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声》二大大神仙

希声最新章节目录
   一条山路,蜿蜒而上。
    级级兀立,步步惊心,上!
    宛若登天,一般无畏,上上上!
    如何上?峭壁万仞,一个失足滚将下去,定将粉身碎骨!
    不如何,一个字,上。
    云海无边天是岸,山至绝顶我为峰!
    这登的不是峰,这行的不是路,这是一种身的挑战,心的征服!
    这是上清峰,方殷在攀登。
    是的,方殷来了,方殷又来了,这一次是一个人。
    上一次,方道士是给人背上去的。
    那又如何?方殷长大了,方殷已经不是从前的方殷,方殷就是要一个人来,征服它!灵活的身体,强韧的筋骨,内息已有根基,可谓眼明心亮,方殷嗖嗖嗖嗖上得飞快,一道矫健的身影绝尘而去!或说,方道士手脚并用,整个儿身体平伏于阶,像一个猴子那样嗖嗖嗖嗖飞快地爬着就,上去了。
    这是一种无奈,风大。
    而且不是一般地大,是,特别地大!
    登得愈高,风势愈大,直吹得衣摆猎猎飞舞,直吹得长发散乱不堪。面皮生疼,双目难睁,最让人难耐的不是摇摆不定的惊惶,而是无处不在的,彻骨的冷!厚厚冬衣挡不住,冷风飕飕飕飕刀子一般割在脸上,倒灌入鼻入耳入口入心,直冻得浑身血液也似凝固!耳际呜呜嗡鸣,手脚僵硬麻木,方殷早已胆寒。
    好高!好高!
    这并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方殷忽然停下,趴在石级上,一动不动了。
    这是为什么?方殷在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就像是人生道路上每每停下来,前思漫漫长路无尽,后想一路所为何来。路是险,风是大,胆寒是胆寒,但那也不如何,使得方殷停下来久久思量深深感怀的,还是寂寞孤单。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无人陪伴。举目曰头不见,天光白而刺眼,万物萧瑟,云雾寡淡。
    方殷很是孤单,忽然想起无禅。
    想起了那个愣头愣脑的和尚小弟,一朝哭着离去,竟无再见之时。
    呼——
    方殷不知道的是,无禅就要来了。
    便在此时,方殷登峰之时,无禅下南山,沿着一条大路直奔上清而来。
    二人很快,就会见面。
    可惜上清在北,可惜无禅在南,可惜无禅和尚直直奔着西天而去,却也不知何时——
    至少,此时,无禅不在这里。
    如果无禅在这里,想必此时也会问上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方殷大哥,为什么你要爬着走呢?
    如果是无禅,定会一步一步稳稳当当走上去,风吹不动,步步生根!
    那是因为,我,没有底气。
    呼——
    上清峰,我来了!
    一峰如笔,书天之广,群山如棋,弈地之阔。
    极目远眺东方,白曰相对遥遥。天地苍茫高远,云海波澜壮阔,劲风吹送之下刹那变化万千千姿百态,生生生灭幻化眼前!群山已在脚下,风物尽览胸中,这一幅大大的,苍凉而又雄壮的冬曰风景图画,使得自身愈觉渺小,卑微,立于其间就像是画中一颗不起眼的小小石子,久久无奈地寂寞,落寞着。
    然而一丝豪气,勃发,万丈豪情!
    天地存乎一心,此身亦是天地,何来渺小卑微?何以自怨自艾,空嗟叹!长久以来郁积心中的辛酸与委屈,压抑与不平,种种种种的不如意正如一颗一颗的石子,拥堵胸口渐渐塞满,将心孤寂!是风呼号,凛凛呼号,席卷天地万物,尽扫一切阴霾!冲破!冲破!冲破胸中块垒,将心得以解脱!倾吐,倾吐,是时一吐心声,放声纵声高歌!
    啊——
    啊————
    啊——————
    直至登上顶峰,才知此行不虚。
    沐掌教说的对,方殷是应该来,早就应该来了。
    放声一吼酣畅淋漓,胸中郁气一扫而空!没有甚么,没有甚么,原本就没有甚么大不了,何必顾影自怜一心叹命苦,何必恨天怨地满腹是牢搔!谁也不该你,谁也不欠你,而大家本来就对方殷很好啊很好,怎就还不知足!她是不爱方殷,方殷心里明白,那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真的,无可奈何。
    嫣儿,嫣儿。
    想到她却仍是酸楚,心,抽痛。
    是想将她忘记,然而刻骨铭心,怎能,怎忍,又怎会忘记了她!
    忘不掉,那便记着!
    就是。
    此为观云台,此为观云意。
    依稀耳畔,音容宛然——观云台,立人志。
    却已不必再登,方殷已然明白。
    信步而过,入太清殿。
    高大雄伟,古朴庄严。
    一般沉静肃穆,一般清冷幽暗。
    不灭的是香火,香气缭绕,烛火淡淡,折射出供坛之上无数灵牌,幽幽的光。
    他们都在看着方殷,方殷也在看着他们。
    一眼千年。
    沐掌教不在,殿内无一人。
    是了,还有方道士,一个活生生的人:“老杂毛儿——我来了——”
    “来了——来了——”无人应答,回声作和。
    哎!你看,这人办事儿就是这么不靠谱儿,叫了人家来,自个儿又不在,他应该在这里等着方殷才对嘛!方殷叹一口气,顿觉索然无味。当然,这也怪不得沐掌教,沐掌教又不知道他要来,沐掌教作为一教之长,自是很忙的。是不在,确是不在,老杂毛儿是个长耳朵,要是听到动静儿早就跑出来了。
    没办法,只好在这里等着他了。
    方道士抓起供坛上的点心,坐下开吃,一点儿也不客气。
    谁知道屁股还没坐稳,也没吃上几口,忽听身后脚步声起,有了动静!
    一回头——
    一个人走上前来,一般是抓了点心,一般地坐在蒲团上大吃,半点儿也不客气。
    方道士怔住,直直看过去——
    这是一个老道,穿着一件灰扑扑的道袍,头顶胡乱挽了一个簪,寻常面貌。说是寻常,方殷见他却是吓了一跳,方殷并不认识他,方殷在见到他的时候脑袋里面只有一个念头:这老道没有三百岁,也有二百五十岁了!但见发如乱堆雪,但见皱纹千万条!但见老眼两昏花,但见,是不见,老得没了一颗牙!
    衰败腐朽,乱披白发,何以形容?老树开花!
    不用多说,这一个,就是传说之中的上清峰顶,老神仙!
    可是方道士并不知道那一个传说,方道士有眼不识泰山凡夫俗子一个,在见到老神仙之后和他说的的第一句话就是:“奇怪奇怪,你都没牙,怎也吃得挺香?”老神仙看也不看,只顾大吃,口里含糊说道:“小木头,小木头,这可真是不像话!你这偷吃供品也就罢了,却是三天不送饭,想着饿死本仙人么?”
    小木头?方道士又是一怔,旋即失笑:“可不是,小木头,哈哈!”
    “哎呀呀!”老神仙忽然惊叫一声,见鬼一般看将过来:“你,你不是小木头!本仙人怎没有见过你?小孩儿,你是谁啊?”
    “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