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情人,不结婚》《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是曹雪芹一人所著

只做情人,不结婚最新章节目录
   一.《红楼梦》及曹雪芹简介
    
    《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首。作者曹雪芹,他的名字已经并列于世界伟大作家之林。
    
    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最早的《石头记》稿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甲戌本,现在此本的过路本传世。可知此时的《石头记》八十回已基本完成。现在传世的后四十回是高鹗和程伟元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用木活字排印《红楼梦》时加上去的。其稿本的来源据程伟元的序言里说是从“鼓担”上买来的。
    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沈阳市。曹家自高祖曹振彦从辽阳随多尔衮入关后,即因功升迁。雍正五年末(1727年),曹罴匆蛏沛湔景浮⒅炜骺瞻副桓镏俺壹虾拧A瓿酰芗一乇本〕缥拿磐馑馐锌冢辈苎┣墼夹樗?4岁。曹家回北京市,曹钊栽诩虾胖校赫吣辏?729年)尚未宽释,直至乾隆元年始得宽免。曹家以后的情况就再无消息。曹家虽在江宁六十余年,但他们在北京原有家业,曹钤谠谧嗾劾锼担骸八幸糯娌担┚┲凶》慷峭庀视憧诳辗恳凰ㄖ莸涞亓倌叮偶彝宓逼桃凰!辈茱J是在北京去世的,李煦在奏折里说:“于本月内择日将曹颙灵柩出城,暂厝祖茔之侧。”由此可见曹家的祖茔确在京郊。(摘自《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三期冯其庸《曹雪芹与》)
    
    《红楼梦》第一回写到“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第一百二十回中结尾中写到:“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果然有个悼红轩,见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里翻阅历来的古史。空空道人便将贾雨村言了,方把这《石头记》示看。…。”。由此《红楼梦》版本的早期作者便被署名为曹雪芹。
    
    二.有关《红楼梦》作者的争议
    
    1。高鹗,字兰墅,亦汉军旗人。乾隆六十年进士。有兰墅诗钞。(《二十五史·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二)
    
    发表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明清档案史料丛编》第二辑上,新发现的高鹗档案史料是:高鹗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四月被赐三甲同进士出身,著以内阁中书用。嘉庆元年,补授汉军中书。嘉庆六年九月,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十月又任顺天武乡试武场同考官。嘉庆十五年,为都察院江南道监察御史。嘉庆十七年,署给事中,掌江南道。嘉庆十八年,仍在都察院掌江南道监察御史任上。
    
    据乾隆间萃文书屋本《红楼梦》程伟元“序”及“引言”谈及陆续购得后40回续书残抄本事。程伟元高鹗只做了修补整理工作。程伟元(?~约1818)字小泉,苏州人。以科场失意,一生未仕。
    
    2。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1891年,卒于1962年,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新红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是该运动早期领导者之一。1949年再度赴美,1952年去台湾,1958年4月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等。
    
    胡适在红学上的主要观点:于1921年发表《红楼梦考证》一书,论证了《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以及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论证了《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
    
    当今新出版发行的《红楼梦》的作者十有八九变成了曹雪芹和高鹗。
    
    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的作者应为曹雪芹一人。
    
    一.京东方言大量、频繁地出现在《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里
    
    1992年7月,北京通县张家湾镇出现一块曹雪芹墓碑,这块墓碑是当地农民李景柱在1968年秋平整土地时发现的,碑上镌刻“曹公讳霑墓”五个隶书大字,左下角刻有“壬午”两字。
    
    考证有关曹雪芹有证可查的资料,《红楼梦》应成书在北京东郊附近。曹雪芹14岁随家人移居北京,住在京郊,因此小说中才出现了大量的京东方言。《红楼梦》是一部白话小说,小说中的叙述、对话采用了口语中的方言,地域特色鲜明。小说中的贾政、林如海、贾雨村等政客文人除去场面交际及书信往来用古文书面语外,其他的对话也用口语,如贾政和家里人说话就用口语。小说中的普通人大多数在日常交往中都用口语方言。
    
    同一语言的方言,而坚持同一民族的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中国有官话、粤语、吴语、湘语、闽语、客家话等①。这就说明方言是地域的鲜明特征,方言具有地域性,方言是地域的一个基本标志。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听一个人说话,通过他的方言词汇和发音,不就是可以判断出他是哪个地区的人吗?小说是以文字出现的,它的发音我们无法分辨出地域特征,但是方言词汇会呈现出了鲜明地域的特点。在乾隆时代,交通不发达,人口流动不大,也不像现在有电视等电子媒体的广泛语言语音传播,因此《红楼梦》中的方言词汇便是作者地域性的有力证据。
    
    我的原籍是天津蓟县,我在这个块土地上生活了将近四十年,家乡的方言口语自然非常熟悉。天津蓟县位于北京城东150华里处,距北京通县约130华里。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中大量反复、频繁地出现京东方言口语,后四十回中且有新的京东方言口语出现,这无疑是一个铁证,证明了作者就是14岁就居住在北京郊区的曹雪芹。高鹗在当时是不具备这一客观先天条件的,所以他补写后四十回也是不能成立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中的京东口语方言条目见后附)
    
    二.小说是虚构的真实,不是史料、自传。
    
    小说的创作是艺术的真实,七实三虚是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小说中的情节是可以根据现实生活的感悟来虚构,因此以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来论证后四十回是高鹗的补写,本身就不看科学。这就好比把《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看做历史上的诸葛亮一样可笑。
    
    《金陵十二钗》图册与红楼曲是小说的一种创作手法,是抓住读者猎奇和阅读欲望的方法,不是小说的创作大纲和目录。小说中的种种暗示也是如此,再有好多暗示是读者和专家自己猜拟的,不能看做是小说的线索。再有小说写作跨越时间较长,作者的前后思想、认识也会有所变化,小说也会因时局的改变而多次修改,再有不同的传抄者在抄录《红楼梦》时也会出现误差,因此小说中前后不同或出现矛盾、错误的地方,这是很正常的。例如,当今的网络小说创作,很多作者是边写作边上传到网站,而同一作品会同时传到几个个网站。一些人气高的网络小说,其他小网站还要非法转载。网络作者边写边修改,因此不同网站上的同一作者的同一部作品也就会有所不同。我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和当今的网络作者差不多,也是边写边向外流传。
    
    文字狱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是很残酷的。曹雪芹博览群书,通古博今,不可能冒太大的风险来写《石头记》(小说的原名),否则他就会像方苞一样身陷囹圄,或是小说和《金瓶梅》一样被列为禁书。同样的道理,传抄者和高鹗等也不可能把《红楼梦》当做檄文来对待,小说是市井文学,是给大多数人读的,也不是策论和阳春白雪束之高阁的,是需要广泛流传的。所以《红楼梦》就不能引起统治阶级的恼怒和市民阶层的反感。因此曹雪芹和传播者们不时地删改敏感部分也是符合客观实际和要求的。
    
    三.全书的思想、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基本一致的。
    
    《红楼梦》从第一回到第一百二十回在主旨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贾宝玉的呆傻(实际上是本真),贾政的孝道、严厉(严格)约束宝玉、鄙视贾环赵姨娘、对功名的渴望,袭人的忠与贤等。即使人物性格先后有差异,也是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引起的,或是客观因素而不得已的。总的来说是符合客观真实的。如林黛玉后来不反对贾宝玉写文和参加科考,这是她寄人篱下不能太任性的结果,再有林黛玉考虑到贾政对宝玉的殷切期望,故此口是心非,从而更反衬出她的孤独和凄凉。再有邢夫人的塑造上,前八十回中她的性格特征并不是很鲜明,到后来逐渐明朗起来。如鸳鸯在贾母死后自缢而亡,贾政自己要来香上了三炷,作了个揖,说:“他是殉葬的人,不可做丫头论。你们小一辈都该行个礼。”贾宝玉和薛宝钗均行了祭拜之礼。贾琏因想到她(鸳鸯)素日的好处,也要上来行礼,被邢夫人说道:“有了一个爷们便罢了,不要折受他(鸳鸯)不得超生。”贾琏就不便过来(第一百十一回)。邢夫人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以前鸳鸯曾驳了她的面子,宁死不肯嫁给贾赦做小妾,为此她受到了贾母的训斥。至此前后一串,邢夫人小肚鸡肠、为人苛刻的性格就非常鲜明了,这一人物的形象也就更丰满,更真实了。再有焦大,锦衣军查抄宁国府,他被押赶到西府(荣国府)看到贾政时,号天蹈地地哭道:“我天天劝,这些不长进的爷们,倒拿我当冤家!连爷还不知道焦大跟着太爷受的苦!…把那些不成材料的的狗男女却像猪狗似的拦起来了。…我活了八十九岁,只有跟着太爷捆人的,哪里倒叫人捆起来!…我如今也不要命了,和那些人拼了罢!”说着撞头(第一百零六回)。这一情节对焦大的塑造与前面焦大醉后骂街的情节遥相呼应,突出了他居功自傲、倚老卖老、性情秉直、天不怕地不怕、倔强老头子的性格特征。焦大和贾母一样,是贾府乃至整个社会兴衰荣辱的亲历者。焦大是男性的经历者,他也影射着贾府的开创者——太爷。焦大和太爷打天下,生生死死,也获得殊荣,最后他竟落得被锦衣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