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与碰壁》正文七十七周游世界(十)华尔街

追梦与碰壁最新章节目录
   龙星在研究美国的迅速崛起的原因的时候,对于美国在建国之后很短的时间就崛起为超级大国感到不可理解:它的历史是这样的短暂,人口当时也不是很多,产业也不是很发达,而且社会也不够稳定。
    这样的一个新兴的国家怎么会忽然就如此强大了呢?难道他的经济制度有什么特别的过人之处,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所说?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隐藏在美国经济的象征华尔街。于是,龙星决定到华尔街走一走。
    华尔街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宽仅为11米,是英文
    “”的音译,原意为
    “大墙大街”。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却以
    “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龙星对此十分震撼。他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的华尔街的规模竟然如此之小。
    当他了解到:美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于此。
    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至今仍是几个主要交易所的总部:如纳斯达克、美国证券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等。
    当龙星走过这些每天都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都要报道的地点时,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感觉。
    他的头脑中的
    “华尔街”一词现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代称,甚至指对整个美国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当他真正来到这些地方的时候,他反而认为这条华尔街不是头脑中的华尔街,显得不真实。
    走上百老汇与华尔街的交界处,抬头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体教堂;早在华尔街还是一堵破烂不堪的城墙的时候,它就已经是这附近的标志性建筑了。
    三位一体教堂的正前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背后是美国证券交易所。龙星走进纽约证券交易所,首先映入自己的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和不断更换的文子。
    继而看到的是来回穿梭,打折各种手势的人们在忙忙碌碌。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很多人在此一夜暴富;也有很多人突然变得赤贫。
    华尔街上的建筑风格多以镀金年代为基础,附近地区同时也受到装饰艺术的影响。
    联邦国家纪念堂和位于百老汇街口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是街上最著名的建筑物。
    此外,亚托罗·迪·莫迪卡所雕塑的公牛可以说是表华尔街的的代表。
    旧式的摩天大楼通常有精美的外观,但已有数十年这种精致的美学不曾在现代企业的建筑上见到。
    年代建造的世界贸易中心是现今重视实用性的摩天大楼的代表,其外表单调、简单,世贸双塔常被批评为长得像两个高高的盒子。
    然而,这两个高高的盒子早已在恐怖袭击中灰飞烟灭了。
    “911”事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尔街周围的格局,有些机构干脆离开了纽约这座危险的城市,搬到了清静安全的新泽西。
    除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外,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基金把总部设在华尔街。
    华尔街是如此特别,龙星自然要探究其历史了。它的童年期是从1653年到十九世纪末期。
    纽约早期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业在纽约的兴起,与荷兰人的商业精神有相当大的关系。
    尽管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开始,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到了17世纪中叶在荷兰逐渐完善的。
    当时的荷兰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等,金融体系的发展催生了荷兰的经济起飞,使得这个面积很小的欧洲国家,一度成为了世界强国之一。
    当荷兰人移民到北美,他们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带到了新阿姆斯特丹。
    也就是说美国一开始就接受了最早的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这里曾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的中心。
    龙星认为:华尔街比任何事物都更能代表金融和经济力量。对美国人而言,有时华尔街等同精英主义、强权政治和割喉形态的资本主义,但同时华尔街也唤起美国人对市场经济的骄傲。
    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华尔街是一个依靠贸易、资本主义和创新,而非殖民主义和掠夺成长的国家和经济系统的象征。
    龙星进一步认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华尔街作为美国的金融中心,实际上也是全球的金融中心。
    它对美国迅速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