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中国大作家》正文卷第487章德国

重生之中国大作家最新章节目录
   “说到德国就让我想起了德国农民。别人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德国农民能够养活247个其它德国人,而中国的一个农民光种地有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
    前后的巨大差异就在于前者是全现代化农业的耕种方式,从翻地播种开始到最后的收割入库,全程都是机械化。现如今,都开始步入智能化了。
    即便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也能够完成全部工作。现代德国人讲究的是技术,而不是体力。
    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人力,继而好让更多的人去从事非农业生产,多多地琢磨和实验提高农业生产工具的效能,怎么更加科学和合理化的让亩产量再增加……德国的历史上面可从未出现过一次大饥荒。
    德国的人口并不少,8200多万人。国土面积比岛国还要小。地形可不是大平原,只要德国北部才是平原。
    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
    我们中国农民还有不少人是用着老掉牙的耕种方法,人累得要死不说,还种不了多少面积,亩产的产量也上不去,和德国农民一比就差不多属于刀耕火种的阶段。最要命的是这些人还特别固执。
    专业技术人员下去,手把手的教新的耕种方法,但是收效甚微。等人一走,又重新回到了过去那种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当中去。
    他们的算账方式实在太可笑,哪怕见到了实实在在地增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也不要。
    买化肥要多出钱,买种子还要多出钱,买除草剂也得多出钱……万一某年出现旱灾,水灾,不但亏了人力,而且还亏了投进去的本钱。
    他们就没有想到过节省了人力出来可以去干其它事情好赚钱。比如,多养猪,多养鸡等等,外出去打打临工之类的。”贾玲玲平静道。
    “你这番话就是说德国工人和中国工人之比的另一个版本。前者过得好,收入高,那是因为别人属于技术性工人,而后者过得不好,收入低,就是因为只会卖力气的普通工人,完全就不是一回子事情。
    技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好,经验越来越丰富,而卖力气却会因为人体的衰老是越来越力不从心。
    这一切都得益于德国的双轨制教育。德国工人在进入不同的单位之前,都是经过了相关技术学校的多年技能培训,可不像我们的工人那样没有一技之长。
    支撑点就在于德国的企业和我国的企业也完全不一样。前者愿意为教育买单,而后者不愿意,拿来主义,只想着拿过来就可以直接用,好免去自己去培养人的中间环节。
    再有,中国企业的想法往往就是,我培养了你出来,你嫌我这不好,那不好,钱又少了,而别人一多给钱就跑了。且不亏大发了?
    德国企业可不会这么想,即便是从我这里跑了,也还是在替德国干活儿,国家受益了,那么就是大家都受益了。”贾有为侃侃而谈道。
    他停顿了一下,感觉到话说多了,有点口干舌燥,于是就拿起装有纯净水的玻璃杯是喝了一大口,又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江南省想要突击培养起来一批数控机床的技师就直接尴尬了。既然是培养技师,那么就得有高级工人。
    可是,别说懂数控机床的高级工人,连中级工人都没有。在那个时候,全中国能够懂数控机床的人,除了在大学里面站在讲台上面教书的相关专业老师之外,中专技校,工厂里面的相关从业人员,还在用过去那种早就被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给淘汰的老式机床在教课,生产。
    现如今,即便不再像过去那样OUT,也还得进口德国或者岛国的数控机床。再不然,就是他们的刀头。
    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依旧掌握在别人的手上,那么就得受制于人。我国政府苦口婆心的说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没有多少改善?
    最主要的就是我们中国人丧失了过去那种执着于把一件事情给做好的精神,心态上面太过于浮躁,注重短期收益,缺乏长远眼光。不管是德国,还是岛国,世世代代从事一个行业的人是随处可见。
    祖父,父亲,自己,三代人都在一家厂子做同样技术工作的也很多。我们呢?除了在计划经济时代,垄断行业,大国企有过这种现象,便是五花八门的家庭职业,失去了一种传承。
    下班之后,一家人可以在吃饭或者休息的时候,接着谈论怎么改良和提高技术,毫无保留的进行交流。
    既是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感情,又是工作上面的讨论,提高技术水平。这完全不用担心年龄间所产生的代沟问题。
    当爹的人既不用担心和孩子之间没话可说,也用不着害怕孩子会瞧不起自己。大家都是同行,技术好不好,那心里面都是有数的。”
    “这个和民族性格有关。你看德国人踢球,只要不到中场哨音吹响,别人就不会松懈和放弃,时常都能够绝处逢生,反败为胜。
    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把眼目前的事情给处理的很好,也懂得变通。可是,一看长远了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们的居民住宅区。一,二十年前的,你见过有几个修了地下停车库的。那个时候,车少,觉得没有必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多了,停不下,是才想起要修地下停车库。德国人可不是这样,哪怕当年他们车少,也知道今后会多起来,就大量的修了地下停车库。
    何况德国的政策不似中国的变化快。德国一旦制定了什么政策,那么大家就照着执行,再长的年限也坚持不变。
    过去的德国鲁尔工业区,污染严重到了让人发指地步。河水都黑了。现在,你再去看看,清澈见底。那可是经过了好几十年坚持不懈的治理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局面。”贾玲玲有一说一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