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归来的发明家》正文卷126、工业革命的起点

漫威归来的发明家最新章节目录
   时空科技旗下的而工业部不日就要落成。
    得益于他设计的机械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完,全程智能机械自动作业,对外确实不需要招聘工作人员。
    但对内,各大集团将机械设备完成以后,接收、安装、调试的工作丁升需要有人帮忙,将来的日常管理、维护以及正常运转,也需要有人帮忙。
    好在工业部属于供应内需的部门,不需要大批量生产装备,智能机械自动效率又高,暂时来说,只需要一个人就够了。
    这个人有出众的能力最好,没有也可以教,最关键的是要值得信任。
    从去年的多次合作来看,冯石无疑是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能力且值得信任的人,所以丁升设立工业部主管的职位以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
    事少、钱多、离家近,冯石完全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假期总是短暂的。
    尤其是这种三天小长假,一晃就过去了。
    将工业部交托付给冯石以后,丁升就返回了华都。
    华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想要用独特、经济、有效的方法,为未来的热核聚变实验堆提供了一条高效实现高约束放电的新途径,以上三个问题,就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东方超环计划第一阶段顺利完成以后,宋礼章组织了一场学术会议,多有参与该项目的科研人员尽数到场。
    “接下来会从研究团队中抽出一部分研究人员分为三组,分别对这三个难题进行攻关,力求在一个月以内,让计划平稳度过第二阶段。”
    因为第一阶段的突破性成功,团队将第二阶段的目标定位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和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对于是整个东方超环计划无疑是最重要的阶段。
    一旦成功,这分别就是国际上最长时间的高温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最长时间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
    也就标志着我国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
    在这个领域华夏起步较慢,如今有机会迎头赶上并且完成反超,这次项目的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我作为本次计划的总负责人,自然责无旁贷,所以‘全超导磁体安全运行’的问题由我带领部分团队解决。”
    宋院长以身作则,主动揽下了三个问题中难度最大的一个。
    其实,以宋礼章在热核聚变上多年的耕耘,即便同时拿下三个问题也不再话下,只是这样一来,鸡蛋就等于放在了同一个篮子,一个月的时间远远不够。
    而且,整个东方超环计划也并不是只有这三个难题,全程都需要宋礼章来统筹帷幄,他这个年纪,是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至于剩下的两个问题,我个人的意思,是希望有人可以主动站出来带队。”
    宋礼章作为华科院院长,从来不会去质疑任何一位参与到这项计划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所以他愿意给每一个人机会。
    当然,就算没有人站出来,团队内部也早就准备了备用计划,会指定资格过硬的科学家带队。
    宋礼章的话音落下,全场四百多名研究人员都不由自主的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老荀,要不你上?”
    一名院士轻轻拍了拍身边的另一名老者,在场除了宋礼章,学术地位最高的就属于这位荀院士了。
    “我当然要上,不过不是现在。”荀院士和宋礼章早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了,他就是其中一个硬资格。
    如果在场没有人毛遂自荐,他就是一号位补位。
    但如果有人请缨,他可以去宋礼章那一组帮忙分担压力,因为相对来说,全超导磁体安全运行的难题确实最大。
    早日攻克,也就可以早日把宋礼章小组解放出来。
    “赵教授,我记得你在江淮的实验室,有关于‘有效加热与驱动’的部分研究项目吧,你要不要上去试一试?”
    “老实说,一个月的时间我也没有把握,再看看吧,如果没有其他人站出来,那我肯定上。”
    赵教授是江淮那边的国家重点研究室的特级研究员,虽然还不是院士,但说是院士之下第一人其他人也没什么意见。
    会议室的这四百多名研究人员基本就代表了华夏在这个领域内的最高战力,可以说是卧虎藏龙,所以台上的宋礼章倒是一点也不慌。
    五分钟后。
    由于第一阶段的成功,团队临时拔高了第二阶段的目标,加上一个月的期限相对有些仓促,一时间竟没人主动站出来当这两个小组的组长。
    气氛开始慢慢变得有些尴尬了。
    “既然大家谦让,那‘有效加热与驱动’就交给我来带队吧。”终于,还是赵教授站了起来,主要是深思熟虑之后,也只能是自己最合适担当此职了。
    “好,就交给你。”
    对于这个结果,宋礼章十分满意。
    这下,就剩下最后一个难度居中的“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了。
    又过了五分钟。
    就当荀院士已经准备起身的时候,会议厅最后一排的一个角落,一个年轻得不像研究人员的人站了起来。
    “宋院长,这个问题就交给我吧。”
    丁升说话的时候,特意挺直了腰杆,将强大的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论资历丁升实在是太低了,要是气势上再表现得抠抠索索的,谁放心把这么大一个学术难题交给他?
    毫无悬念,丁升的话像一颗炸弹投入了湖面,会议室里立刻变得热闹了起来。
    当初在中心研究室见过丁升的那一部分研究人员倒还好,知道如果没有这个年轻人,计划的第一阶段不可能过渡得这么快。
    但余下的大部分人,对丁升最大的印象还停留在“新型控制器”上。
    诚然,他的才华毋庸置疑,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人才,但所谓隔行如隔山,很多人还只是当他是来项目镀金的。
    如今站起来,只能说是勇气可嘉吧。
    “好,好,好!”宋礼章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他是越发喜欢这个年轻人了。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古人诚不欺我也!
    “既然如此,这个难题就交给你了。”
    宋礼章一锤定音。
    全场愕然。
    这宋院长心是不是也太大了点?
    “宋院长,我不否认丁升的能力,就像给我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也不能开发出新型控制器一样。可他毕竟只是一名研究生,把这个难题交给他,只怕考虑不周,容易揠苗助长啊。”一名研究人员站了起来。
    “对啊,如果到期没能攻克这个难题,于公,影响计划进度;于私,年轻人的心态也会倍受打击,对以后的成长弊大于利。”
    “没错”
    “颇有道理”
    这里毕竟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会议室,汇聚的都是高尖端科研的人才,尽管场面上反对的虽然声音不绝于耳,但这些话多是肺腑之言,并没有要无脑拉仇恨的意思。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天眼。
    “我看丁升行。”
    令这些反对派没有想到的是,这么简单的论题,场内的言论竟然还不是一边倒,反而开始形成两种声音。
    “我觉得也不错。”
    有不少人已经公开表明了支持丁升的立场,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好啦好啦,大家安静安静,看来有些事情,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老荀你来说吧。”宋礼章让全场安静下来以后,把话头扔给了那天同在中心会议室的荀院士。
    毕竟丁升要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深造这件事,早晚会传开,宋礼章从举也是有避嫌的意思。
    所有人的目光又都集中在了荀院士身上。
    “使得这次计划第一阶段能够顺利进行的‘低杂波与射频波协同效应低再循环’的方案,就是由丁升提出了。”
    此言一出,大半个全场尽是哗然。
    “当真?”
    半晌,才有人问道。
    说起来以荀院士德高望重的学术地位,若不是这件事情实在不可思议,根本不会有人站出来质疑半个字。
    “当真。”
    荀院士郑重的点头。
    如此这般,在场的科研人员可就再没有任何意见了。
    散会。
    丁升选择了“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这个难题,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第一雕,学位。
    丁升可以借这个机会,完成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学术课题,趁早拿到博士学位。
    第二雕,材料。
    从名称上不难看出,这个难题和壁材料关系颇深。
    刚好丁升现在还要研发“纳米仿生复合型生物材料”,虽然两种材料并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并不代表丁升不可以借此机会,再度“借用”国家的资源嘛。
    所以这段时间,丁升名正言顺的在各种材料研究中心来来去去,公事私事一起办了。
    月9日。
    丁升小组成立的第五天。
    华科院,新材料与器件研发中心。
    丁升终于在实验室里把纳米仿生复合型生物材料的样品给做了出来,并且正式提出申请专利。
    同时,研究小组经过多次实验,确定了碳、铍、钨为主要未来壁材料。
    月15日。
    丁升的专利申请完毕,纳米仿生复合型生物材料开始面世。
    同时,研究小组制作的壁材料通过了等离子体相容性、耐高热符合、耐高通量低能粒子和中性粒子辐照射等苛刻要求。
    不出意外,丁升小组完全可以在一个月以内攻克这道难题。
    这里必须要说明,包括未来壁在内的所谓难题,丁升个人完全可以在两三天的时间内搞定,之所以故意拖这么久,主要还是因为有小组存在,他绝大多数时候只是提出理论,让小组研究人员去实验。
    这么做的原因跟当初在机器人代表队一样,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月16日。
    丁升接收到了许梧桐的邀请。
    “所以,你现在是代表鸢尾集团来和我谈合作?”丁升以前并不知道许梧桐和鸢尾集团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不过,随着张少虚的去世,这些都不重要了。
    现在的鸢尾集团,已经正式进入由许中镜、乔琳两人主导的4.0时代。
    而且不久的将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