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乱》第四百七十四回蔑视

三国志乱最新章节目录
   梓潼是广汉郡的重要城市,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只要拿下梓潼,再向前就是涪县,过了涪县可就是绵竹了。如果绵竹丢了,下面可就是一马平川了,别说广汉郡完蛋了,就连成都你都别想保住,所以刘焉一听这个消息就急了,这还了得,朝廷兵马已经打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了。
    急切之下,刘焉大肆征兵,将所有的赌注全都压在了绵竹关上,只要守住了绵竹关,蜀郡就保住了,成都也就保住了,他就还有翻本的机会,至少有谈判的价码。所以他把附近能征集到的粮草都征集了,仅给老百姓留下勉强能够度日的一点儿粮食,把能征召到的成年人,全都征召了,在绵竹关聚集了三十万人来阻挡马超,阎行的进攻。
    但是这能起什么作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二儿子刘诞就更不清楚了。不过,他们一致认为,朝廷的兵马并不多,才八万人,这还不到绵竹守军的三分之一呢,守住绵竹关应该没什么问题。至于绵竹关守将庞义对两个人的论点倒是不以为然,‘兵不在多,而在精’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可是刘焉和刘诞对他的建议都听不进去,他也没办法。这父子俩人执著的想在人数上创造优势,以此来给自己壮胆。
    益州在刘焉的统治下,虽然在经济和人口上都有所恢复,但实在是太慢了,尤其是绵竹一带,更是恢复得极慢。这一切都是当初益州黄巾军首领马相,赵祗等人一手造成的,他们首先攻破的就是绵竹关,还杀了当时的绵竹令李升,然后攻破了当时的州治雒县,杀了刺史郤俭。可以说对广汉郡的破坏极其严重,根本就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恢复的了得,但是刘焉为了收买人心,第一件事就是要重建广汉。
    刘焉进益州以后,确实当过两天好人,为了安定民心,他把州治挪到了残破的绵竹,对当地百姓善加抚慰,哪怕是曾经从贼的叛逆也加以抚慰,不为已甚。这样的做派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赢得了益州百姓一定的好感。不过,刘焉这个人没有长性,稍微好过一点儿,他就暴露出他的本来面目,把州治挪到了繁华的成都,而那残破的绵竹官当然被甩在了一边,只能慢慢修了。
    实际上这都没什么,只要他保持亲民的态度,还是能够保住益州百姓的拥护的。可惜刘焉想的是如何掌控更大的权力,如何消灭对自己有威胁的地方势力,割据益州,当个土皇上,过上奢侈的生活。
    所以他开始接纳地方上的各个世族,这些人就是当年支持贾龙,任岐打败黄巾军的人。他刻意的拉拢这些人,却把贾龙,任岐派到了汉中,消了他们的军权,让张鲁拿着两个人看了起来。可是等贾龙,任岐一失势,他立刻就把这些世家大族抓起来杀掉了,没收了这些人的财产土地。自己当上了土皇上,出入奢华,堪比历代帝王,千车随驾。自然而然的把百姓的死活和地方建设抛到了脑后。
    在这样的情况下,绵竹关虽然经过了五年的修缮,那残破的城墙却依然没有完全修复,有的地方连砖石都不齐全,露出了城墙里的夯土。马道也坑坑洼洼的,要是走路的时候不注意,甚至能崴到脚脖子。
    刘诞虽然是个文官,对打仗没有任何经验,但他也不是傻子。看到这样的景象,他也知道平这样的防御工事,光靠守是守不住的,一定要打野战。所以他在和庞义讨论过后,在大军集结在绵竹之后的第三天,他们在城外立了个大营,在里面屯住了十万人,跟绵竹关形成了犄角之势。
    他们刚建好大营,马超,阎行的部队就到了,先锋官是庞德。庞德在对匈奴人的作战中充分显示了他武勇的一面,而且他还不是那种一勇之夫,会根据战场上的形式调整战术,因此受到了马腾的赏识,这次出兵他自然而然的被委以重任。他也确实没有辜负马腾的期望,在他的努力下,他一路和贾龙,任岐合作,几乎没打什么仗,完全靠贾龙,任岐的劝降,一路打到了梓潼,连路途中最险要的关卡葭萌关和剑阁,都一刀一枪未动就通过了。
    只是在梓潼跟守将严颜打了一仗,还是切磋性质的。在严颜单挑败北之后,梓潼守军也立即投降。不过庞德并没有接受严颜的善意,大军只是稍作停留,又是马不停蹄的前进,在他们轻松的拿下了涪县后,直奔绵竹关。
    庞德的前锋营人数不多,只有一万人。不过,他们竟然在离绵竹关不到十里的地方扎下了大营,离驻扎在城外的守军大营更是只有七里,这完全是一股挑衅的态势,是对绵竹关的守军的一种蔑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