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谋国》第六十七章招揽工匠

隋唐之谋国最新章节目录
   这时,宇文成龙又小心翼翼道:“父亲,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和你说?”
    “什么事,你就直说,不要再我面前打哑谜。”宇文化及有些不悦道。
    “是!孩儿觉得这件事是不是能够往林子轩身上引,他姓林,占了个木子,没有谁规定那个木子李就一定是姓李。”宇文成龙阴寒的说道。
    “想法是不错,不过你找错对象了。”宇文化及看着自己儿子不解的目光说道,“这件事就算涉及到林子轩,圣上也不会相信的。”
    “为什么?”宇文成龙不明白的问道。
    “因为林子轩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你以为圣上会对他没有了解吗?”宇文化及道,“就连我对林子轩都了解的清清楚楚,更何况是圣上了,你觉得这样的一个透明的人会是造反的人吗?”
    顿了顿,宇文化及有道:“我知道你想报复林子轩,但是像你这样糊糊涂涂的,说不定还没整治的了别人,自己先倒霉了。”
    “难道就这样放过林子轩吗?”一想起林子轩给予他的那些羞辱,他就恨不得将林子轩给挫骨扬灰。
    “不是放过他,只是时机不到。现在我们的对手只能是李浑,至于林子轩等这件事完了之后再说。”宇文化及老奸巨猾的说道,“而且要对付林子轩,根本就不用咱们出手,朝中要对付的他的人多的是。到时候咱们只要站在一边看戏就成了。”
    “父亲放心,孩儿省的。”
    宇文化及对儿子宇文成龙的表现还算满意,便笑道:“我打算让你带兵去剿匪,再给你增加一些资历。你意下如何?”
    宇文成龙有些害怕:“只怕孩儿带兵经验不足,反而被贼人所败。”
    宇文化及微微一笑:“我知道,所以我打算让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俭做你的副将,协助你剿匪,裴行俭号称小诸葛。虽然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是他的本事还真是没的说。至于对付一些小匪那就更不是问题了,至于瓦岗寨之类,我是不会让你去的。”
    宇文化及吃了一惊,连忙道:“父亲,裴仁基之子裴行俨可是林子轩的部将。这不妥吧!”
    宇文化及呵呵笑了起来:“你放心,林子轩没有反隋,裴家也没有造反,裴仁基不会有任何异心!”
    独孤良的马车缓缓在独孤震的府宅前停下,独孤良下了马车。管家上前行礼:“长老爷来了!”
    “嗯!”
    独孤良有心事,他随口答应一声,直接向府中走去,一直走到书房前,门口一名书童立刻高声道:“长老爷来了!”
    “请他进来!”书房里传来独孤震的声音。
    独孤良快步走进了书房,只见房间里,独孤震正坐下灯下写信,见他进来。独孤震放下手中笔道:“坐下吧!”
    独孤良坐下便问:“八叔找我,可是为最近京城谶语之事?”
    独孤震点点头:“事情比你想象的严重。”
    独孤良心中有些不安,莫非是他担忧的事情发生了?他问:“难道是谶语被确认了吗?”
    独孤震取出一张纸条。叹口气道:“这是宫内刚刚派人送来的纸条,圣上找了方士安迦陀,恐怕安迦陀确认了这条谶语,说圣上从蓬莱阁回来,眼睛凶得可怕。”
    谶语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御用方士确认。那事态便严重了,大多时候会引发血案。独孤良担心的是李渊出事,不仅他们的心血会付之东流。还可能会牵连到独孤家。
    “八叔,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应对?”
    独孤震背着手走了几步,停下来道:“朝中姓李的贵族无非是李浑、李敏和李渊,一些中低层官员就不用考虑了,这三人中,如果论地位,是李浑最高,但如果说掌实权,那是李渊,而李敏身为杨广的外甥女婿,在朝中是没有多少实权的。所以杨广很有可能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李渊,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帮李渊躲过此劫。”
    “怎么躲,再者说了,没有理由,圣上也不能轻易动手吧!”
    独孤震苦笑一声:“要找理由好不容易吗?更何况他是皇上,他说你有罪,谁敢说你没罪。高丽之战和元家造反后,关陇贵族已经被打压得差不多了,无力反抗,只能任他宰割,他如果想杀李渊,随便找个借口,就像他当初对付张瑾,把李渊调进京,然后派人去太原查他,没问题都会栽赃出问题。”
    独孤良担忧地问:“可是帮他脱祸,又能从何处入手?”
    独孤震沉思片刻:“我想从宇文化及和萧后这两条路子同时着手。”
    “还是让李神通的出面吗?”
    独孤震点了点头:“让他出面最为合适,路子由我们找,他只管去送礼便可。”
    “不知萧皇后那边有什么路子?”
    独孤震笑了笑,“我知道怀恩和萧瑀之子萧静义关系极好,而萧静义又极得萧皇后宠爱,就让怀恩来牵线。”
    独孤良沉思片刻,道:“我担心就算萧皇后也无法去除圣上的猜忌。”
    独孤震笑了起来:“这个我知道,我们关键是争取时间,现在天下造反之势越演愈烈,洛阳是中原腹地,四面受敌,已经不安全了,我估计最迟明年,他就无法在洛阳呆下去,很可能会迁都,而迁都,他必然迁去江都,那时,我们的机会就要来了。”
    “八叔,为什么不是迁都回长安?”
    “哼!他在南方经营多年,早就把把南方视为他的根基,他营造江都多年,就是为了有一天迁都南下,长安是关陇贵族的老巢,他怎么敢回去?只要他迁都去了江都。那李渊便可手握重兵拥隋而自立,他就算想杀也没有机会了,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要千方百计拖延时间。”
    “八叔果然高明!”
    夜晚,一辆马车驶进了洛水北岸的铜驼坊,这里是京城匠人集中之地。这辆马车中的人物。则是林子轩麾下负责情报组织锦衣卫的林胜。这次林胜之所以没有跟着林子轩前往辽东,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招募一批工匠回辽东,
    天下优良的军器匠大部分都住在京城内,足有上万人之多,分属将作监、军器监和少府寺。这些工匠大多有匠籍,世代为匠,没有人身自由,每天都要点卯上工,很难把他们带走。
    但如果儿子接班后。父亲便可以退职,在家养老,林子轩打的就是这批老匠人的主意,他们经验丰富,技艺高超,他们若去辽东,必能提高辽东的军器质量。虽然当初百万大军征高丽时,杨广带去了很多的工匠。但是因为高丽战事的结束,很多工匠都解散回去了。尽管林子轩用了些手段使得一些工匠留了下来,也俘虏了不少的高丽匠人。但是这些人对于日渐强大的辽东根本就不够,所以林子轩就打起了这些人的主意,只要这些人到了辽东,不但会使辽东的武器质量得到提高,就是工艺水平都能够得到不少的提高。
    其实早在高丽战事结束的时候,林子轩就已经再打这些人的主意了。只不过由于不能明目张胆的。所以只找到了几十人,离林子轩制定的目标还差很远。
    马车在一座占地只有一亩的小宅前停下。七八间屋子,低矮的围墙围着一片小院。是一座典型的小户人间。
    “林大人,就是这里了。”
    带林胜来的人叫做赵亦清,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同时也是锦衣卫的一个小头领,他精明能干,加入锦衣卫之前,曾经在军器监干过一段时间。由于他对军器监的工匠和这一带都非常熟悉,所以此次招募军器工匠便是由他负责。
    林胜下了马车,赵亦清上前敲了敲门,片刻门开了,一名少年探头看一眼:“你们找谁?”
    “你父亲在吗?”赵亦清笑眯眯问道。
    “二郎,是谁?”院子里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
    “不知道,有个读书人,说找爹爹。”
    “我来,你去吧!”
    脚步声响起,门开了,是一名中年男子,三十五六岁,身材中等,长得非常壮实,一脸憨厚老实的模样。
    “你是”
    他见赵亦清有点眼熟,但一下子想不起,赵亦清微微笑道:“师傅你把我忘了吗?当初在军器监还是你带的我呢?”
    “你是赵亦清!你不是去辽东了吗?怎么到我这来了。”
    男子终于想起,这个男子正是当初自己在军器监的徒弟,虽然这个徒弟只跟自己干了几个月就不干了,但是这个师徒的名分还是在的。
    此时再见到赵亦清,他心中有些惊讶,再看看他身边的这位,再想想这位徒弟最近干的那些事,心中顿时就有了些想法。
    他立刻热情起来:“看样子你小子混的还不错呀!快请进!”
    赵亦清点点头,给林胜使个眼色,两人走进了院子,赵亦清低声道:“此人叫王仲生,号称军器监第一刀匠,他或许能够将主公所想的刀给完善了。”
    林胜笑了笑,走进来房间,房间里家具简陋,灯光昏暗,这些匠人虽然技艺高超,但收入却很微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温饱。
    两人坐下,王仲生给他们倒了一碗水,看得出他有些激动,王仲生属于胆小之人。当初赵亦清曾以幽州军的身份邀请他去辽东工作,可是由于当初他刚从辽东回来,对于那里心里更是视为鬼蜮,所以没有答应。
    可是前几天他见到了曾经和他一同前往辽东,后来又留在辽东的一个同僚,得知他在辽东的收入比这里高十倍,住房宽敞,衣食富足,更重要是,幽州军刚刚进行了一些改革,他们这样的贱籍可以转为民籍,丢掉匠人的身份。得知此事之后。王仲生一直便为自己当初的没有留下来而后悔不已。
    赵亦清笑道:“如果现在有机会可以去辽东,师傅还愿意去吗?”
    王仲生挠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道:“我现在最为后悔的事就是当初没有选择留在辽东,也为没有答应你的邀请而后悔。”
    赵亦清点点头,给他介绍林胜道:“这位是我们幽州军大都督的侍卫统领。他想先问你一点事。”
    林胜笑着从怀中取出一份图纸,放在桌上铺开,问道:“这种刀你会打造吗?”
    王仲生把油灯拿上前,仔细看了看,笑了起来道:“这是拍刃,长一丈三尺。重五十斤,双刃锋利,可劈可刺,非身高力猛者不能使用,用得不多。不过我能打造。”
    拍刃也就是陌刀,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但因为受锻造工艺限制,这时候的陌刀非常沉重,舞动吃力,所以并不受欢迎,但数十年后,随着锻造技术发展。陌刀变得轻薄,才开始流行起来。
    由于不流行,会打造陌刀的工匠并不多。王仲生便是其中之一。
    林胜大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