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秦》第二百五十四章:食言

复秦最新章节目录
   qu 夕阳的余晖拉长了二人的影子,将那刻定格成了永恒。
    被陈戈带到了顺字营的‘营房’,文戈傻傻的看着一个个扛着木头布袋的士卒,他转头问道:“这是——?”
    陈戈双手一撮,指着他们说道:“秦王说了,要想参军必须得有个强壮的身体。搬搬木头能锻炼身体,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锻炼吧?这是秦王说的,那看那宝剑是不是要经过千锤百炼才铸成?人也一样,只有经过锻炼,才会变得更加的锋利,才能上阵杀敌!相信我,没错!管饱!”
    北地,阴密。
    东方宇将一块写满字的木板递给聂政,吩咐他道:“兄长!速去速回!韩信弄虚布实,我也难以猜测他到底去往了何处!不过阴密、泾曲的兵力不足,必须赶快让秦王派出援军!”
    聂政郑重的点点头,说道:“我会将探知的消息如实告诉秦王!你放心吧!如果韩信将主力放在北地,凭着阴密这种小城根本就阻挡不了,到时候你不要硬撑,千万要小心!”
    东方宇拍着聂政的肩膀说道:“兄长放心,我自有分寸!”
    “保重!”
    “保重!”
    一骑快马奔跑出城,东方宇望着远去的背影显得忧心忡忡。
    傅宽之兵进入陇西后,一日行军二十里,足足走了六天才到天水。章燕的游骑早就探到了汉军的消息,他每日坐立不安,望北而叹:“是战是逃?秦王,我到底该怎么办?”
    没过几天游骑又报:“汉军入驻天水,几天都没出来!”
    章燕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这支汉军到底想干什么。
    又过了一天,将军武向入了冀县,带了秦王的来信,章燕看信不久,顿时松了一口气,向武向说道:“既然秦王已经做出决定,事不宜迟我们立马行动!”
    四月初,伯彦的使者到了泾阳,见了秦王。不久气得大骂离去,使者离开的时候正巧被扛木头的文仲看见。文仲半路拦截了使者,使者就将消息告诉了文仲。
    文仲在夜晚偷入秀绮住的院子,秀绮还在对着烛光出神。
    灯光摇曳,佳人凝眉叹气,背后也有人跟着叹气。秀绮转过身,看到一身灰的文仲。秀绮皱眉问道:“你为何还未离去!”
    文仲说道:“我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你回心转意的机会。如今我终于将这个机会等到了!”
    秀绮冷笑了两声,挑眉说道:“说来听听?”
    文仲道:“汉军攻入上郡,史将军已经战死,信北候逃到了肤施,如今向秦王求援,秦王不肯发兵!”
    “什么!”秀绮一下瘫倒于地,两只眼睛都充满了惶恐。
    文仲蹲下身子,看着秀绮的眼睛,一字一句的对她说:“告诉我秦王在哪!我去杀了他!然后我们——”
    “啪”的一声,一巴掌狠狠的印在了文仲脸上,秀绮嘴唇颤抖了,脸上说不出是想哭还是想笑,她盯着文仲,失望的说道:“带我远走高飞?带我躲进深山老林?让我再也不顾我的父亲?你只能想这么多吗?呵呵。你要在这个时候杀秦王,文仲你太让我失望了。你太自私了,你只想着你自己,根本就没有顾忌我的感受!”
    文仲红了眼睛,摸着脸不可置信的说道:“我为了自己?你还没嫁给那个薄情寡义的秦王呢!他不发兵,他已经完全抛弃你和侯爷!你还为他说话?这种人怎么不该死?你——”
    “不要再说了!我不想看见你,你立即滚!”
    秀绮说完之后,就离开了屋子。文仲也顾不得暴露与否了,站起来大声吼道:“你要去哪!”
    “见秦王!”
    “你!”
    这是秀绮第一次踏足秦王的住处,府衙外面有两个甲士将她拦住,她道:“我要见秦王!”于是那两个甲士便放行了,连通报的意思都没有。
    屋子里悬挂着数盏油灯,桌案边盘踞着一个黑影,正埋头看着什么。听了脚步声,黑影抬起来,淡笑道:“你来了。”
    秀绮还是第一次这么近看他的脸,他脸上长满了胡茬,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看着他淡笑的样子,秀绮带来的一肚子话突然都忘记了。她愣愣的望着他,眼眶里有眼泪开始凝聚,她颤动着嘴皮,问道:“秦王,我还记得你当初话。不知道你还记得?”
    “你现在说话的声音好听多了。”
    嬴子婴说完,沉思了一会,说道:“孤知道你想说什么,孤也未曾忘记对史将军承诺的话!”
    “那为何秦王不肯派援军?”说完了这句,秀绮用眼睛死死盯着嬴子婴,她要将他脸上的所有表情都记住,只有这样她才能判断他是否在说谎。
    嬴子婴闭上了眼睛,长吁了一声,说道:“你是个好姑娘。”
    有沙子被风吹进了眼中,秀绮的眼泪不知道怎么就掉了下来,她哭着说道:“没想到秦王连我这个小人物也要利用!”
    嬴子婴深吸了一口气,如实说道:“孤与军师连夜推演,得出的结论是上郡乃韩信使出的诱饵,他等着孤去吃饵。孤如果派出援军,不仅救不出你父亲,还会葬送无数将士的命。纵然没有援军,你父亲躲在肤施也不会有事。”
    “这么说来秦王还是说慌了?”
    秀绮脸上已经带上了些许嘲讽,嬴子婴无奈的叹了一声。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