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下的征途》正文卷第二十章少小离家老大回

苍穹下的征途最新章节目录
   自从那天于那位中国小朋友的争吵辩论后,阿道夫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愈发浓厚。
    身在牢狱中的他让秘书赫斯,找来了大量有关中国的历史文献,不察不知道,就民族而言,数量之多让阿道夫有些咋舌。
    汉族,蒙古,满族,维族,苗族,壮族………还有那些消亡的如契丹,党项……
    到十月份时对中国历史有着相当了解的阿道夫,在于何璋玲进行谈话时,口气虽说还有点高傲,但是较之以前,还是和善了不少。
    十一月十一日,十多天没有见到那个中国小朋友的阿道夫,接到了何璋玲的一封信。
    信是何璋玲口述,卡特代笔写成。大意是中国国内情况有变,何璋玲不得不回国早作准备。
    尽管有些看法不尽相同,但对阿道夫的爱国之心予以支持。给了些建议和意见,最后附上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
    期望在不久的将来,阿道夫先生执掌一国权柄时,能对苦难的中国有所帮助。
    放下手中的信笺,阿道夫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有意思的小朋友。此时的他,有一种天下舍我其谁的感觉:
    德国,德意志帝国,我的帝国。
    年九月的广州,相比较95年后的羊城,狭小而落后。
    “统一马路业权”法案的余波刚过去不久,商团成员,又拒绝了孙中山关于其成员提议加入国民党的提议。
    以陈廉伯为首的广州商人买办集团,占着有列强在背后支持,更是加大了武装团丁的速度。
    年8月10日,向英商南利洋行购置枪械9000馀杆,机关枪40挺,子弹300馀万发。
    由此而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得双方关系极为紧张。就是在这种微妙的局面下,何璋玲带着从美国淘换来的一战“剩余物资”,三个参战师的装备,明天就会有八艘万吨级的货轮进抵香港外海。
    当然,重炮就别指望了,那是限制出口的,轻武器方面,有克伦斯借助于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关系网,美国官方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过去了,毕竟是剩余物资。
    可重炮不同,那是国之利器。就是这些剩余物资,也费了何璋玲老鼻子劲才凑齐。
    到广州后,何璋玲游览众多处胜古迹,之后就直奔长洲岛。这次到广州的最大目地是会友,是在上海认识的那位田雄介,不过,现在他叫蒋瑞元。
    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蒋瑞元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桌椅上,看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字体,思绪又回到了在上海那段毕生难忘的记忆。
    刺杀郑汝成,肇和舰起义,在租界落魄而后逍遥的日子。许久后,才收拾心情,把信笺揣进内衣口袋,抬头问站立对面的卫兵道:
    “世和,人到那里了”。
    王世和立正回道:“报告校长,三人都在校门外”。
    蒋瑞元站起来,戴好军帽,整理衣襟,之后大步流星走了出去。
    校门口,何璋玲正视着那副民垂后世的对联:
    “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由此而想到几年之后的那些事,何璋玲不禁摇摇头。
    对进进出出的人视而不见,和龚雪琴低声说起了话。
    蒋瑞元一路行来,不断有人向他敬礼,他也威严地不断回礼。龚雪琴抬眼不经意间看到正走向门口的蒋中正,扯了扯何璋玲的衣服下角。
    何璋玲顺着龚雪琴眼神直视的方向望过去,蒋中正正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向这里走来。
    当中寒暄自不多提,何璋玲随着蒋中正走进这间简陋而整洁的办公室:一套会客沙发,一套桌椅以及后面的文件柜,中央的墙壁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
    待何璋玲龚雪琴坐定,王世和端上了浓香扑鼻地极品铁观音,之后就站立与蒋中正身后不远不近处。
    何璋玲见一个卫兵竟然能陪着老蒋见客,这关系可不一般呐。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那就随意好了。
    和在上海时的做派一样,何璋玲翘着二郎腿,身子躺卧在沙发上,用随意的语气讲述者这些年的经历,当然有些事情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比如道班集团。
    蒋中正除了喝茶外,自始自终都没有动过一下,其不怒自威的那种气势让何璋玲看了都想笑。
    蒋中正也说了说,两人自上海离别之后他的经历。之后就是回忆过往,展望未来。
    午饭时,只有何璋玲,龚雪琴,蒋中正,以及匆匆赶来的周翔宇四人。
    在酒桌上,何璋玲向蒋瑞元、周翔宇说明了此次见蒋的目地:
    给初创基业的朋友,撑撑场面。赠送一个半美军参战师的轻武器和所属轻型火炮,并附上三百万英镑现金支票两张。
    事业初创,起时艰难。
    蒋瑞元、周翔宇两人,对这位多年前认识的小朋友,也没有做出什么矫情的动作,直接接过支票揣进了裤兜。
    他们虽然与何璋玲相处的时间不长,可已过中年的他们,在相处期间里,对他的秉性,早就揣摩得差不多。
    这位大大咧咧的小朋友,是个豪爽没有什么心机,待人真诚而又粗心大意,个人实力深不可测的怪物。
    蒋瑞元、周翔宇两人对视一会,纷纷端起面前的酒杯朝向了对面的何璋玲。
    左手随意地搭在椅子扶手上的何璋玲,对两人的进酒,来者不拒。
    坐在旁边的龚雪琴一看情况,顿觉不妙。她可知道自己这位相处多年的爱人,是个什么性子,喝了酒以后,就不知道自己姓谁名谁。
    不停地给何璋玲使眼色,扯衣服,甚至用上了以前百试不爽的后腰旋转扭,都没能改变自己这个不省心老公酒倒杯干的局面。
    见此情况,龚雪琴只好一翻白眼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她的小动作,自然瞒不过对面的两人。
    不过,蒋瑞元、周翔宇并没有说什么,倒是没有继续劝酒,而是小口呡着,与何璋玲就个人发展问题谈论起来……
    年1月12日,上海汇山码头,道班集团驻上海分布总负责人威尔士,携安保,纺织,日化,机械,娱乐,石油,航运,医药分部各部经理近三十余人,鹤立鸡群似的站立于等候区,前来迎接道班集团中国区总经理。
    董事长克伦斯一天一封电报告诫中国区域的员工,从新总经理踏入中国土地那一刻,道班集团中国区的所有事情都将直接向新总经理负责。
    这源自于1925年1月22日年元旦时,道班集团董事长克伦斯先生,发布的1925年度工作报告。
    报告称:中国社会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其经济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有感于那位中国小先生的救命及事业相助之恩,自到任起,中国区域,但凡道班集团所有事情,皆有新总经理负责,其投资项目但有汇报,美国总部无不准允………
    这报告在美国掀起的波澜威尔士不知道,他有好些年没有回去过了,听朋友说,就连总统先生都请克伦斯去过白宫,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可在中国以及上海的知情人眼里,那就不是一句震惊就可以形容的。
    别人怎么议论威尔士管不着,可道班集团中国区的这些人,他用了一句话就把属下波动的心给按住了,他是这样说的:
    我与克伦斯在上海共事多年,别以为他的决定是随意做出的,董事长先生私下在电报里说过很多关于这位新总经理的事:
    没有这位新总经理,就没有道班集团的今天。且为人和善,不拘小节,一众下属这才放下心来,于今日来此迎接新的老总。
    何璋玲一行人随着人群走下旋梯,抬眼望去,人潮拥挤,人声鼎沸。
    接亲的人与朋友热烈拥抱,一辆辆黄包车犹如蚂蚁般,由此出发奔向上海的各个角落。
    不用刻意去找寻,威尔士那帮衣着光鲜的人群就出现在何璋玲的眼中,他缓步走向威尔士的方向,龚雪琴,卡特紧随其后。
    威尔士拿着手中的照片,数次抬低头后,确认了那三位就是他们要接待的,于是有威尔士领头,一众道班集团中国区的高层领导向何璋玲的方向走去。
    “您是董事长先生?”威尔士向何璋玲问道
    “您是威尔士先生吧,克伦斯可是很多次提起过你”
    何璋玲如此回道。
    威尔士握着何璋玲的手,说着一些场面上的话,接着向何璋玲介绍随行人员。
    “这是安保部经理,德国人马克斯”。
    何璋玲上去同其握手,并用德语不太熟练地言道:
    “德国还会崛起,只要十年”。
    马克斯一愣,神情有些激动,何璋玲拍拍他的手,指着卡特道:
    那位卡特先生是你同乡呢,总参谋部的,你们聊会儿”。
    之后就和威尔士介绍的每一位部门经理握手致意:
    “这是医药部卡尔,美国人”
    “这是日化部施密特,德国人”
    “这是机械部康拉德,德国人”
    “这是纺织部中田让治,日本人”
    “这是航运部杰拉德,美国人”
    “这是娱乐部格朗特,美国人”。………
    坐上威尔士的汽车,何璋玲就闭目养神,没有看看沿途的风景。其实何璋玲很想看看,但为了在下属面前装深沉,忍住了。
    到公共租界时,已经天黑,入住在道班集团中国区总部,一座花园式商务酒店。
    道班酒店很美。
    地处外滩中国区总部中心位置,中心建筑11层(局部16层)占地12.8亩,总高81.3米。
    由公和洋行设计,采用钢框架结构,于1922年开工。1924年8月入住。
    由11层露天平台瞭望,整个道班中国区亭台楼阁俱全,典型的中西合璧,让人感觉不到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违和感。
    占地1932亩的道班集团中国区,曾经让上海实实在在地震撼了一把,以溢价三倍的价格从持有者手里买入土地,接着就是拆拆拆,然后就是统一规划布局。
    三千退役工兵,一万两千余中国劳工,历时两年,耗资6500美元,终于建成这座集休闲,娱乐,医护等多种用途的建筑群。
    连工部局的那些大佬们都啧啧称奇,一向在上海呼风唤雨的沙逊家族,也不得不对道班集团退避三舍,以地皮换取合作机会。
    上海滩那些有些道行的大佬,军阀政客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