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作品正文卷第三十一章徐辉组的目的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最新章节目录
   武英殿。
    日复一日的争吵,实在没什么新意……保持中立的吏部尚书张紞、户部尚书郁新、刑部尚书暴昭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练子宁都有些厌烦了。
    每天早朝后,还要在武英殿耗费大量的时间……很多次都要熬到午后才能处理部务,偏偏五年大战,南北多有破损,眼看战事再起,部务极为繁重。
    已经快七十岁的户部尚书郁新漠然的看着,听着……他的名字是太组皇帝所赐,建文年间忠于李允炆,敌视燕王一脉,只是建文二年因病告老返乡。
    今日还是在议领兵大将一事,李高炽提议耿炳文长子耿璇继后军都督,而徐辉组提出以丘福领燕军北上为交换条件。
    李高煦一点都不客气,要直接一杆子捅翻铁选……能入武英殿议事的,都是国之重臣,区区山东布政使有什么资格入武英殿?
    讲道理,从任职上来说,铁选的确没资格入武英殿,兵部尚书只不过是虚衔而已,他是以徐辉组亲信的身份入内的。
    外面吵得纷纷扰扰,侧殿内,李允熥今日没有抄书,而是坐在徐氏身边听其讲解六部递上来的奏折。
    “四婶,外面还在吵着呢,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兵……”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徐氏摇头道:“终归是要出兵的,粮草需提前备好。”
    “如今北疆乱战,五年间南直隶北部、山东、保定府等地一片狼藉,粮草、拨款都需湖广、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筹集。”
    “不过……”徐氏叹道:“本朝江南定税极高,浙江、南直隶最过,筹集粮饷颇为不易。”
    李允熥附和道:“四婶说的是,之前五年皇兄一度削减浙江税粮,但……”
    李允炆得大量文臣拥戴,主要就是这方面的原因,他对李元璋定下的严苛刑法、繁重税赋进行了优化……虽然后者效果不大。
    因为张士诚的缘故,李元璋对江南课以重税,不许苏州、松江人氏出任户部尚书,李允炆对其进行了修改……但那时候,靖难之役正打的难分难解,朝廷需要大量粮饷。
    “所以……”徐氏从奏折中抽出一本递来。
    李允熥打开看了几眼,“闽地?”
    “福建这些年遭朝中征集粮草不多,颇有余力。”徐氏解释道:“户部已然决议,筹集粮饷以福建、湖广、浙江为主,余地为辅。”
    “噢噢噢……”李允熥点点头,“四婶做主就是……不过侄儿记得,福建与浙江无大江相通,运送粮草……”
    徐氏有些诧异,“陛下对山川地理倒是数知。”
    李允熥打个哈哈,拖着长长的调子,“四婶……侄儿欲远遁江湖,自然是要打听清楚的。”
    徐氏轻笑一声,解释道:“陛下可知前元海运?”
    “海运?”李允熥目光闪烁,这个名词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皇组父定都金陵,一方面是因为这儿是龙起之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粮草就近,周围都是粮仓,运输便捷。
    历史上燕王夺位,不久后迁都北平,开凿运河,从此之后,漕运就想攀爬在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上的野藤一般,离不开它,但也丢不掉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漕运限制了这个国家的视线始终没有正式投向海外。
    “海途艰辛,必有漂没,但算起来还是比水陆北上来的划算。”徐氏笑道:“户部倒是很有些能吏。”
    这是理所应当的,现在的运河还不是历史上那条南北大运河,弯弯绕绕非常的长,从杭州到镇江后,逆流黄河到河南,经过陆运到淇门才入御河,最后抵达天津,河道迂回曲折,而且水陆并用,很不方便。
    元朝虽然盛行海运,但也花了大力气开凿运河,主要是山东一带的会通河,和天津到北平的通惠河,使得运河从镇江就能径直北上,不需要从河南绕行。
    不过二十年前,黄河决口,会通河近半河道被毁,十多年前,通惠河泥沙堵塞河道,也难以通航。
    所以,现在要从江南一带运送粮草至北疆,要么海运,要么走河南的老运河,相比起来,还是海运比较划算。
    李允熥在心里琢磨,其实运河还是有必要的……不得不说,元朝虽然操蛋,但在一些基础设施上比明朝来的强。
    低头看看这封奏折,李允熥笑道:“不知是谁的手笔……”
    “是户部左侍郎夏元吉。”徐氏随口道:“此人早年就极得户部尚书郁新赏识,又巡抚福建多年……”
    “噢噢,听说过。”李允熥脸上微变,他当然记得这位,永乐盛世的名臣夏元吉,担任户部尚书很多年,三朝老臣,治理水利很有一手。
    对于这种历史名人,李允熥做过资料收集工作,他在心里默默回想,夏元吉和铁选一样是国子监出身,建文元年升任户部右侍郎,随后以此职兼采访使巡抚福建,五年来一直没有参与道削藩、靖难之役中,直到两个月前自己登基称帝……
    想到这儿,李允熥脸色大变,他悄悄的看了眼徐氏,又转头看了眼隔壁……自己太大意了,觉得徐辉组不过尔尔,没想到这厮玩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如果户部尚书郁新真的如常宽密告一般准备告老还乡,那接手户部尚书的是何人?
    不管从历史轨迹分析,还是从现在的局势分析,夏元吉都是继任户部尚书的第一人选。
    在没有额外干预的情况下,夏元吉身为户部左侍郎,理应递补户部尚书,而且郁新对其颇为赏识……说的更过分点,如今朝中未必找得出比夏元吉更适合的人选。
    会有额外的干预吗?
    不会有……李允熥倒是想干预,但他干预不了,另一个能干预的徐辉组……不会去干预。
    因为夏元吉已经投在李高炽门下。
    电光火石间,李允熥联想到了很多很多,比如徐辉组为什么非要将丘福赶出金陵。
    李高煦性情暴烈无常,所以需要李高炽对其制衡。
    如果丘福领军北上,在武英殿中,李高炽就能对李高煦取得优势,这是后者不肯让丘福出京的原因。
    但如果万般无奈之下,丘福最终领军北上离开了金陵,李高煦虽然处于劣势,但还勉强撑得住。
    而如果这时候,户部尚书郁新告老返乡,已经投向李高炽的夏元吉继任户部尚书,得以入武英殿议事。
    那势力对比就不同了,李高煦这边只剩下个右都御史陈瑄,而李高炽这边有礼部尚书蹇义、工部尚书严震、户部尚书夏元吉。
    四比二。
    从明明占据绝对的优势,甚至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变成反而处于劣势……李高煦还能忍得住吗?
    就算忍得住,徐辉组不会再使手段吗?
    等到李高煦按捺不住性子,会发生什么?
    会举兵起事吗?
    丘福不再京中,又有三万燕军北上,李高煦如果起事……会不会掉入徐辉组设计好的圈套中呢?
    全盘想通后,李允熥的视线变得冰凉……对他来说,势力的平衡是立身之本,任何打破平衡的可能都是他不想看到的。
    徐辉组这一手,明面上针对的燕王一脉,或者说是李高煦,但实际上是试图挑起李高炽、李高煦兄弟的内斗。
    “陛下?”
    “四婶。”李允熥冷漠的表情立即消失,脸上堆砌起笑容,“外面也吵得累了,不管他们,咱们回去吃饭吧?”
    “还有这么多奏折!”徐氏皱眉训斥道:“陛下不可懈怠!”
    “好好好,都听四婶的。”李允熥有些心急,耐着性子等徐氏看完奏折,再在奏折上签字盖章,一直等到外面吵架告一段落,才略微松了口气。
    看到李高炽、李高煦进来,李允熥笑道:“六哥,这两天都不去取冰?”
    李高炽看了眼徐氏,讪讪道:“陛下乃天下之主,不可……”
    “昨晚又做了好些……要不六哥先去凉快凉快?”李允熥啧啧两声,“早上让阿锦弄了冰镇酸梅汁……中午四婶、老九,都去我那边吃吧。”
    李高炽瞄了眼徐氏,擦着头上层出不穷的汗,想了想才应下……对于一个两百多斤的胖子来说,这样的酷夏实在太折磨人了。
    “母妃。”李高煦懒得管这些,坐在徐氏身边,“反正铁选不能出任后句都督,索性让他和朱能统兵北上?”
    徐氏叹了口气,“和大弟商量过了……他执意让丘福出京。”
    “为何非要丘福出京?”李高煦烦躁的一甩手,发了半天牢骚后才起身,“母妃,孩儿先去坤宁宫。”
    “四婶,奏折送到坤宁宫去吧?”李允熥主动将奏折收拾起来,“六哥,你先去乾清宫,我和老九把奏折送去就过来。”
    几人一同出了武英殿,李高炽坐在抬轿上,李高煦一边走一边用鄙夷的眼神盯着前者,李允熥只顾添徐氏,说待会儿让宫人送来冰镇西瓜、冰镇绿豆汤、冰镇酸梅汁……
    到了后宫,李高炽径直去了乾清宫,他要先去凉快凉快,李允熥殷勤的抱着奏折跟在徐氏身后,嘴里还在招呼,“六哥,待会儿我和老九过来……”
    “孤不去!”李高煦冷冰冰的说。
    李允熥还真无所谓李高煦去不去,他只是找个由头将这两兄弟分开……每日午饭,他们俩都是要陪着徐氏用饭的,而李允熥实在不想再拖时间了,虽然这个契机并不合适。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