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肴记》第一百四十五章来闹

佳肴记最新章节目录
   林氏笑了笑,尝了一口面,才道:“你别说啊,这家老板做的面,确实挺好吃的。”滋味足,面条筋道,浓浓的骨头汤配上酱汁,味道简直跟自家闺女的手艺有一拼。
    “不过啊,你们仔细品品,是不是觉得还是小妹的手艺好?”周翼兴压低声音说了这么一句,他怕面摊的人听见。
    几个人都点了点头,林氏不由得看了他一眼,才道:“吃面吧,吃还堵不上你的嘴。”这要是让店家听见了,恐怕还要以为她们是来找茬的呢!
    周翼兴嘿嘿一笑,埋头吃起面来。
    吃完了面,浑身上下都舒坦了起来,娘几个填饱了肚子,付了面钱,便朝着西大街最里面走去。
    西大街的尽头,有个牲口市场,那里便是卖骡马车挂的地方。这里远离居民住宅居,相对偏僻一些,地面平整,四周都是一人多高的木头栅栏,有专门的人维持秩序,打扫卫生。卖牲口的人,进场需要交一定的费用,这样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摊。而买主则是可以付钱找人鉴定验牲口的好坏。这种专门帮人鉴定的人,类似后世的中介,不过这帮忙看牲口的钱,也不是谁想挣就能挣的。这人必须得是这一行的老手,在衙门里有登记备案,证明你确实有这个能力,才能做。干这行的人,跟牲口可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眼睛毒着呢,一看一个准,几乎从不出错,所以生意也是挺不错的。
    “娘,你带我们来这儿,是不是真想买个牲口啊!”
    林氏点了点头,只道:“不但要买牲口,娘还想买架子车。”总去别人家借车,实在太不方便了,自己家有车的话,就方便多了。不论来镇上还是回娘家,都能随时出发。
    在周小米的刻意培养下,林氏的消费观念也改变了,慢慢的抛弃了过去的节省。而转变成了现在的这种该花就花。
    周小米就道:“我早就说了嘛,自己家里有车才方便,娘,作坊后头可以建一个棚子,专门放牲口和车。”
    几个孩子跃跃欲试。似乎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刻就拥有一个属于他们的骡车。
    林氏点了点头,只道:“别急,咱们可得好好看看,要是遇上合适的,咱们今天就坐自己的车回去。”
    周翼兴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忙不迭的跟在林氏身后,嘴里嘟囔道:“娘,肯定能有合适的。”
    “这孩子。”林氏伸出手指轻轻的戳了他的脑袋一下,随后才带着孩子们在市场里转悠起来。
    牲口市场里还是挺热闹的,马上就要春耕了。这个时候正是买卖牲口的旺季,所以市场内牲口的品种也很齐全,牛,马,骡子,驴,全都有,而且数量也不少。
    古代卖牲口是有规矩的,不可以随便叫卖,不能随便讨价还价。一切都是悄悄的进行。林氏虽然没亲身经历过买牲口这事儿,可是她也听别人说过这里头的道道,故而低声跟周翼虎道:“如果有合适的,咱们也不会看。不如找个相牲口的来,给他点钱,免得吃亏上当。”这牲口是活物,虽然看着挺精神的,但谁也不知道它得没得病,能不能干活。得找专门的人来看,她才能放心。
    周小米暗笑,林氏也学聪明了,该省的省,不该省的真是一文都不能省啊!
    林氏带着孩子们找到了中介机构,花了两百个钱,请了一位相牲口的师傅帮她们相看。这相牲口的师傅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帮顾主买到健康适用的牲口,而且还要帮忙砍价,不能让顾主花冤枉钱!这样算下来的,这两百个钱花得可就一点不冤枉了。
    林氏与那师傅道:“家里没有地,想买个脚力牲口,我家那口子说骡子不错,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这些,您看……”
    那师傅只道:“家里若有耕地,买牛最是实用不过,可以耕田,还能拉车,就是速度慢了点;乡下人家,鲜少买马,主要是不实用。驴的性子不错,可负重,耐力尚可,不过骨架子小,速度也不及骡子快。这骡子,确实是拉车的好手,分马骡和驴骡两种,马骡长得大,吃得多,耐力而强,力量也很大,就是稍微暴躁一些,不过胜在聪明,一般来说,能使用二十年左右;驴骡嘛,个头小一点,性格温顺,吃得不多,力气比马骡稍稍逊色些,但是能使用三十年。这位大嫂子,你看你是想买哪种?”
    林氏想了想,便道:“不知道现在这里有没有马骡?我想看看。”对他们家来说,马骡力气大,能负重,更合用一些。
    “有的。”这位师傅只道:“在那边,我领你们去看看。”
    一行人来到市场内的西北角。
    “这两头都是马骡,大嫂子看看吧。”
    周小米也忍不住打量着,只是她看得更多的,是骡子的主人。
    卖骡子的两个人,一个年轻些,看着只有二十多岁,收拾得干净利落,挺精神的,他牵来的马骡是枣棕色的;另外一个年长些,四十岁上下的模样,一身半旧不新的夹棉袄裤,戴着一顶小毡帽,看起来人有些颓废。
    见到林氏和相牲口的师傅后,两个人连忙过来打了声招呼。
    有相牲口的师傅在,这二人便不用多费唇舌,说多了,只会让人反感,结果可能更坏。
    “这头马骡四岁左右,脚力不错,没生过病,正是最能干的时候;这头岁数大了点,不过要价也便宜不少。”
    林氏没有犹豫,直接选了年富力强的那头骡马,付了钱,又给了那师傅二百文,这才得到一个小木牌。这木牌相当于马骡的身份证明,一般情况下,是用不着的,不过中介机构给开了证明,手里就等同于握了一个证据,总比没有好。
    二十两银子,转眼就花了个精光,林氏心里微微抽搐,到底是心疼了。
    她深吸了一口气。才道:“这位师傅啊,跟你打听一下,哪里有卖架子车的呢?”
    那师傅朝着一个方向一指,便道:“市场后面便有。你运气不错啊,我早上来的时候,看到好几副新打的架子车,跟这马骡正合用。”
    林氏连忙道谢,让周翼虎牵着骡子。带着孩子们往卖架子车的地方去了。
    真如那师傅说得一样,牲口市场后面有一小片空地,有不少人拿了自家打的架子车来卖,有全新的,有八成新的,看起来都不错。
    做生意的都是附近的村民,手艺不错,用料也实在,虽然木料并不太好,但胜在结实耐用。
    林氏相中一副八成新的。架子车表面十分光滑,有棱角的地方都磨得十分圆润了,跟新车相比,这副架子车一点也不寒酸,而且做工确实不错。
    一番讨价还价后,林氏花了六两银子,买下了那副八成新的架子车,卖车的老汉是个实在人,不但亲手帮他们把车安好,反复教了周翼虎几次。还送了周翼虎一只鞭子。
    众人连忙谢过,美滋滋的赶着自家的骡车离开了牲口市场,几个孩子迫不及待的坐了上去,林氏心里也美得冒泡。
    要不说。这世上就没有花钱的不是呢!
    “行了,回家吧!”
    周翼虎咧嘴应了一声,把身后的背篓放在车上,他坐在车辕上,轻挥马鞭,让骡车稳稳的驶动起来。几个孩子欢呼一声,大喊着,“回家了!”
    这一趟镇上之行,他们收获颇丰。
    回去的路上,不可避免的碰到了一些熟人。
    “哟,这不是大海媳妇吗?”一个妇人使劲的盯着周家新买的骡车看,惊怪的叫着,“哟,都使上牲口了?啧啧,可真不是一般人啊!日子越过越好了。”
    “好啥呀,把老人扔在这不闻不问的,闷声过自己的日子,这种人不孝顺,日后指不定有什么样的报复呢!”这些人根本就是故意的,周大海一家被净身出户的事儿,村里就没有人不知道的,这会儿他们这么说,无非就是得了红眼病嘛。
    林氏暗暗生气,却也知道这种人不能搭理,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她转过头假装没听到,让虎子把车赶得快一点。
    “切,牛什么牛。”尖酸的妇人朝着骡车狠狠的啐了一口。
    周小米对林氏道:“娘,她们爱说啥,你就让她们说,这些人都是眼儿气呢!”
    林氏只道:“你放心吧,娘知道。”她是不愿意和这些人一般见识,那些难听的话她也不会放在心上的。
    骡车的速度,可比驴车快多了,不一会儿,几个人便回到了上坎儿。
    外头围了不少人,全都伸着脖子朝院子里指指点点的,似乎在看热闹。院子里传来了打骂声,其中以许氏和周秀儿的声音尤为尖锐。
    林氏心里咯噔一声,一股不好的预感一下子就笼罩了她。她连忙下车,拨开人群往院子里走。
    “唉,大海家的回来了。”
    “大海家的你快回去看看吧。”
    几个孩子连忙下车,周小米没忘记把背篓里的东西扔进仙府小筑之中,周翼虎则是把驴车拴在了院门前的杨树上。
    几个孩子跟着林氏挤进自家院子里。
    “咋的了?”
    院子里狼藉一片,王氏跌坐在地上,身上,头发生都乱糟糟的,显然是被打了,她的两个儿媳妇站在她的身侧,身上也有轻微的痕迹。
    赵氏怒目而视,对周秀儿道:“你们老周家难不成就是王法了?我倒是想知道知道,衙门口是冲着你们老周家开的吗?”
    隔壁林磕巴,孙氏,还有赵氏的男人林秋都在。
    再看周秀儿和许氏,两人身上也有扭打过后的痕迹,只不过比起王氏来,要强上许多。
    “大海家的回来了。”
    林氏是真没想到,自己离开这么一会儿,家里就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婆婆和小姑子难道就不能消停一会儿吗?
    “王婶,你咋坐地上了,快起来。”林氏连忙上前扶起了王氏,随后沉声问道:“怎么回事!”
    许氏连忙上前一步,“秀儿啊……”
    林氏扭过头,根本不听她的,许氏闹了个没脸,不由得讪讪的。
    “王婶,到底咋了?”
    王氏喘着粗气,道:“秀玉啊,王婶来你们家帮你做饭,是不是你去请的?”
    林氏点了点头,直道:“这个自然,不光是婶子你,还有你家的两个媳妇,隔壁林秋媳妇,都是我求来的。我们家盖房子,一天要做三十人的饭菜,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请了你们来帮忙。”难道许氏撒波,与这事儿有关?
    周小米在一旁盯着院子里的人看,却没有看到周大海。
    “二哥,你去把爹找回来,让大哥换他在那儿盯着。”
    周翼兴点了点头,转身跑了出去。
    “秀玉,你还记得我当时咋说的不?”
    林氏点了点头,只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