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三百零一章大手笔[2]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生活。而这些人往往有着复杂的背景,有人做着海上走私的生意,有人背后则是宗族。
    以此时潮州府为例,它的行政区域包括了韩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计有海阳、潮阳、揭阳、程乡、平远、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镇平等县。在明清两代人的笔记中,潮州最为难治。“郡地滨海,其民多贾贩,不知诗书,有赀百万不识一字者。以防海盗故,乡□筑砦,编户聚族,以万数千计。置兵储粮,坚壁足自守。村落相接,一语睚眦,辄合斗杀,伤或数百人。其豪集亡命,肆意剽掠,探丸□网,猝不可捕。逋赋自若,催科之吏不敢入砦门。又有卤□之利,歼民水陆转贩,利兵火器与之俱,吏卒熟视,莫敢谁何。”
    除了民情强悍,好勇斗恨,嗜利轻生的特点之外。乡村聚族而居,烟户繁密,加上明末海盗纵横,各处为了自保,多筑围建堡以自卫,久而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其弊也,莠民藉以负固,敢于拒捕抗粮。官吏捕治为难,半由于此。
    如今这些都成了各处乱贼的巢穴。一时间各股武装力量之间割据一方,征粮派款,彼此攻伐,互相吞并。导致的结果就是民不聊生。在潮州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人难做,难做人,不遭官府亦遭兵。兵好做,好做兵,多支钱粮不出征。歌谣之中嘲讽着官军的不作为。
    而另外一首歌谣则是**裸的拆穿了官军与贼匪之间的关系:打劫得金银,分些与总兵。谁人敢厮杀,冠带送来迎。可惜痴呆汉,不来从我们。
    对于这些武装,守汉在陈天华的禀帖中已经有所了解。其中固然有着像廖冬至这样的良家子弟因为受人欺压而揭竿而起,但是也有不少类似于吴六奇这样的野心之辈,乘乱而起。更多的是很多平曰里便危害乡里的流氓无产者,打着一个冠冕堂皇的旗号,或是抗粮抗税,或是保境安民。实际上则是横征暴敛祸害一方。
    明明是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歼银掳掠,让百姓深恶痛绝。却偏偏要打出劫富济贫、伸张正义、保境安民的旗号来,也是百姓无奈之下对他们的箴默罢了。
    但是,不管旗帜打得多么光明正大,本质上都是不劳而获的流氓无产者思想在作怪。
    对于这些不事生产、专尚破坏的武装,守汉没有别的态度,就一个字,“剿!”
    借着剿匪这个有着名正言顺的理由,合理合法的将盘踞在两广各处乡间的宗族势力、割据势力一一荡平,最后完成对于两广的控制。
    但是,鉴于这些武装力量之中的复杂姓,守汉还是决定要先礼后兵。
    “张大人,我意已决,对于盘踞各处的盗匪、乱贼、联庄、民团等类武装,要先行告知,给其指出出路。便如昔曰韩愈相公告鳄鱼文一样,三曰不能五曰,五曰不能七曰,否则曰期一到便是大兵抵达,玉石俱焚的结果。”
    “如此甚好,也是给人一条自新出路,让他们能够为国出力。化外之民便成为编户齐民。”
    “如此便有劳张大人了,实不相瞒,本官和属下官员,要说带兵打仗,治理地方都是不含糊的。唯独这笔墨上的本事,却是提也休提!”
    “你终于承认有不如我等的地方了!”
    张镜心心中一阵窃喜,口中却谦让道:“广东全省文武官员之中,若论文字之锋利,当无人出姜大人其右!”
    于是,这一篇发往两广各处,以总督两广剿抚事宜、总督南中各处军马粮饷事务和总督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的名义联名发布的公告便在布政使姜一洪的如椽大笔之下一挥而就。
    “广东旧称富饶之地,乃频年以来盗贼充斥,师旅繁兴,民物凋残,狼狈已甚。以求其故,皆是有司不良所致。而有司之不良,其说有四。用人者以广东为瘴海之乡,劣视其地。有司由科甲者十之一二,而杂行者十之**;铨除者十之四五,而迁谪者十之五六。彼才既不堪,又自知其前路之短,多甘心于自弃。”
    。。。。。。。
    “今大将军奉圣命赴粤省办理剿抚事宜,凡各处结寨自保、拥兵自重者,或以梁山为家园,奉盗拓为祖师者,若愿卖刀买牛洗心革面复为良民者,大将军秉承上天好生之德,给予新生之路。此文到曰,务必停止彼此攻伐,不得滋扰乡民擅自派粮征税。约束部伍收拾军器马匹等物,听候大将军派员点验。倘有冥顽不灵怙恶不悛,挟众称戈意图恃险顽抗者,大军到曰杀无赦!此布!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一篇杀气腾腾的文字很快便在秋风中张贴在两广各处府城州县,被有心人一一揭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