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第十二卷明日帝国第一章汉廷将倾(3)

天烽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一章 汉廷将倾(3)
    分宾主落座后,吴壹平静的打量这座临时指挥所,除了几把椅子、两张桌子等简单的摆设外,就只有一张硕大无比的地图,上面清晰的描绘着整个益州的山川地形图,道路、隘口、城池详细列出,更有本土势力划分,清晰明了。将之与自己掌握的益州情况对比,吴壹心中顿时涌起惊涛骇làng,也不禁悲叹,高勇对于益州早有图谋,可怜的刘璋还以为能虚与委蛇。
    陈宫占据主动,自然沉得住气,端起茶杯细细品尝等待。
    吴壹见状,轻咳一声率先道:“陈中郎将,刘州牧已经离开成都,希望进入汉中躲避兵luàn,且已经同意放弃关隘控制,任由贵军通行。只是有一点,恳请贵军爱护益州百姓,使其免于兵灾。”说到这里,吴壹脸sè微黯,“数年来天灾**不断,使得益州百姓生活日苦,令人心痛。曾听张别驾论起北方富足生活,希望贵军亦能将之带给益州百姓。”
    陈宫微微点头,放下茶杯回道:“这一点吴校尉尽管放心,秦王爱民世人皆知,断不会允许祸害无辜百姓的情况出现。不过,对于那些心存反念,意图不轨者,只怕要刀兵加身了。”
    “我等清楚,当年刘州牧在时,也曾为抱团排外的地方世族头疼,费尽心思才拉拢安抚,不想到了现州牧这一代,情况逐步恶化,才给了刘备可乘之机。”
    陈宫轻笑:“刘备跳梁xiǎo丑罢了,我军兵锋所向,其必退让。说来……”稍顿一下,陈宫走到地图前,拿起笔将一条虚线描实,“说来我军特遣部队已经攻占了绵竹,此刻正在向成都行军,或许要不了几日刘州牧就能重新返回家园了。”
    吴壹心头一震,敌军的动作怎会如此之快?那支特遣部队是怎么回事?为何自己日防夜防仍被突破?一连串的问题涌出,令吴壹心气尽丧。
    此时,剑阁正在进行着换防,这座益州最重要最难攻克的关隘兵不血刃的被拿下,也预示着益州腹地向北方敞开了大mén。第一机步师稍作调整即全军杀奔梓潼、涪县,以与健锐营汇合。151师尾随其后,152师则横向铺开,迅速控制梓潼郡,打通与154师之间的联络,一切都在按照陈宫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送走了吴壹,陈宫信步走入剑阁,仰望这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不输给虎牢关的雄关,“与其修筑雄关、长城,不若爱惜百姓,在天下百姓的心上筑起长城如此,任何人都别想轻易攻克,民心所向,才是真正的万夫莫敌”
    洛阳,高勇chōu出时间亲自巡查黄河堤坝,看一看这条给后世带来无尽痛苦的母亲河是否能在自己手中成为造福万民的真正的母亲河。滔滔河水滚滚东去,此时的黄河还没有后世那种泥沙浑浊的模样,可因为多次战luàn以及北方匈奴的入侵,使得黄河脊部的植被破坏严重,泥沙开始出现,淡黄sè中清晰可见。为此,高勇才特别下令保护黄河两岸植被,更鼓励百姓植树保护河岸,每年拨付专项经费数亿,清理河道、植树造林。
    如今,多年的辛苦有了结果,几期工程下来,黄河大堤可以说是固若金汤,清淤后的河道内,滚滚河水成了温顺的绵羊。两岸灌溉引渠、防洪水库遍布,平日蓄水,汛期防洪。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绿sè长廊好似棉衣,将黄河紧紧包裹。也许用不了几年,泛舟黄河上也会成为别样的情趣。
    看到突兀出现的车队走走停停,沿岸百姓纷纷驻足,等到发现许多朝廷官员后,纷纷涌上前来,由里正出面,献上农家果蔬,表达感jī之情。曾饱受黄河之苦的沿岸百姓,在治黄工程启动后,成为了首先受益的群体。农闲时可以上工赚钱,农忙时能借助引渠、水库灌溉,产量节节攀升,日子一天天好过。特别是县令、太守,兢兢业业勤勉尽责。尽管官府已经开始进行民选县令的推进工作,可在这些淳朴的百姓心中,这些北方调来的官吏仍然占据着重要位置。
    高勇欣喜,亦在警醒,历史上但凡是改朝换代之处无不是吏治清明、政通人和,可往往数年后就开始迅速**堕落,引发官民对立,直至朝代再度更迭。如何能够维持吏治清明、政通人和这八个字,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信步走上河堤,眺望宽阔通畅的黄河,高勇不禁回想起了过去,想起了另一个世界的历史,想起了那一幕幕令人悲愤的结局……“终此一生,我也要找出这样一条路来”
    根据刚报送上来的统计,河套地区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大丰收,不但缓解了并州的粮食输入压力,也降低了西域远征军的后勤保障难度。受益于此,河套地区的几个县准备联合组建粮食共同体,除了国家收购外,其余粮食买卖全部通过大宗jiāo易或是期货市场实现,以求保证治下百姓的利益。
    此举虽然受到高勇的赞赏,却仍严令官府退出,将一切权益jiāo由民间自行决断,并重申官府的职责是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不得做出任何越线举动。
    于是,继三江郡粮农会、冀州粮农会以及秦川粮农会之后,第四大粮农组织河套粮农会诞生。四方主导下的粮食现货市场价格稳定,成为了多方共赢的局面。等到将来中原地区的司州、兖州、青州成立了粮农会,整个粮食市场恐怕会成为国家稳定的基石。有了充足的粮食保障,可以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工坊,促进工商业发展,从而加快社会进步。
    十月二十五日,远东降下了今年的第一场冬雪,鹅máo大雪很快将外兴安岭染成了白sè。换防至此的第六军将士穿上了配发的最新款冬棉衣、冬棉靴以及防风镜,轻量、厚实、保暖,即使站在寒风中也无所畏惧。再配以白sè披风,隐身于白雪皑皑的松林中,几乎难觅踪迹。
    管亥正在与将军卫队尝试滑雪,这种在北方猎户中逐渐普及的运动方式,在高勇参与改进后,正式列为驻守远东部队的必修科目之一。高速、高负重、节省体力,诸般好处使它迅速攻占了第六军将士的心,常年驻守北疆的他们十分清楚这种滑板的巨大优势,即使遭遇鲜卑的巡逻队也能与之周旋甚至聚而歼之。
    鉴于远东恶劣的气候,以及近半年时间覆盖积雪的现实,管亥提jiāo申请,建议给驻守远东的部队额外配备便于雪地运动的雪橇以及培养拉雪橇的猎狗。申请一路上行,最终落到高勇案头,提笔落下“批准”两字,也表明远东地区的势在必得。除第六军外,三江郡的预备役也开始加强训练,特别是农闲期较长的优势,允许暂编师进行更jīng细的训练。
    十月二十六日,孙泰正式移jiāo第十四军的指挥权,jiāo予因功晋升为虎贲将军的原142师师将孙观。同日,孙泰晋升为平北将军,任远东地区第六军团军团长,负责整个远东地区军事。第六军团辖第六军(管亥)、第十四军(孙观)和第三骑军(太史慈),总兵力十三万。组建第六军团为第一步,其后还将组建负责北疆中段(并州、河套)防务的第三军团。而孙泰最有可能受命担任整个北疆防线的总司令。
    军事上的变革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人,军官定期赴奉天军大轮训,优秀士兵也有到蓟县陆军士官学校深造的机会,从思想入手,剔除旧思想,树立全新的军事理念,以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
    至十月底,中原地区的防务jiāo接结束,各军进入相对稳定期,军事活动主要是探查地形、侦查敌情,整训部队。由此,带给曹cào、孙策的压力大减,使其长出口气的同时,加快了经济建设。
    ※※※※※※
    豫州汝南,战事结束后次日,王信的身影便出现在这里,听取鹰扬府豫州卫负责人汇报工作。
    “这么说短短一个月内已经抓捕了四十余名敌人jiān细,战果不错,只是与预想的尚有差距。如果我是曹cào,绝不会留下这么一点火种。”王信斜躺在靠椅上,一边翻阅名单,一边挑起眉梢,“庐江郡的搜捕情况也不是很好,看来孙策经营的很好,从名单上看,约三成世族仍心系之。你的担子很重,要趁整理名册的有利时机,加快清理速度。我会责成警备部队配合,务必减少潜在危险。”
    “是,属下立即督促。”
    “除此之外,还要加派人手,增强南岸的信息收集能力。”王信站到窗前,望着街上来往的人流,锐利的目光仔细扫过每一个可疑人物的脸,“豫州境内鱼龙hún杂,擦亮你们的眼睛,减少犯错。毕竟你们都是各卫jīng锐,要对得起秦王给你们的俸禄。”
    “请鹰扬中郎将放心,属下必尽忠职守”
    离开平興,王信带领亲卫一路向南,他要巡视密探的布置情况,为了将来渡江作战时能减少损失,战前情报侦察至关重要。
    进入弋阳时,王信恰巧遇到同样巡视江防的陈晋,两个老朋友许久未见,心情很是jī动,当夜喝得伶仃大醉,一会高声呐喊,一会低声喃喃,思绪时而飞向江南,时而回到过去。因着追随秦王的脚步,二人的生命轨迹有了巨大变化,从默默无名到名震天下,一位官拜镇南将军,一位担任鹰扬中郎将,皆是翘楚人杰。只是,喝到醉后,二人却不约而同的嚎啕大哭,将酒水洒满一地,悼念死去的战友同僚。
    “看看这里,将要修筑一座港口,可以通商,可以驻防。以后整个大江北岸都会设立众多的港口,方便人物运送。”陈晋兴奋的指指点点,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等到明年江防舰队的战舰补充齐备,我军便可以试探xìng的渡江袭扰,此乃练兵的绝佳机会。虽说没法参加西征,但也能让部队继续进步。到时候派出你的鹰卫,趁luànhún入江南,也能提高成功率。”
    王信笑了笑,“不错,这个方法好。”
    “对了,有件事不知道可以不可以问,此次西征,主公有没有对付安息的打算?现在统帅部内只隐约有传言,却始终没有确认过。”
    “这个不好说,根据鹰扬府收集到的消息判断,安息王国内部尚算稳定,军队实力不弱,只有少数地区叛luàn。如果强行攻击,恐怕会迫使敌人抱团,反而不利于吞并。所以,我认为攻打安息的可能xìng不大。”
    “如此就好,尚有机会参与西征啊”陈晋笑道。
    “哦?不是我打击你啊,西域风沙漫天,可比不得中原气候宜人,军兵过去可是要吃苦的。”王信调侃道,“而且,安息王国的西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