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大导演》正文卷第420章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

肌肉大导演最新章节目录
   如果说王超的反应,可以代表普通观众,那么现场的圈内人则表情各异。
    以程龙、巩利为首的演员,惊叹于董熹对于演员的调教,让一众个性鲜明的演员整合成一个集体。
    特别是程龙,他是客串过《壹十三》的,但现在似乎感觉自己的戏份被剪掉了。
    确实,董熹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将程龙和他儿子的戏份给剪掉了。
    或者说眼前的《壹十三》是戛纳特供版本,节奏会更加的紧凑,还删掉了几条暗线。
    不过公映版本还是会保留程龙的戏份,毕竟不能让大哥白来一趟。
    而删掉的剧情,主要是怕这群老外看不明白,加入的暗线则是女演员的戏份。
    虽然《壹十三》是一部没有女主角的电影,但是为了更真实的还原历史,董熹还是加上女性角色。
    并不是为了和男主角谈恋爱,更不会有青色镜头做为噱头,而是使整个故事更加的合理。
    《后汉书·耿弇列传》中,当耿恭与他的士兵在疏勒城陷入绝境时,有这么一句“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
    说的是车师后国王后,是汉人的后代,当车师后国军队也加入围城时,王后暗中在帮助汉军,提供情报和粮饷。
    假如没有她的支持,耿恭能够撑到最后吗?这位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的王后,就像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女主角,苏菲·玛索饰演的英格兰王后,男主角是她丈夫的敌人,但她却倾慕男主角的英雄气概,默默支持心中的英雄。
    相比之下,车师后国王后对耿恭的支持,更多是对故国大汉的认同。她虽然是异国的王后,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人。
    更符合常人的三观。
    这个讨喜的角色由范小胖出演,因为是杀青后补拍的戏份,所以很多人包括媒体都不知道范小胖有出演《壹十三》。
    而正因为如此董熹才敢明目张胆的带她来参加戛纳,虽然是个花瓶配角,但总比被嘲讽“蹭红毯”要理直气壮。
    当范小胖的身姿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最感到惊讶的不是别人,而是章子伊。
    原本刚才范小胖在红毯大出风头,章子伊还能在心里安慰自己,对方就是个“蹭红毯”的。
    可现在就不能这么想了,审视自己过后,章子伊不得不承认,她有些羡慕对方。
    如果说娱乐圈的那个女演员是实力与运气兼备,那肯定是有章小花的名字。
    生涯首部电影就是女主角,那年她才17岁,然后就考入中戏。
    成为有名的中戏96明星班的一员,紧接着就是开挂的职业生涯。
    合作的导演不是张一谋,就是李桉、徐客这种级别的,搭戏的演员也是业内的顶流。
    出演电影的票房更是大爆,在国际上也拿过不少奖项,已经有巩利接班人的说法,被称赞为“国际章”。
    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走到这步田地,除了自身的能力外,可以说一路有贵人相助。
    年少成名的章小花,有一股傲气让她看不上同龄的女演员。
    但这几年,范小胖的异军突起,彻底的撕碎了她优越感。
    同样的有贵人相助,不过相比于章子伊,范小胖的起步就比较弱。
    琼瑶剧的女配角,而且出身也不是太好,毕业于恒通明星学校,这所学校虽然有大导演谢晋罩着。
    但相比于中戏和北影这种本科院校,那就是个中专……
    起步落后的范小胖压根就不入章子伊的法眼,她眼中的竞争对手只有当时靠着《还珠格格》火遍亚洲的某燕子。
    章子伊早期属于典型的戏红人不红,观众知道有这么个演员,但喜欢她的很少。
    所以章子伊对于国民度,还是颇有野心的。
    可当范小胖抱上董熹的大腿后,迅速的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女演员。
    特别是去年范小胖拿下金像奖影后,更是有染指内地华语女演员之首的风头。
    注意,不是新生代而是全世代!
    当然,也是因为范小胖的粉丝团体过于的庞大,能制造的声势浩荡。
    至于什么粉丝之间撕逼,不存在的。
    国内目前为止,只有范小胖的粉丝形成了战斗力,其他明星都不行。
    几乎什么正版的周边,有她做为封面的杂志,代言的产品。
    都会迎来一波爆发性增长。
    粉丝这股子战斗力和消费能力,其他公司说不眼红那是假的。
    不是没有经济公司试图打造,但无一例外全部失败。
    这其中就包括熹子影视本身,看到粉丝经济这么火爆,也想继续复刻。
    首当其冲的就是程好,当年凭借着一系列的古装偶像剧,她确实积累了不少的人气,但是并没有持续太久。
    打个比方,就好比一泡尿的泡沫消散的很快,当然文雅一点也可以用啤酒。
    “这女的长得真美!”
    “好像是在红毯上哪位华服美人。”
    迎着周围观众的窃窃私语,章子伊气的咬紧银牙。
    “呸,不识货!”
    她就算是再骄傲,也要承认范小胖比她长得美,这个圈子里长相永远都是优势。
    ………
    大屏幕里,电影已经到达最后的结局,再经过长达数月的守成之后,原本数百人的汉军,也减员至几十人。
    还都是些老弱病残,可即使是这样,面对上万的敌人他们也未曾退缩,牢牢的守住要塞。
    可这一切都到了尽头,任谁都能看出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
    伴随着“庄严肃穆”的音乐,剩下的汉兵在聚拢在董熹的身边。
    城外,匈奴的上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发起最后的攻城。
    而就在这时候,那一直紧闭的城门却突然打开,董熹等人缓缓从里面走出来。
    两军对垒,风沙从战场上卷起,而天空则是乌云密布。
    “怎么,难道他们要投降?”
    观众议论纷纷,或许在他们的文化里,投降并不算一件可耻的事情。
    更何况电影里的汉军已经做到极致,明知不敌然后投降才算是明智的选择。
    毕竟这里是法国,观众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
    可在场的华人都明白,即便这段历史不存在,也不会有投降的结局。
    不一样的文化信念,也让东西方观众对《壹十三》的解读有所偏差。
    在西方观众看来,董熹等人出城是准备投降,而东方观众明白,这是准备决一死战了。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背景音乐下,镜头缓缓的从每一个汉军的面庞上划过,他们有人在笑,有人在哭,有人在发抖,有人在愤怒……
    但无一例外,没人选择跪地求饶!
    面对着漫山遍野的匈奴士兵,董熹拔出了自己的长刀,做为汉军的领袖,此刻的他甚至连匹马都没有。
    深吸一口气,董熹用刀指着被层层保护的匈奴单于姜闻,沙哑着嗓子开口。
    “汉家儿郎,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
    “好!好!好!”
    几十人发出的喊声,震荡着戈壁荒滩,这一刻似乎时间都被静止了。
    一道光闪过,董熹忍不住眯了眯眼,那是兵刃在阳光下反射的色彩。
    而镜头随着光的方向追去,只见远处的高地上突然出现一匹白马,马上则是吴景扮演的银袍将军。
    像是回应董熹一般,吴景高举自己武器:“你们不是在孤军奋战,汉家儿郎~”
    随着吴景一声怒吼,他身后涌现出无数的汉军骑兵,一杆杆绣着“漢”的大旗更是迎风摇曳。
    “杀~”
    阳光穿透乌云,映在每个人的脸上,董熹突然笑了出来。
    “杀!”这支仅剩数十人的汉军,毫不犹豫的向对面上百倍的敌人发起了正面冲锋。
    胡琴的背景音乐也适时响起,仿佛奏响着最后的旋律。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