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江湖》第三卷附录4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2]

也是江湖最新章节目录
   态度对劳动过程的影响,也就是说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不同,在同样的时间里所创造的价值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谈到了工作日的长度、劳动强度、生产工具的改进、科学进步、生长周期的长短、生产规模的大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但从来未谈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肯定的说,在资本论的研究范围内讨论这一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但对我们今天的问题却至关重要。
    劳动是人类独有的能动的、有意识的活动。正如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人的劳动也同样是从动物本能的生存活动进化而来,从动物的本能到人的劳动,这是人类进化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改造和利用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但正如一切进步在另一个意义上说来也是一种退步一样,人的劳动所以高于动物的本能,在于劳动是有意识的可以自行支配的活动,而恰恰是可以自行支配也就可以决定自己懒散怠惰甚至不劳动,而对动物是不需要这种担心的。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一个劳动者积极主动另一个劳动者消极怠工,其劳动成果肯定是不同的,如果只根据劳动时间支付劳动报酬,肯定会挫伤积极劳动者的积极性。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社会储存中没有可供分配的东西了。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我们所谓的社会主义大锅饭所造成的不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要消灭劳动的私人属性,就必须消灭劳动与享受的对立,使劳动本身成为享受。在消灭了劳动与享受的对立的社会里,如果有谁再说什么劳动报酬,谈什么等价交换,那就是笑谈。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且本身成为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限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2页)
    也许有人会问,劳动与享受的对立怎么可能消失,劳动怎么可能成为享受呢?消灭劳动与享受的对立,对我们现在的人们说来,确实是很难想像的,但决不是不可能的。一个头脑最为简单的人,也能够明确的告诉你对他说来何种活动是劳动何种活动是享受,但是,单纯的确定什么活动是劳动、什么活动是享受几乎是不可能的。例如操作电脑对电脑操作员是劳动但对玩电子游戏者则是享受,开汽车对汽车司机是劳动对想过把车瘾的人是难得的享受。农田耕做总是劳动吧?但西方的大享们却宁愿花钱到农村去干农活,享受田园情趣。因此确定某种活动是劳动还是享受,并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于对活动的认识。人们的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实践,当人们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人们的认识当然也会随之而改变。
    四、公有制与商品经济
    王怀超教授在《当前党政干部关注的几个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得几年前,有一位日本学者曾跟笔者谈起这个问题。他说,在世界发展史上,把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结合起来,有成功的先例,如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而把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起来,在世界发展史上还没有先例,如中国能完成这个结合,他愿意推荐我们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甚至可以申报诺贝尔和平奖。他接着说,以他看,中国人是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个没有解的方程式。言下之意是,在他看来,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天方夜谭。”(《半月谈》内部版2001年第七期59页)其实,这种认识是很有代表性的。所谓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就是市场经济允不允许公有制的存在,或者说在公有制条件下能不能发展商品经济。
    商品具有私人的属性,私人--无论是个人还是法人,前提是产品的所有者才有权把产品在市场上出售,一般说来,产品的所有权属于生产资料所有者,如果产品的所有权只属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公有制下商品就不具有私人属性,这应当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是,问题在于产品的所有权和支配权未必一定属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例如股份制,在股份制中无论公有财产和私人财产,一旦投入到股份制企业中,企业就获得了一个同最终所有权不同的能够全权处置财产和产品的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使企业成为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商品生产者。马克思说:股份制是对私人财产的扬弃,在同样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股份制也是对公有财产的扬弃。但是,股份制并没有改变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最终财产权仍属于财产所有者所有。但最终财产权并不妨碍企业对全部财产和产品的全权处置。可见问题并不在于所有制的性质,而在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有人说,搞商品经济使我们放弃了社会主义的许多原则。当然,既然是搞商品经济,就必须按照商品经济的要求去调整我们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就必须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但这不是放弃社会主义的原则而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什么是社会主义原则,如果是那些曾经使我们的社会深受其害的所谓条条框框,社会主义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的种种禁锢,是必须放弃的。
    唯物史观早已经无可辩驳的指出,人类社会也同自然界一样,其发展也存在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于把科学世界观做为自己行动指南的社会主义者,最根本的原则只能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五、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式和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方式
    既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商品经济,它们必然具有商品经济一般的共性。同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做为商品经济的两种特殊形式,也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它们是有区别的,而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一个以私有制为主体。尽管通过一定的实现形式,无论公有制和私有制都不妨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商品经济的运行中,由于所有制不同,无论过程和结果都有很大的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过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56页)和现代相比,马克思恩格斯所列举的这些成就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但是,资本主义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也制造了一幕幕人间惨剧。
    为了完成原始积累,把生产资料同生产者相剥离,曾造成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正如马克思所说,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为了迅速扩大资本,尽可能的提高剩余价值量,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加大劳动强度和劳动紧张程度等成了资本主义早期发展中资本家惯用的手段。特别是劳动时间曾被延长到平均每天16个小时,远远超过劳动力可以承担的程度。为了降低成本,为劳动者提供的工作、生活条件则十分简陋,住房拥挤、工作环境狭窄,令人窒息。工人的平均寿命锐减到三十几岁。另一方面,诸如机器的发明和改进,新工艺的采用和科技进步,这些提高劳动生产率最有力的杠杆,本来是解放劳动的手段,但在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方式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成了使劳动者境况更加悲惨的因素。大批人员失业,女工童工大量使用,劳动者在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对于把全体劳动者的最大利益始终放在首位的社会主义,在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以上种种是决不会发生的。
    还有就是经济危机,曾经是资本主义早期发展中普遍状况,平均七年左右发生一次,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洪水猛兽。“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吞噬了社会的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57页)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才使经济危机有所缓解的话,而这却是社会主义在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因为这正是公有制的优势所在。
    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合作工厂时曾经指出:“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虽然它在自己的实际组织中,当然到处都再生产出并且必须再生产出现有制度的一切缺点。”(《资本论》第三卷497-498页)做为商品经济的一般,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在其发展中,不但将生产出商品经济种种优势,同时也将生产出商品经济的种种弊端。例如,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失业、劳动力也是商品劳动仍具有扉佣性质,生产在一定范围内的无政策状况所造成的某些产品的过剩,以及种种社会丑恶。但这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所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资本论》第一卷11页)
    注:本文笔者署名吴石璞曾发表在《河北学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