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水怪盗》第二十二章玉玺(隔几分钟,你懂得)[3]

民国风水怪盗最新章节目录
   一座山。
    宋村和梁村有个奇怪的现象。从五六十年前起,领村梁村的人无论怎么勤恳努力,种啥不长啥,即使长了出来,也被蚂蝗等虫害给祸祸了,全村都较为贫困,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
    而宋村人相对比较懒惰,但那片土地却种啥有啥,随便撒点种子,长出来又旺又密,无需花费多大力气,都有好的收成,全村都比较富裕。
    梁村为头的老人曾叫先生来看地脉,先生看完地脉,啥话也不说,只是说梁村人若是想富裕,必须全村搬走,具体啥原因也不直说。
    以前倒是有个外地来的先生,说梁村的财富全被宋村搬走了,而搬走这财富的,是山上一只猫。说完这话,不出几日,这先生被人发现死在柳树下,浑身发出不知名的怪味。
    村人只好把他给埋了,没想到刚埋完没几日,不知被什么动物扒开了坟,把这先生的尸体又拖到了柳树下。
    人们都说这先生说破了天机,遭惩罚了,只得任其暴尸荒野直到化为一堆尘土。
    梁村人世代居住于此,若要全村搬走,即使年轻人肯,老人也不肯。于是,几个胆大的年轻人,爬到另一座山头往村庄看去,想寻个究竟。
    没想到从别的山头远处看来,横亘在梁村、宋村之间的山巅上,兀然横卧着几块大石,像极了一只窝在山顶上的巨猫,猫头正对着梁村的方向,猫尾对着宋村的方向。
    于是口口相传,大家都说,这只猫在“吃梁屙宋”,嘴巴把梁村的人好东西都给吃了,然后拉出来东西肥了宋村人,大家开始称呼这座山为“猫子岭”。
    梁村一些年轻人甚是不服,曾组织人拿好火工工具,准备上山把这只石猫给炸了,却不想,上得山去,只见到处奇形怪状都是石灰石,密密麻麻的,哪里能寻到半点猫的影子?
    气得他们狠狠地砸了几块石头,便下山了。
    回到家之后,不出几年,当年那几个上山的小伙子,死得死,颠得颠,没落下一个好的。
    “猫子岭”也就成了梁村人的禁区,再也没人敢去了。
    宋保长带着一群人过来说,不好了,宋木匠昨天给人做木工,到傍晚还没有回来,两个儿子心中一急,便点了马灯去找他,没想到,这一去,宋木匠的两个儿子也不见了,直到现在还没找着。
    王小牧的主事家问,他这是到哪做工去了。
    宋保长说:去梁村做工了。
    大家嘟囔着说:去梁村可要经过猫子岭啊,不会在猫子岭走丢了吧。
    宋保长说,这猫子岭可一直是咱宋村人的福地啊,怎么会走丢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甭管在哪儿丢的,咱都要集合人去找啊。
    那个年代,农村人都比较淳朴,谁家有红白喜事,全村人都会过来帮忙,更何况是走丢几个大男人这么大的事。
    主事家跟王小牧说,今天你也别干活了,咱们跟着一起找去吧。
    于是,一群人又挨家挨户叫了些壮劳力,又取了些锣鼓、镲之类的壮声势的家伙什,浩浩荡荡地往宋木匠家走去。
    四、猫子岭
    宋木匠是附近有名的木匠,靠着一手在附近十里八村都出色的手艺以及勤俭持家,近些年家道还算殷实。
    宋木匠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刚刚取了个媳妇,小儿子十五六岁,尚未婚娶。
    说起宋木匠家,还有个离奇的故事,不妨讲给大家听听。
    有一年,山村里连续下了十几天的大雪,四处白茫茫一片。乡间房子低矮,在积雪的覆盖下,从远处眺望,仿佛整个山村都被掩埋在白雪之下,找不到一丝鲜活气息。
    宋木匠已经有个把月没有活计了,虽然在秋季时候储藏了一些食物,但两个儿子正是长个的时候,尽管夫妇俩勒紧裤腰带,尽量剩下些给小孩吃,但眼看过不久也要吃光。
    那个年代,农村手艺人出去干活,活计没结束时,吃住一般都在主家,干完活也不会开口要价,有钱的会给些工钱,没钱的主家会拿出自家熏的腊肉、笋干、米、油之类的东西来换劳力。
    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没有哪个手艺人会因为主家给的东西不好而嫌弃。因为每个家庭过生活,总不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精通,理个发,打个石磨之类,也都还是要叫别的手艺人,难保到自家时碰到拮据的时候。
    宋木匠正眉头不展,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屋外却走进来一个人,那人家住在山腰,说是急着请宋木匠去编箩筐。
    宋木匠虽然觉得这主家路远,眼前又下着大雪,心中虽有点纠结,但有活计总比没有好,于是收拾好东西,跟着那人去了。
    到了主事的家里,却见这家到处堆满了冬笋,主家说编箩筐就是为了好储藏起这些冬笋,放在地窖里。
    冬笋在乡村虽不是稀罕物件,老百姓冬季无甚农活,除了砍柴外,也常上山去挖点冬笋,但充其量挖到了百十来斤已经很了不起,但这主家的冬笋看样子却有几千斤之多。
    宋木匠感到甚是奇怪,但也不好多问,只得埋头给主家编起箩筐来。宋木匠手艺甚好,编了三天,就编好了几十只箩筐,活也就算干完了。
    主家给了十斤冬笋,十斤米,十斤油作为工钱,也算是丰厚。宋木匠感谢了之后就下山了。
    宋木匠下山后没几天,村里有人传来消息,说是山腰那家人的房子倒了,全家人被压死在大雪下。
    宋木匠大儿子人虽小,但胆子够大,听说了这事,又从父亲那里得知这家藏了上千斤山笋,觉得不拿白不拿,心意一定,冒着大雪上山去了。
    上山去摸到那主事家的门,果然是被大雪压塌了,那家人已经不知道被大雪埋裹在了哪里。
    宋木匠大儿子用铁锹撬了半天,总算把主事家被雪覆盖储存冬笋的地方给挖了出来。
    这家人的冬笋被宋木匠编织的箩筐装了起来,足足有几十来箩筐之多。宋木匠儿子喜出望外,忙下山叫上自己弟弟,两人乘着天黑搬了一夜,把所有冬笋都给弄了回家。
    第二天一早,宋木匠家正美滋滋地准备煮冬笋粥吃,跑进粮仓去拿冬笋,但奇怪的是,进粮仓一看,辛辛苦苦搬回家的冬笋不知啥时全部变成了猫毛。
    宋木匠大儿子气急,白白忙活了几日,竟然弄回来这些东西,认为必是有妖孽东西在作怪。
    宋木匠大儿子又偷偷摸到山上,打算去查看个究竟。
    来到主事家家里,没想到主事家原来藏冬笋的地方却立着一道坟,而且那坟一看就是旧坟,坟碑都是五六十年前的老碑,上面的字迹已模糊不堪。
    宋木匠大儿子觉得肯定是这坟内的老鬼在作怪,气得眉毛胡子竖立,冲着那坟碑拉了泡尿,然后点了一把火,把这坟给烧了,直到里面的尸骨也被烧成了灰烬,方才解气下山。
    宋木匠大儿子有时喝了酒,常把这事挂在嘴边,引以为傲。
    就在前不久,宋木匠家里来了个水灵灵的姑娘。
    这姑娘自称是老家遭了瘟疫,父母亲人都死光了,无处可去,四处流浪至此。宋木匠的大儿子见着姑娘长得水灵,看上了眼,起了小心思,同意这姑娘在自家住下。
    这姑娘在宋木匠家住下后,为人和善、干活勤快,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又弄得一手好针线活。
    唯一一个缺点就是这姑娘对家里的老鼠很好,不允许人打,而且常常给老鼠喂食。
    宋木匠问这是何故,这姑娘说自己年幼时,患有重病,母亲听说老鼠吃百家食,唾液有治病的奇效,于是常常抓到老鼠弄来老鼠唾液喂给她吃,竟然把病治好了,所以老鼠对自己有恩,不忍心伤害。
    宋木匠夫妇见这习惯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同时架不住儿子喜欢纠缠,就作主让他们成了亲。
    大家都夸宋木匠家有福气,不花钱捡到个好儿媳。
    话回头讲。
    众人赶到宋木匠家时,宋木匠老婆正嚎啕大哭,边哭边嚷:这瞎了眼的老天啊,你为什么不把我收了去,剩下我们几个妇人可怎么活哟!宋木匠新娶的儿媳妇则在边上安慰婆婆。
    宋保长说:你们莫要着急,我这不把村里的壮劳力都带来了,这就给你们找去。
    王小牧夹在人群之间,却闻得一股奇怪的味道味,想必是这宋木匠家儿媳妇喜欢养老鼠,才会整个家发出如此难闻的异味。
    宋保长手一挥,叫大家分成二队,一队往宋木匠干活经过的路上来回找。一队去梁村和其它附近村庄打听,看宋木匠是否又接到其它新活了。约定傍晚时分宋木匠家碰头。
    王小牧和他主家被分在第一队。
    王小牧跟着队伍找了一天,哪里有宋木匠家几个男人的踪影,只好垂头丧气回到宋木匠家。没想到另一队早就回来了,说是四处打听邻村都没有听说有谁请宋木匠干活。
    宋保长眉头皱得紧紧的,对大家说,那就还有一个地方没找了,就是猫子岭。
    众人一听猫子岭,心都紧缩了起来。
    宋保长看出了大家的顾虑,说:怕个球哦,猫子岭是我们宋村的福地,我们去找人,又不故意去得罪猫仙人,担心个屁。
    王小牧的主事家说:要么先派些人上去,留一些人在下面,有什么事也好有个接应。宋保长点点头,采纳了他建议。
    王小牧和主事家都被留在了宋木匠家,当着后备接应。
    宋保长带着七八个壮汉,拿着锣鼓、镲上山了。
    正所谓“锣鼓两响镲一声,阎罗小鬼莫要跟。若得小子开风旗,驱魔辟邪赛众神”。
    当地人深信锣鼓、镲能辟邪,所以但凡是人家有白事,一般都由童男子扛着祭旗在前面开道,中间行着棺木和送丧的人,后面跟着打锣、镲的人。打锣的“咚咚”敲两下,打镲的“咣”地打一镲,是一道特别的风俗。
    留在家中的人,有的在安慰宋木匠婆媳两人,有的无所事事蹲在墙角抽着旱烟。
    王小牧借着暮色,朝远处的猫子岭看去,起初看,一点也不像猫,但盯得久了,却越来越神似,甚至连猫须都栩栩如生,猫眼睛不像一般的家猫一样睁得溜圆,反而像刚睡醒,眯带着眼的样子,仿佛随时要蹦跳而起。
    看来“吃梁屙宋”的传说也不全是瞎编。
    王小牧此时想起真君观里那妖物说的话来,隐隐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主事的看王小牧的样子,问道:小牧,你觉得冷吗?
    王小牧赶忙说不会。
    主事的叹了口气,说:如果这次再找不着,可能真的要去请吴叔公来了。王小牧问吴叔公是谁?
    主事的给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