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第五十二章御龙在天[4]

装绅弄鬼最新章节目录
   大夏朝,使地球转化到未来一个更美好的时期,甚至根据古神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摸索自己的长生不死之道……由颛顼末年,被查禁的巫教发展来的原始仙道,严格的说,若非古神的角力,这个世界本来根本没有古猿一族当家作主的余地……
    巫教有着如此古老的源流,古老到什么程度呢?远古时曾经有过“家为巫史”的情况,就是说,为了成为古神的合格炮灰,在古神鼓励、放任下,人人都会玩两手巫术。《楚辞·九歌》诸篇中“灵”字,“灵”繁体字为“霊”,下半部就是“巫”字。汉代王逸《楚辞章句》皆注“灵”即巫也。许慎《说文解字》亦解“灵”字为巫。所以“灵”和“巫”二字在古代原本是一个字,因此“灵山”即巫山。关于巫的职务,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男日觋,女日巫。巫掌招弥以除疾病。”这说明古代巫的主要职责:一是服侍古神,包括占卜、祈祷、祭祀、歌舞以迎降神等;好像雨师妾侍奉蚩尤。此外治病消灾,借以收编古猿部族充当炮灰。
    雨师妾号称巫咸,是因为她本人的势力范围巫咸国在女丑北,乃一群巫师组织之国家,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又称巫载国,所谓“巫载国”之“国”,并非国家,当时尚未立国,只是氏族公社或部族联盟,故“国”只是“地域”之义。巫咸为这此部族大族长,今巫溪中上游有宝源山。宝源山就处在大关山、万顷山、鞋底山、兰英寨山、林檀垭山等自古闻名的“五大药山”之中,所以巫咸在此“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建立抵抗组织,而此处又正是炎帝神农氏“尝百草”之地。所说巫咸国之“登葆山”,附近还有宝山咸泉,在此之前,古猿已经知道盐的重要性。
    传说中首创了煮海为盐之术的部族夙沙氏是一个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上的古老混血种统治的部族,和传说中的古神统治时期的炎帝部族有密切的关系。夙沙部族长期与海为邻,因此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夙沙氏族长少时便聪明能干,膂力过古猿,善使一条用绳子结的网,每次外出打猎,都能捕获很多的禽兽鱼鳖。有一天他在海边煮鱼吃,他和往常一样提着陶罐从海里打半罐水回来,刚放在火上煮,突然一头大异兽封豕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见了岂能放过,拔腿就追,等他扛着死豕回来,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缶底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沾点放到嘴里尝尝,味道又咸又鲜。夙沙用它就着烤熟的封豕肉吃起来,味道好极了。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出来的盐,这便是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据说少年时夙沙与炎帝一族的中间派神农相识,成为知交。双方都怀着为救天下苍生的理想,因此结为异姓兄弟。
    夙沙后半生,心性变化极大,夙沙不甘心做一个混血种,古神眼中的二等公民,他认为古猿们敬拜的英雄轩辕黄帝在他眼里不过是虚伪,他希望自己是绝世枭雄,敢思敢想,敢想敢做,敢做敢当,有着最纯粹的自我,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没有气度却有着无以伦比的气魄。双方渐行渐远,友情也出现了变化,友谊不再,夙沙氏就在寿光一带“煮海为盐”,寿光的富庶和重要交通地理位置也使得此地成为群雄割据必争之地,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也成为此时期的重要特点,他利用弥河之饶、渔盐之利,借着寿光及周边环渤海地带丰富的盐业资源迅速积累起大量财富,野心越来越大,神农在炎帝部族执掌大权晚期,夙沙氏举兵叛乱,擅动杀伐,有臣箕文,谏而杀之,其挥兵南下,一时间烽火连天,席卷三十六城,神农无奈,率大军来战,战至九百回合后,斩其右手,逼迫他立誓此生永居寿光,不得造反。夙沙氏自断臂之后,性格更是暴虐,日日虐民为乐,其子民忍无可忍,约至八月十五日,同至朝中,除此残暴,免得反遭涂炭,其各各回家预备器械,至期举事。夙沙氏不知,那日他喝了民众进贡的醴酪,醉得不醒古猿事。百姓鼓噪杀入,放火烧宫。众民齐心,乱枪戳来,登时将不可一世的混血种杀死,将首级入都见现任炎帝神农,神农泪如雨下,感叹不已。炎黄之战后,盐矿资源同样被垄断,不过谁都不知道这里有一眼盐泉。传说有一天,一位猎人追逐一头白鹿到此,那白鹿竟然停足不前,在泉水渍地舔食不停,依恋不去,仿佛完全忘记有猎人追杀似的。猎人便捕杀了白鹿,甚觉白鹿舔泉很奇怪,便也去泉边捧饮泉水品尝,觉有咸味甚甘美。心中大喜,跑回村落招引同族人迁来泉边聚居。后来他们又伐木为柴煮煎泉水熬成晶盐,然后向四方去贸易交换粮食布帛,逐渐富强兴旺起来。我猜这又是雨师妾的手段,结交古神、笼络部族,来对抗天下至尊轩辕黄帝,可惜败给了岁月。
    而让轩辕黄帝加以笼络的原因,不是轩辕氏族不念旧恶,而是巫载国盛产的丹砂和盐,丹砂即硫化汞,水银之氧化物。现在既可作装饰性颜料和涂料,又可当药物。服可以镇心养神、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懑、驱精魅邪思、除中恶、腹痛、毒气等;外敷可治疥、瘘诸症,故古老的药物学《神农本草经》称丹砂为药之上品。对于古神的神躯也是需要摄入的重金属元素,由此可见,原始先民视之为长生不死或起死回生的神仙之药,固不足为怪。因为雨师妾的臣服,也因为有盐和丹砂这两种宝物,巫载国民才能凭此交换粮食布帛,才能丰衣足食,娱乐升平,呈现出极乐世界的繁荣景象。
    古神统治大地,但对于和古猿打交道没兴趣,作为九州牧者的十巫从事着原始巫教活动,是实际上的上位者。他们不仅是原始部族中“上天入地”沟通人与神灵、自然三者关系的宗教教主,而且还是致力于采药治病的神医、引泉治盐的技师,所以他们乃是“医方和制盐、炼丹的祖师”。而他们又是后世歌舞戏剧等艺术家的远祖,《楚辞·九歌》就是由巫,女巫和觋,男巫通过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歌舞表演来迎神娱神的艺术。就这样,虽然颛顼下了禁令,然而,那时人们运用巫术就像我现在所知开车、用电脑一样平常,不是谋生的手段,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巫教虽然解体,巫术却屡禁不止。当然,家常菜人人会做,却有好坏之分。巫术也是这样,用得多了,就有高下之分。比如,巫师甲预测一天后降雨,巫师乙预测三天后降雨,结果一个月后降雨了,因为乙的预测最接近,大家就说乙的巫术最灵,这种显意识方式在当时很正常,民俗学家管它叫原逻辑。那时候,颛顼王朝崩溃,古神逐鹿天下,古猿部族割据一方,称王称霸,巫师都是由高层领导担任的。混血种族长和高层贵族组成了部族的最高统帅部,实际上也可称教门事务部,因为那时候的大事也就是巫术和打仗两样,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果哪位巫术玩得纯熟,而且打仗勇猛,众人肯定会推举他做族长,绝对依照“专家治国”的原则。
    正因为巫师都是当时的精英分子,所以秦汉现在追忆巫师的光辉形象时,说他们“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意思就是说巫师们都是智商极高的,而且有千里眼、顺风耳,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吉凶。所以,最早的职业巫师其实就是咱们那些最早的宗教人士。甚至在大洪水之后,巫师作为蒙昧的部族权威人士,把黄帝、蚩尤,都鼓吹为是把巫术练到ding级的巫师。所谓古为今用,乱认阔祖宗。在权威人士口中,在黄帝蚩尤大战中,蚩尤作法请神降雨,黄帝则驱动旱神天女止水。蚩尤斗法失败,于是被杀。这不就是典型的巫师斗法!倒真惊天地,泣鬼神。更重要的是,这一仗决定了我们现在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而不是“蚩尤子孙”。后来丹道取代了巫教,也不得不承认,其他能在史书上留一笔的上古贤君贤臣,多半也都有巫术绝活。据说大禹在治水的时候有一种奇怪的步伐,这套“凌波微步”被后来的道士们奉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比之少林寺的《易筋经》亦未遑多让。
    商汤为了求水,要点火自取灭亡,有人说这是装样子,但如果不是大家公认他是全国最好的巫师,他即便想作秀也没机会。“夏商周传说皇朝”是巫师的黄金皇朝,到了有实物、文字证据的皇朝,巫师就不太灵光了。商代家大业大,国王要高瞻远瞩,治政活动越来越重要,教门事务就分别交给手下人去打理,分工也越来越细。于是就有了专门整理巫术档案的“史”,有了专门负责祷告的“祝”,有了专门负责整治龟鳖的“卜”;真正原始意义上的巫师,只负责跳舞求水。更惨的是,当时武士阶层兴起夺权,盛行“暴巫”——天旱时把巫师放在烈日下曝晒来感天动地求得雨水。做巫师做到这个份上,真是失败中的失败。当然也有混得好的,比如巫贤,在商王太戊时,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总的看起来,教门事务部已经降格为教门事务局了。不仅如此,兴致高时商王还经常越级指挥,亲自参与卜筮活动,一会说这块龟甲的洞烧得不好,一会说我来看看明天下不降雨,而且还要收版税,所以在甲骨文里经常见到“王占曰”的字样。我私心猜测,那时的龟鳖可能是古神时代异种,真的很大,以至于几百年后春秋的郑灵公收到一只龟鳖,就敢把满朝文武都请来开“龟鳖宴”。
    周代出了个周公,喜欢“以德治国”。巫师们仗着血脉渊源,政治智慧程度不高,日子就更难过了,按照《周礼》记载,卜、祝、史的爵位都是下大夫,而司巫及男巫、巫女的爵位只是中士,已有沦为官府小厮的趋势。国营的日子难过,但集体和私人小企业却异常兴旺。民间巫师在春秋时期非常活跃,《左传》中提到的卫巫、巫、梗阳之巫、桑田巫等,在本国都是不出十大杰出人物之列的。预测人的生死寿夭、国家的战争胜败,简直是一碟小菜,有时准确程度甚至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公元前555年,晋国的荀偃想讨伐齐国,一时不知成算如何。有天晚上做了个预知梦,梦见自己和晋厉公打官司,当庭败诉,被晋厉公用戈把脑袋砍了下来。过了几天,荀偃在路上碰到了梗阳的巫师皋,于是把梦的内容告诉巫皋,请他给自己搞个精神分析。巫皋说:“看来您今年是死定了。不过如果跟齐国开战,倒是必胜无疑。”果然,晋国率领一帮同盟军把齐国打得落花流水,而荀偃当真在回师途中病死了。
    这还不算最神的,早些时候的公元前581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