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全家都是反派,我怂了吗!》正文第232章:太子的阴谋诡计

穿书后,全家都是反派,我怂了吗!最新章节目录
   “娘,徐姑姑。“
    年年从营帐外跑到她们跟前,扶着腰在那里喘气。
    楚兰枝给他倒了一盏茶,“你和清玄去赶集,鱼卖完了没有,这么早就回来?“
    “娘,三大板车的鱼全给卖完了。”
    年年拿起桌上的茶盏,灌了一口茶道:“边塞的百姓跟没吃过鱼似地,我说了可以拿米面来换,他们一窝蜂地拥上来,争抢着上来拿鱼。“
    楚兰枝:“你们换了什么回来?”
    年年:“白菜,粟米,猪肉和粗粮。”
    “下饺子好了,这些将士背井离乡,孤身来到北境抵抗外敌,明日不知是生是死,吃顿饺子让他们暖暖心。“
    徐希由衷地钦佩道,“难怪那些将士都念着楚娘子的好。”
    楚兰枝好笑地问着,“说说看,念我什么好来着?“
    徐希:“我这的伤员,那日喝了碗热腾腾的鱼汤后,哭倒了一片人,这里的将士太苦了,断腿残肢都没怎么喊过,就是受不得别人对他们好,尝不得一丝的甜头。“
    这话像针一样,扎得年年和楚兰枝生疼。
    “徐希,晚上吃饺子,你和伤员们说一声。“
    楚兰枝领着年年去了伙房,肉馅不够,就包素馅,她要让这些作战的将士,在上前线之前,吃上一顿饱饱的饺子。
    伙夫们在揉面,将面团分成若干块,用擀面杖摊成圆形的饺子皮,再包上肉馅或是白菜馅,做成一个个饺子放在簸箕里,由士兵端出去,分发到各个营队里。
    汤底是白稠的鱼汤。
    楚兰枝后来从徐希的口中听说过这顿饺子,很多受了重伤,还在弥留之际的将士,都和她念叨过这一顿饺子,走的时候,都在惦念着那一口美味。
    二十天之后,戍卫营合歼了突厥的三大主力军,活捉了特勤哥史罕,北境大捷,殷朝与突厥持续半年之久的边境之战,以戍卫营的胜利落下了帷幕。
    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京师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幽州军接管了城防,就连宫里的禁卫军都换成了太子府上的亲卫。
    这意味着,太子掌控了京师的局面,而皇上和誉王至今下落不明,若是他们有何不测,太子势必会登基为王。
    楚兰枝一想到太子是那般阴险狡诈之人,就为他们的命运深深地忧虑着。
    她不知为何会如此地惴惴不安,就像有人扼住了她的咽喉,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濒死感。
    原书里,太子登基后对卫殊产生了疑心,趁着突厥发兵攻打北境之机,命卫殊为统兵大元帅,领兵驻守北境,在他击退突厥,班师回朝的途中,将他围剿于滁水,全歼而亡。
    若真是这样,那么此次回去的途中,太子定会设有埋伏击杀戍卫营!
    她原先就想到了这是一个局中局。
    周泰恒剿杀胡匪,误杀了突厥来访的使臣,将此事愈演愈烈,进而引来突厥进犯北境。
    而他手底下握有三十万重兵,在突厥入侵后节节败退,死伤十余万人,最后竟落到了要向朝廷派兵支援的地步。
    驻守北境十余年的守城将军,实力当真如此不济,会败得如此一塌糊涂?
    周泰恒所率军队是太子夺嫡的底牌,以太子的心计,绝不可能训练出这样的一支军队来。
    幽州军控制了京师的城防,周泰恒所率的守卫军死伤了十余万人,那么原书中在戍卫营回朝途中埋伏的军队从何而来?!
    楚兰枝脑子里反复地回想起过往的片段来。
    她想起了那一日在誉王府里,太子和她说过的那些话。
    ——
    太子屏退了所有人,就留了楚兰枝在廊道上站着说话。
    “楚娘子,你在临安城这些年,想必也知晓了你的枕边人干了些什么。”
    “卫殊不但囤积粮草、养兵蓄锐,还私募银钱,”太子目光铮然地看着她,“他就是下一个王明磊。”
    楚兰枝如若不是穿书而来,她也不会知晓这些事,太子殿下也通通干过。
    “我一妇道人家,知晓这些又能如何?”
    “你可以有选择,”太子明确地告诉她,“他日卫殊造反沦为了阶下囚,不至于连累到你。”
    楚兰枝:“如何选。”
    太子不辨深意地笑了,“离开卫殊,远离朝堂的纷争,你若是要经营胭脂铺也可以,不过得换个名头。”
    这个诱饵的确让她心动,这便是她穿书之后,最初渴望过上的日子。
    可是她遇见了卫殊,这一切都变了。
    楚兰枝:“以后我跟谁?”
    “跟我,”太子没有避讳地告知她,“这你没得选。”
    雨声喧哗,听进耳里却是泛潮的湿意。
    “楚娘子,我念旧情,”太子伸手接着檐下的落雨,湿哒哒地淋湿了掌心,“对你,我一直有着第一眼的欢喜,就冲这点,你可以静观朝势动荡,什么时候做墙头草都可以,哪怕卫殊沦为阶下囚时再来找我,我都允你。”
    楚兰枝的眉头跳了跳,很是不解,“太子何须如此?”
    太子转身过来,字字真切地告诉她,“卫殊要了你四年,我就要你的后半生。”
    ——
    楚兰枝不能再深想下去。
    太子当初说这话的语气如此笃定,好似谋划好了一切,他断定自己会登基,断定她最后会走投无路,终是选择和他在一起。
    她不知道太子的这份笃定从何而来,可正是因为他的这份笃定,才让她如此地惶恐不安。
    脑子里一并闪过在清和寺里求签的情形。
    ——
    她当时摇了一支上签,找方丈求解。
    老方丈年事已高,他捻着发白的胡须,慈笑地接过那支竹签,“夫人,求什么?”
    她当着老夫人的面,直言不讳地道:“求子。”
    老方丈拆解了那支签道:“夫人是福泽深厚之人,可逆天改命,然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律,种因必有果,乱其天道轮回,必将招致反噬,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望夫人审慎行之。”
    后来岁岁和刘念初先后走了过来,她们手上都摇到了一支上上签,老方丈依着竹签看了过来,她记得岁岁将签子递了出去,“方丈,我求功名。”
    “此乃上上好签,小娘子所求即所得,然这支签红过了头,徒惹是非,不得已之时,切记破血方能消灾。”方丈将竹签递了回去。
    刘念初将竹签递给了方丈,“我也求功名。”
    “这也是支上上好签,”方丈的目光逡巡在俩个小娘子之间,他看破不说破地道,“既定的命格已改,避过了祸事,福运自会消减,殊途同归,最终也会落得圆满。”
    ——
    什么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什么是徒惹是非,不得已之时,破血方能消灾?
    什么又是既定的命格已改,避过了祸事,福运自会消减,殊途同归?
    楚兰枝在浑浑噩噩的思绪里,掺透了一线天机,太子如此笃定他能登基,那他必定设有埋伏,而方丈所言的福祸相倚、破血消灾,原书的殊死之战必定会出现,那么伏兵在哪?
    只有一个可能,周泰恒使诈,他的十余万守卫军并未战死,而是作为伏兵,潜藏了起来!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