哇,大熊师傅,你师傅在否?
    大熊一看,这人正是前两年为其作法解除回门债的杨二狗。大熊见其慌忙的样子,问道:你慌里慌张找我师傅作什么?转身让开门,让杨二狗进来了。
    王小牧给他端了一碗水,杨二狗也不客气,咕咚咕咚两口喝光,抹了一下嘴,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我要没大事,可不敢来叨扰叔公。
    大熊打趣说:莫非你又犯了什么孽缘,被物事给缠上了?
    杨二狗说:大熊师傅尽说笑,自打上次之后,我勤恳老实做人,为后世积阴德呢。这次不是我,是我邻居,你且听我细说。
    听到外面的讲话声,吴叔公也从里屋晃晃悠悠地走了出来。杨二狗见了吴叔公那副大病初愈的样子,“哎呀”一声,问:叔公,您老人家身体欠安?
    吴叔公淡淡地说:无甚大事,你且说你来所谓何事。
    杨二狗吞了口唾沫,绘神绘色地向大家说起一件事来。
    住杨二狗家隔壁有位邻居,姓黄,村里人都叫他“黄一吹”。这黄一吹的外号可是有点来头。农村人红白喜事,都习惯叫唢呐队来演奏,对红事来讲,这叫助喜,对白事来讲,这叫闹白。
    黄一吹就是这十里八村的头号唢呐手,也是这支唢呐队的头。附近村民要是家中遇到了什么红白喜事,都会过来先找到黄一吹,提前商量好价钱、日子,让后由黄一吹组织好唢呐队,届时过去助喜或闹白。唢呐队演奏的好坏,据说还会影响主家的运气。黄一吹为人厚道,做事卖力,所以一直是附近村民办红白喜事时助兴的首选。
    黄一吹有个儿子,村里人都唤他叫做蛤蟆子,现年十七八岁。据说他自从八九岁发育以来,脸上便开始长疙瘩,一直长到现在,整个脸变得跟癞蛤蟆一样,没一处平整,加之他为人较为无赖,蛤蟆子这个外号也就叫了开来。
    这蛤蟆子从小偷鸡摸狗,近年来还学会了吸大烟、赌博这等勾当,全身瘦骨嶙峋的,无一处实在肉。平日里到处干些欺负东家寡妇、愚弄西家弱小等事,村里人都极其讨厌他。
    黄一吹有这么一个儿子,甚是头痛。小时候还对其经常打骂教训,但现在蛤蟆子长得大了,教训多了,不仅跟自己顶嘴,有时还跟互相动起手来。黄一吹无法,只得逼着他跟自己去红白喜事家干些活计,一来省得其无所事事到处惹祸,二来也讨些零碎钱,补贴下蛤蟆子这张嘴。要不然,家中即使有金山银山也会被这小子败光。
    那蛤蟆子倒也不甚反对这事,估摸着有几个原因,一来农村家庭虽然平时过得贫苦,但遇到红白喜事家,为了在乡邻亲戚面前撑点场面,好吃的、好喝的自然是少不了,正对了蛤蟆子好吃懒做的脾性,再则,他一半大小子,每天抽大烟哪来许多收入,父母又不愿意给,只得去换点零碎钱花,即使少,也聊胜于无。
    黄一吹主业是吹唢呐,但对一些红白喜事的老规矩也甚为了解,有时也会接一些其它活计,比如给东家做个孝旗,给西家弄块喜匾之类的。
    话说有一日,黄一吹接了个活计,给一去世的老人做几丈孝旗,黄一吹抓紧时间赶工,但孝旗做好之后已是黄昏,由于老人第二天下葬要用,便叫蛤蟆子连夜送到二十里之外的东家去。叫蛤蟆子干其它活计还好,这种送孝旗的事,没得吃,又没得热闹,他最是不愿意。
    黄一吹无法,只得给了他点零碎钱,骂着他去。蛤蟆子拿了零碎前,只得扛起孝旗,嘴巴嘟囔着乘夜去了。
    这蛤蟆子天天烟酒不离嘴,身子虚弱,行得片刻,已感到浑身无力、虚汗直冒,只得走一阵歇一阵,饶是如此,蛤蟆子也大喊生活过得苦,大半夜还要送什么劳什子孝旗。随手摸到自己的零碎钱,心想着要是这附近有个酒肆,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