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雅》第一卷习雅第四章乌鹭横飞[2]

翻雅最新章节目录
   藏身之处了……
    清晨的竹林竟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子琴默默走在前,清卿默默跟在后,二人就这样沉默地走在竹林中,任凭雨水露水打湿发鬓和衣袖。
    清卿低着头,看自己的脚印一步一步敲响小径的泥土,看见师父的青衣在风中扬起丝丝涟漪,又抬起头,终于望见师父的背影负着七弦琴,如静立的玉人,无声无息地走入雨中浩瀚的琴曲,覆及寰宇,却悄悄演奏着立榕山的清晨。
    子琴在竹屋前止住了脚步,回过头:“快回去再睡一会儿吧,别被淋寒了。”
    清卿点点头,想要去屋里给师父拿把伞,子琴却摆摆手,又一次在雨中远去。突然,子琴停下脚步,露出久违了的温和的笑:“灵灯节毕,我弹《平沙落雁》给你听。”
    热闹了许多天的灵灯节终于到来了。
    清卿挺着惺忪的睡眼,游走在五彩缤纷的各式灵灯之间。已经挂在堂上的灵灯有的描一只银灰光泽的判官笔、有的仿几串苍翠的松柏针叶、亦或是摹上写满了古怪文字的黄白镇纸……一样一样,皆重现着东山令狐历代掌门曾行走江湖的珍贵术法。
    子琴三人带着众弟子参拜先师先祖毕,又向着正中央最大、却只有几分黑白水墨点缀的灵灯拜了几拜。清卿站在众人之后,所有弟子皆跟着子琴一起盘膝而坐、交手合眼,口中诵着水尘掌门留下的令狐遗训:
    “不现太平史笔,不辞水火微尘。”
    昨夜打打杀杀,清卿几乎从未合眼,反倒杯酒下肚,困倦已极。正悄悄坐在师兄师姊之后,忍不住又点起了瞌睡。听得师父温如清茗的嗓音断断续续向耳中传来:
    “今日甲子年四月初七,重开祭祖之礼,一愿先祖欣慰令狐术流后继有人,二愿众弟子中不乏刻苦创新之人,能自行钻研一术,行走江湖……令狐绮雪与令狐清卿皆年有十五,于此祭祖之礼前比试分堂……”
    “分堂?”清卿猛地醒了过来,却丝毫不记得师父念自己的名字是为了什么。只见绮川和绮琅都看向自己,甚至平日里毫无表情的衡申,此刻也眼中含笑。清卿方才头昏脑涨,没听得什么清楚,便见绮雪向着自己走了过来。
    赶忙站起,绮雪率先拢袖行个礼:“还请师妹不吝赐教。”说罢,便向师父和掌门看去。
    清卿听得方才师父说了什么“比试”之类,便也行个礼,看向子琴。子琴向清卿点点头,只见子棋师叔来到一尊灯案前,双手捧起上面的棋笥,来到二人面前。
    “此笥中本应有黑子一百八十一枚,然而此时只有一百八十枚黑子和一枚白子。你们谁先挑出这其中的白子,谁就算是及笄分堂、自开术法,明白了?”
    “是!”两个弟子一起叩首。
    “不现太平史笔,不辞水火微尘。”
    夜幕下斑驳的树丫成了天然的习术场,子棋袖中洒出一排黑子,呈整整齐齐的“一”字状向清卿飞来。
    若是其它高低错落有致的棋阵,清卿倒有些办法躲过去,再打掉一些来。如今这简单的“一”字阵反而不易,棋子来势迅捷,而呈半扇横围之形,无论打掉哪些方位的棋子,都躲不过其余的漏网之鱼。清卿心中一亮,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直接将木箫横在身前。然而箫身太短,不仅自己被来势太快的棋子在软树枝上打了个趔趄,两侧够不及的黑棋仍是沿着原路向自己飞来。
    “所谓乌鹭。”子棋上前袍袖一卷,“于空中黑白相间,等闲胜负,方能识得棋中趣。”余下的几枚黑子都被子棋收了回来。子棋负手立在清卿不远处:“这局死活,你可能解得开?”
    清卿伸出木箫,反复比在身前来子的位置。其实向上向下都能躲得开一时:若是上跃,只怕速度太慢会伤了脚,何况身在空中,将难以防范敌人补招;若是下伏,此处离敌甚远,只恐找不到地龙偷袭的机会,反而相当于乖乖束手就擒。清卿心一横,认为找到了虽险却万全的办法,便冲子棋点头道:“试试吧。”
    子棋优雅地抬手,又是一阵“乌鹭横飞”来到清卿身前。清卿一见棋风出袖,登时后跃,顺着棋子的攻势一步一步来到更远处。
    当退到据子棋足有百步远时,果然!清卿心中一阵欣喜,棋阵最中央的两颗子棋自行相撞,落下树去。只要退得够远,就能等它们……清卿还未来得及扬一扬嘴角,便“咚”的一声,后背猛地撞在了结实的树干上。
    经过猝不及防的一震,林中枯叶洋洋洒洒地落了下来。子棋几步奔来,把已逼到清卿心口的棋子哗啦啦地打到地上。清卿只觉得头昏脑涨,只好轻轻叹口气,在老树丫上坐下来。子棋在清卿脑袋上突然一拍:“思路的对的。”
    “诶?当真?”
    “自然。只不过你现在还太小,做不到全身而退的能力。”
    清卿默默低下脑袋。的确,子棋陪自己练习时已经可以放缓了棋子的来速。若是遇到了真正的敌人,自己哪里还有退却的余地?子棋见清卿沉默不语,笑道:“你想想,如果你向着对面的敌人使出此阵,敌人会怎么做?”
    清卿不假思索:“自然是不断后退呀。”
    “正是如此。”子棋乌黑的眸子在夜空中亮闪闪的,“这才是师叔交给你这招‘乌鹭横飞’——真正的用途。”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