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00》第二百四十七章一个窝头上的生意经(下)

大时代1900最新章节目录
   李诚有那边安排人下去找了铁匠,李大成挥了挥手,也给了底下的掌柜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四处转一转,再想想买卖的事儿。
    从粮食说到煤炭、钢铁,这圈子绕的有些大,不仅那些掌柜们需要时间想一想,李大成也一样要整理一下思路,涉及到整个网络的铺设,开始的时候还是要分清主次的。
    掌柜们刚散下去,李诚有的人回来说,刚刚设计的那两个铁炉,至少需要半月的时间来铸造,听到这个,李大成的眉头一皱,粗糙的翻砂活而已,差不多就成,这又不是铸炮,哪用得了半月的时间?
    “带我过去看看。”
    走进了货场附近的铁匠铺,李大成叹了口气掉头就走,条件太差了,一个风箱、一个铁毡、一盆水、一堆煤,几把锤子一个人就是铁匠铺了,打把菜刀都嫌费劲,更别说翻砂铸造了。
    “茂斋,让人查查货单,看看有没有洋炉子!”
    东方不亮西方亮,货场的货物杂乱程度,也相当令人挠头,从粮食到军火样样俱全,这段时间来的货物更是杂乱,许多船上,船主们都不知道装的是什么货物,只要给运费,许多货物都不是按件计价的,而是直接估堆儿。
    这就是积存货物的处理办法,在塔埠头很多时候,一艘远洋货轮的运费上万两,而一船数千吨货物的价格只有几千两,若按正常的货值来算,李大成这边还是赚大发了。
    小半个时辰之后,王茂斋派出去的人弄回了准确的消息,确实有一批洋炉子在货场堆着呢!
    跟着王茂斋手下的管事到了堆放路子的地方,被揭开的木箱里。装着一座嵌着铜花的铁炉,李大成仔细看了看铁炉的构造,应该是烧木材的取暖炉。这样的玩意儿李大成以前也见过,老毛子那边使用这东西的多。欧洲那边多半是用壁炉的。
    “这堆货花了多少银子?”
    “回二爷,这是老毛子运来的,一船货给了八百两!”
    听到这个,李大成笑了,针对老毛子,可不仅是南边的事儿,胶州府这边也是一样,不过若是加上运费。这样的买卖也不算亏血本。
    “抬一座到我那边,剩下的这些,找几个铜匠,用洋铁板根据烟囱的大小卷一批烟筒,将这批炉子发给京师的贝勒爷,这还得一两个月才能开春呢!今年说不准能用上。”
    给王茂斋的人说了一下烟筒的卷制方法之后,李大成又让人去码头上看看有没鱼,结果运气不错,有几艘渔船在,弄了一筐尺余长的海鱼。今天中午饭也算是有着落了。
    这一圈转下来,也快接近中午了,李大成弄来的炉子没有烟筒。但这难不住他,没有现成的,用砖砌一个就好,点上炉子炖上鱼,炉子旁边也用铁钎子插上了要烤的鱼,李大成这才让在外面放风的一群掌柜回到了屋子里。
    “二爷,这炉里烧的是煤?”
    烧木材的炉子用来烧煤,提温自然很快,看着红彤彤呜呜作响的铁炉子。一个掌柜有些惊奇的问道。
    “你说呢?”
    散会之前说的就是铁炉烧煤的事儿,李大成可不想多费唇舌。没好气的回了一句,这位也没话儿了。
    “二爷。这铁炉子可真好,比炭火盆可好多了,大家伙瞧瞧,这屋里一点烟气也没有,就是烧最好的炭,也没这个铁炉子好啊!
    二爷,这铁炉子一天烧多少煤?”
    看着红彤彤的铁炉子,听着呜呜作响的燃烧声,有个掌柜提出了关键的问题,烧的煤多了,除了大户人家,谁用的起?
    “烧散煤的炉子,根据大小不同,一天二三十斤到五六十斤、百十斤不等,炉子越大越暖和。
    至于那长筒的蜂窝煤炉,一天十多斤吧?只用来做饭、炒菜,一两斤也就够了!”
    什么是生活,这就是,李大成经历过这些,所以顺口就给出了还算准确的数据。
    “二爷,这炉子烧的是好煤还是孬煤?”
    “啥煤都能烧!只要不是煤矸石就好!”
    “嗯……
    一担煤也就一百个大钱,一两斤做顿饭,这比柴火便宜,一天二三十斤用来取暖的话,也比买木炭便宜啊!
    二爷,这买卖做得!”
    跟李大成说话的那掌柜,细细的算了一笔账,现在只要是城镇都有炭市、柴火市的,仔细算算这笔账,烧煤是比烧木材、木炭便宜的,而且铁炉取暖,也比烧炭盆暖和、干净。
    “做得啊?煤有了去处,铁从何来呢?没有铁炉,烧不得煤,而且这铁炉最好还得用洋铁的烟筒,这洋人的马口铁何来?”
    “二爷,山东的淄川有煤有铁,咱们在那里开铁厂如何?”
    “嗯!峄县的煤,淄川的煤铁,老六,你安排专人去做,花多少钱也得拿下这两地的矿场!
    鱼好了,大家伙开吃吧!”
    胶济线过淄川,这事儿也算是赶上了,弄不好还得跟德国人争一争的,心里有了大致的想法,李大成手一挥,下面的人送上了碗筷还有一大笸箩的杂粮面窝头,炖鱼吃窝头,这里面还是有生意的。
    掺了豆饼粉的高粱面窝头,虽说吃着香甜一些,但对于吃惯了大米白面的掌柜们来说,也不能算是美食,只有那铁锅炖鱼跟烤鱼的味道还算不错,一顿饭吃完,收拾了碗筷,李大成就坐在上头不说话了,接下来他想听听这些掌柜们的说法。
    “二爷,这顿饭是不是也有说道啊?”
    李大成坐在上面不说话,李诚有就只能开口了,这顿饭吃的是窝头跟鱼,难不成大成叔想在鱼身上下功夫?
    “二爷,可是要做鱼的买卖?
    山东沿海,盛夏可做鱼干、虾干以及各色干货。倒是个不错的买卖。”
    有人接了李诚有的话,这话头在鱼身上是不错的,但不是李大成的说法。手下人的见识还是不够啊!
    “小舢板出海能打多少鱼?一个夏天又能晾晒多少干货?
    刚刚的煤,可以做什么?可以驱动轮船。可以炙烤干货。
    咱们打鱼的船太小,洋鬼子的渔船,可以捕获几万斤的海鲸,咱们为什么不成呢?码头上的货船,不能改作渔船,那咱们就自己来造渔船。
    干货只能在夏天晒吗?有了煤,什么时候不能做鱼干、虾干这些玩意儿?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咱们这里吃的是什么?除了干货。就是臭鱼烂虾,多看看多想想,这买卖在哪里,衣食住行用,随处可见啊!
    都说办洋务、办洋务,听了几十年了,可洋务是什么?这洋务,与咱们这些买卖人就没关系吗?
    看看今天,你们数数,多少买卖得用洋鬼子的玩意儿?
    不是咱们的东西不好。而是咱们不会料理咱们的东西,好东西不会料理,还是好东西吗?
    陆路运粮耗费太大。若是用铁路呢?胶济线已经成了定局,胶济线可以辐射多少州县?”
    开口就是数落,李大成的一个个问题,问的下面的掌柜有些抬不起头来,今天李二爷说的这些,可不是什么小买卖,都是可以获利巨万的大买卖,这些买卖,之前众人没有见过吗?见过!只是没有想过而已!
    李诚有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可是与大成叔一比,他还是个什么也不知道的货。听着大成叔的敲打,李诚有也在暗下决心。再也不能让大成叔这么数落了。
    “今儿个这事儿,从什么说起,从粮食说起,说完了粮栈,我本不打算多说什么的!
    但是,你们比我想的要差,许多东西你们都看不到,睁眼瞎吗?
    后边儿说的这些,又从何而起?从豆饼说起,从窝头说起。
    从窝头说起,小小的一个窝头,牵出了多大的生意经?
    就刚刚说的那些买卖,每一项做好了,山东一省一年的收益只怕项项都要过百万的,仅山东一地,咱们有多少个百万收益呢?
    大清十八行省,五大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这相当于二十五个山东啊!
    咱们把买卖做遍了,又能有多少收益呢?
    几百万两银子,几千万两银子,在你们看来很多吗?
    知道洋鬼子的几个大商家,有多大家产吗?至少十亿!
    十亿是什么概念,十万万呐!
    他们做的是什么?钢铁、油料、铁路、银行等等等等……
    现在的世道不同以往,这一个大清可做的买卖,太多太多,凭你们十几个,远远的不够!
    咱们要怎么做?多看多想是肯定的,但人员不够啊!怎么养人才?
    学吗?学到什么时候能出徒?
    想要人才,不能只靠学,而是要引导,今天这话,你们回去编一编,怎么说呢?就叫做一个窝头上的生意经!
    这话传出去了,很多人就会跟咱们做一样的买卖,这样的人咱们不怕,他们做的越好,对咱们越有利!
    为什么?咱们财大气粗啊!他做的好,咱们并了他的买卖,他就是咱们的人,有了咱们的财力,他们的买卖也会越做越大,合股分红是个什么玩意儿,你们都清楚吧?
    咱们做买卖,是要打压对手,但有些时候也得拉拢对手啊!
    洋鬼子有个说法是不错的,叫做利益均沾,一家独大那不叫买卖,百家争鸣才是商场大兴之兆啊!
    咱们的眼再多、手再快,也有顾及不到的时候,怎么才能纵观大局呢?还是那句话,多看多想!”
    勾勒二十五省的商业大计,不是李大成要说的,只要多看多想,才是他要说的,从底下的这些掌柜到李诚有,都缺乏眼界,有些东西李大成可以指出来,但有些东西,只能让他们自己去领悟。
    大清商家可以与洋鬼子的商家抗衡,不是他们的手段厉害,而是因为有一个闭关锁国的朝廷,闭锁阻挡了更大规模的经济侵略,洋人在大清能干的买卖是有数的,若是没了这个保护,若是跟诸列强的商人们角逐于世界这个大市场,现在的大清商家们,九成九是要惨败出局的,这才是商家们应该看的差距。
    将洋鬼子视作对手,李大成没敢说这样的话,他怕吓着底下这些掌柜们,这里毕竟不是振威军的军营,在心智上大清的商家们并不差,在斗争经验上反而还有优势,只是他们不怎么熟悉世界商场的规矩而已,一旦熟悉了,一旦眼界开阔了,一旦跟上人家的步伐了,谁干倒谁,就不是人的事儿了,而是钱的事儿。
    许多事情,李大成根本无力大权独揽,他能做的跟他说的差不多,引导而已,让这些人自己去熟悉该熟悉的东西,还是一带十十带百,慢慢的人才也就起来了。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