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正文卷482《自然》文章,初稿完成!(求订阅)[2]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最新章节目录
   去研究受体材料,给体、受体材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换言之,许秋想表明一个观点:“聚合物给体的创新对于提高器件性能也至关重要”。
    同时,在这张图中,许秋也引出来了能量损失的概念,为后文的分析做准备。
    第三张图片,许秋规划了一张类似于之前放在《科学》投稿当中的半经验分析图谱,主要的考虑标准是能量损失、填充因子对于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
    这里,许秋的主要观点是:“低的能量损失和高的电子迁移率,是有机光伏效率达到20%以上的关键。”
    同时,许秋还列举出了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当短路电流密度达到27.0毫安每平方厘米,开路电压达到伏特,填充因达到0.80,光电转换效率就将突破20%。
    第四张图片,许秋准备放一些有机光伏领域概念性的图片,包括通过柔性、半透明、大面积、刮涂等概念制备出来的器件成品图,主要是想展示一下有机光伏领域的优势。
    毕竟,前面写了一堆东西都非常的专业,如果不是同领域的同行可能完全看不懂在说什么。
    最后放上这些既“接地气”又有些“高端”的配图,瞬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可以加分不少。
    科研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买卖。
    单单把一个工作给做了出来,这是不够的,还需要把它给推销出去,落地发表了文章,让同行们看到了,这才算完成。
    而大多数的领域,都是现阶段无法应用的领域,其实很难评判不同领域工作之间的价值差异。
    这个时候,会包装,能把自己的工作吹的非常厉害,就非常的重要。
    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哪怕是“冰清玉洁”的科研圈,也难免会沾惹上一丝烟火气。
    比如,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之前发表的一篇《自然》,她们做的东西并不复杂,就是光致形变液晶材料,但她们包装的很好,通过视频加上图片的形式,展现了她们的成果。
    文案上大致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液晶高分子光致形变材料,构筑出具有光响应特性的微管执行器,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通过光操控各种液体的复杂流动,令其蜿蜒而行甚至爬坡,形成无需外接设备的驱动新机制。这样的驭水之术,可以在生物医药设备、生化检测分析、微流反应器、芯片实验室等诸多领域‘大施拳脚’。”
    事实上,这项发现,真的有文案中说的那么厉害吗?也不见得。
    想要实现文案中的应用,还有很多路要走呢。
    而这一走,可能要花费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甚至某一天走到了尽头,发现是一条死路,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这就是科研圈的现状。
    哪怕是发表在《自然》上的工作,放眼五十年,99%以上的研究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而人们就是在赌,赌那1%成功的几率会在五十年内出现。
    许秋再次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故事线,还是比较清晰的。
    首先,汇报了一个高达18%的有机光伏体系。
    然后,去分析效率是怎么达到18%的。
    从受体角度的层面分析,采用了型的结构,可以让材料的电子迁移率更高。
    从给体的角度来分析,找到合适的给体材料,使之与受体材料的能级匹配,可以让能量损失做到比较低。
    接着,展望未来,怎么获得更高的效率,比如20%呢?
    这时,呼应前文的两个方向,提升受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降低体系的能量损失。
    最后,展示出有机光伏领域的潜在好处,吹一波牛逼,给自己的工作镀一层金。
    ……
    两周后。
    许秋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了《自然》文章的初稿。
    这篇文章,许秋是一作加通讯。
    二作的话,和上次《科学》文章一样,难以抉择。
    因为这次韩嘉莹和邬胜男的工作量相当,两人各自负责了材料的合成和后续的表征测试。
    最终,许秋考虑再三,把二作给了学妹。
    倒不是因为学妹的身份特殊,主要是因为她做的工作都是基于其他课题组的材料,不好发文章,而邬胜男那边合成的其他Y系列材料都是可以发文章的。
    从这方面来讲,是应该对学妹进行一些补偿的,当然,文章作者上的补偿只是一方面,还有……
    因此,韩嘉莹是二作,邬胜男是三作。
    莫文琳因为只参与了部分器件的制备和测试,贡献量不如前学妹和博后学姐,所以是四作。
    田晴是五作,她参与了表征,以及对文章图片的加工。
    范文堂、徐心洁、殷后浪是六作、七作、八作,分别参与了部分实验工作。
    陈婉清是九作,她将参与文章的最终版本修改,毕竟是带许秋入门的学姐,现在她没有毕业,还是要挂她名字的。
    冯盛东是十作,他参与了TAS、TRPL的测试,分析,虽然这些表征、分析都没有放在正文中,但也是做了贡献的。
    龚远江是十一作,她沾了莫文琳的光,之后将参与文章的修改。
    魏兴思是十二作挂通讯。
    之前许秋看其他人发表的文献,上面密密麻麻挂了十几、二十几个作者的时候,还会诧异,他们的文章怎么有那么多的作者。
    现在,他也算是体验到了。
    不得不说,把这么多作者的名字、单位都写清楚,还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