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歌行》第六百六十三章青城山

雪夜歌行最新章节目录
   张缘一的身边,原本还是火海一片的天地,灵光一闪,四周开始缓缓推移,如同一张被徐徐展开的画卷,一张巨大的草原样貌在张缘一的面前铺展开来。
    远处,为露的霞光中,马匹在小丘上吃草,几头奶牛在山坡下舒懒地躺着,偶尔听到马的几声嘶鸣。一望无际的草原被这些牲畜点缀的生趣盎然。火红的太阳从草原升起之后,开阔平缓的大地反射着遍野的绿色。
    没有高楼,没有人烟,没有商铺,没有喧器,有的只是点缀在绿色海洋中的几座乳白色的草垛。
    琥珀色的阳光温暖而晴柔,一碧万顷的草色铺开绿绸般的绒毯,在他的身后连绵逶迤,与遥远的地平线挽手相连。而珍珠般洁白的羊群,滚滚流动着,仿佛一朵朵疏淡飘逸的云,在层澜叠涌的绿浪里泛起微漪
    远处日升而起,草原上的黎明,尽管熹微曙色给一些梁峁镶金镀银。一些半融的滩淖泛着耀目的光。然而,羊群肯定还在圈里惺忪待醒。乳牛伫立棚中咀嚼旧梦。看不到烈马嘶鸣的壮阔,就不会有悠扬的马头琴韵掠过心弦。岑静,如同另一番意境。
    草原空气湿润而干净,虽然不想想象的辽阔无边,却让人陶醉,不是雄壮而是柔和而连绵,是自然而实在的美。
    看着那无际的草原如同一幅巨大的画铺展在天地间,绿得那么纯粹,绿得那么渺远,真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四下里望过去,满眼绿色,无遮无拦。将视线投射过去,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聚焦的点,四野茫茫,无边无际,心里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
    这就是一片静止的海洋,让人感觉有些恐慌,又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站在四顾苍茫间有些茫然和怅然。
    放眼望去,草浪一波一波地荡漾开去,几朵金黄色的小花儿,点缀绿毯之上点点滴滴、千姿百态,成群的羊儿像天上的白云;一朵一朵洒落在大草原上。朝霞映在湖面,金闪闪、黄灿灿的,像一幅铜镜中的图画。
    几只野鸭、鱼鹰、水鸟盘旋在湖的低空,时而响箭般划破水面,嬉戏着玉珠迸跳的浪花,时而撞破水面扎进湖里,叨起一小鱼儿飞上空中。赶上鱼儿旺季,成百上千条鱼儿在湖面上下窜飞,有的摆动尾翼,有的来个“空翻”,灵性十足。
    张缘一神色疑惑不解,他打量起四周令他陌生无比的环境,自言自语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记得我明明已经打败了朱雀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
    朱雀是被镇压在青城山之下的,哪怕是因为她的存在,青城山之下也发生了一下改变,但是,将一座地底世界,改变成一个大草原,张缘一相信,事情绝对不简单。
    而在远处,徐晓锋高高在上,静静地俯瞰着张缘一,他观察着张缘一的一言一行,说道:“朱雀的能力,可不仅仅是实力惊人那么简单,这也是为什么朱雀在四圣兽如此超凡脱俗的原因,张缘一啊张缘一,如今才是真正的考验,你接受得了吗?”
    他突然轻轻笑了起来,一想到若是张缘一成功突破了朱雀的这招式,那么他的计划也就越来越接近了,他为了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太久,甚至于有些迫不及待起来了。
    徐晓锋笑着笑着,想起了过去的总总,叹了一口气道:“师兄啊,当初你我一同创造青城山,只可惜了,我在你身边这么多年,你还是没有看出我的私心,你我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对于青城山的一切,他徐晓锋都了如指掌,甚至于大多数的存在,都是他的监督之下一手打造而成,就连张德都不知道的是,这青城山远远不是常人所看到的,仅仅是一座道家宗门山峰那么简单。
    在青城山的暗处,他已经密谋了上万年的计划,一个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计划。
    青城山位于玄陵颍川郡西南,东距颍川城区三百里路,整个宗门面积四百里,最高峰朱雀峰拔地三千丈,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宗门内外,天师洞和圆明宫幽静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
    青城山历史悠久,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
    在古时与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荡魔大帝、五岳丈人宁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
    青城山人才辈出,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曾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德。
    上古时期,天下百废俱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德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七星大陆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七星大陆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他入鹤鸣山(今颍川郡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鹤鸣山与青城山同属古岷山山脉,张德最早从鹤鸣山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一直担任青城山太上长老一职。
    往后的发展,青城武术在吸收外来武技的同时,与丹道、自然辟谷、易学、医学交融互汇形成独特完整体系,成为七星大陆武林四大门派之一。
    历代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使这一时期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特别是大梁时期道教兴盛,青城山宫观遍布,高道辈出。
    玄陵崛起之乱后,大梁不宁,大梁先帝玄宗、僖宗先后入蜀避难。
    玄宗命青城山修灵宝道场罗天大醮,设醮位两千四百个。
    玄陵王朝设立之后,道门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晓、陈抟等曾游青城山,杜光庭、谭峭等皆终老于青城山。其中玄陵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长期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整理和撰写了大量道书。
    后人在白云溪畔建“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
    玄陵,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
    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来此朝拜,在常道观再兴天师道脉。
    玄陵年间,诗人白然来此,赋诗云:“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清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与杜光庭同时的青城山常道观道士张素卿,是玄陵五代画家,以道教题材的绘画而著名。
    后又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受邀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当时的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不过并没有持续多久,陈清觉便退去职务。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主峰朱雀峰拔地三千丈。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颍川平原,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宗门的主体部分,约五十里大小,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千米,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青城山景区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
    前山以常观、上清宫为核心,宫观相望。建福宫、祖师殿、朝阳洞等人文景观与金鞭岩、石笋峰、丈人山等自然风光彼此增色。
    主要景点为老君阁、月城湖、天师洞、上清宫、五洞天、仙履清凉、碧翠青城、天然图画、祖师殿、朝阳洞、圆明宫、建福宫。
    后山景区,青城后山距颍川一百里,总面积约一百五十里大小,与卧龙宗相邻。
    有“一山幽意论平分”之说,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泰安古镇、水晶溶洞、三潭雾泉(金娃娃沱)、龙隐峡栈道、双泉水帘、百丈长桥、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大梁年间。
    这里风景优美,修道之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天然图画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两峰夹峙。
    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大梁,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建筑为当今重建。
    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三百九十四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
    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一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
    诗人范成大曾在此为梁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会庆建福宫”。
    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祖师殿位于天师洞右后侧山腰间,出天师洞过访宁桥即到。祖师殿又名真武官,创建于唐代。诗人杜光庭、薛昌,张愈均在此隐居。
    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该殿环境幽静,殿内在真武祖师、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图壁画、诗文刻石等。
    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朱雀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
    改亭建阁,今重建阁高五十丈,共九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