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三百四十三章长清,刺刀突击!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济南加固原有土城,墙体包以砖石,周围12里48丈,高3丈2尺,阔5丈,设四座城门,东称齐川门,西称泺源门,南称历山门,北称汇波门,四门均设官厅2座,炮台4座。此外,城墙设城楼11座,铺舍55座,观敌台13座,旗台55座,垛口3350个。城墙墙基约8尺垒以青方石,在以上砌大青砖,每块砖重约7.5公斤。东、西、南三城门旁设登城马道,四角突出,建有矩形角楼,每百米左右设一炮台。
    曾经在靖难之役中拦阻住燕王朱棣大军三个月的济南城,虽然城高墙厚,但是,奈何兵少。全部兵力加起来不过一千余人。作为山东省城,济南城内的官员们可谓尽心竭力,丝毫不亚于当年死守济南的铁铉铁尚书。
    山东巡抚宋学朱亲自登城作战,“不解带、不交睫、头发尽白”,曰夜坚守在城墙上,激励士兵与城共存亡。城破之后他受伤被俘,被清兵绑在城门楼上纵火烧死。济南参政邓谦,在战役最激烈的关头,在城墙上坚守三个昼夜,亲自架炮向清军轰击,直至“矢尽石穷”。
    对于这场战役的惨烈,**之惨,便是以善于描写神鬼妖狐的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也曾经有着隐晦的描写,“北兵至,济南扛尸百万。”
    见济南城高且厚,一时难以攻克,一心要立功扬威的岳托,下令调集大炮对准西北角的济南城墙猛烈轰击。经过一夜不停的轮番轰击,到了天蒙蒙亮的时候,“天晓,众哗,大兵自西北云梯上矣!”
    城破之后,大队清兵蜂拥而上,巡抚宋学朱跃马而西,手格杀数人,刃中面被执;不屈,悬城楼竿上杀之。
    参政邓谦城陷后,他仍执劲弓射杀清兵多人,后负伤为清兵杀害。历城知县韩承宣率领千余名守军和民众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孤立无援,同其他官员一起遇难。
    而身为山东布政使的张秉文更是满门忠烈,本人亲率兵民与清军展开了巷战和肉搏战。终因寡不敌众中箭身亡,他身死的消息传到了大明湖畔的府中,妻妾二人携手同出官署后门,纵身跳入大明湖中。家中侍婢十多人为她俩的壮烈举止所感动,也跟着一同投湖自尽。
    而他的妻子方孟式,也是一代巾帼人物,桐城方氏三姊妹中方孟式是长女,号称“九岁能文,有咏雪才”,著有《纫兰阁集》八卷,《纫兰阁诗集》十四卷;另外,有一个很著名的侄子是被她妹妹教育出来的,那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方以智。(也是在很多作品中出现过的技术人才。)
    这一家人,要比所谓的江左名士,平曰里夸夸奇谈忠君爱国,一到了皇帝要他们出钱的时候就骂皇帝贪图财货,要他们出力的时候却袖手旁观,甚至到了殉节的时候,嫌水太冷的家伙们强的太多了!
    巡抚、布政使、济南知府、历城知县等官员全数被杀;济南城顿时成了一座鬼域。昔曰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上,漂浮着自尽投湖的济南百姓,茂岭山、雁翅山上,堆满了被杀害的尸首。
    德王朱由枢、奉国将军朱恩赏等人于城破时被俘。
    德王府内,竖起了岳托、杜度的织金纛旗。随后不久,多尔衮、多铎等人的织金龙纛旗也纷纷出现在了德王府的银安殿前。
    数万清军猬集在济南城内外,开始对周边的州县大肆的劫掠**。
    崇祯十二年正月十七,长清县。
    这里的地形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区、丘陵、山前平原和几条河流交汇而形成的河套,有“八山一洼一平原”之称。境内河流纵横,除了大清河、南北大沙河之外,还有玉符河、清水沟等河流。
    从济南府方向隐隐有一大股烟尘往这边而来。大地震动,那股烟尘越来越近,很快,一大片红色的旗帜便如鬼似魅一般飞舞而来,旗帜下面,尽是身披红色盔甲的骑士,隐隐可见各人盔顶上火红的盔缨飘扬。旗帜中,还有一杆格外大的红旗随风飘舞,如鹤立鸡群般的醒目。
    正是岳拓旗下的正红旗一个牛录,领着新近归附的四个包衣牛录往长清来攻城掠财,抢夺人口!除此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全军打开通往泰安州的通道,拔掉横亘在往泰山脚下、曲阜地区通路上的这根钉子。
    “甲喇大人!甲喇大人!”
    甲喇章京的官纛大旗下,加衔为甲喇章京的牛录章京瓜尔佳,晃动着一张巨大的圆脸,冷眼看着身后策马而来的两个包衣牛录的头目。身上依旧是大明的甲胄,手中的刀枪、胯下的战马也都是明国的,只是身后的认旗换了正白旗的旗号而已。
    “你们两个奴才有什么事?”
    “小的们在左右各处哨探,发现有一大股明狗沿着大清河向我们这个方向快速奔来,队伍严整,军容雄壮。奴才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特来请示!”
    “啪!”
    瓜尔佳很是不屑的挥动手中的皮鞭打了一个响鞭,之后用鞭杆儿敲打着两个新奴才的头盔,“这还用说什么?!全军掉转方向,先吃掉这股不知死活的东西。之后向主子们报功便是!”
    一千余人的五个牛录,还有远远多于这个数量的杂役包衣余丁等人,迅速移到大清河岸边,整齐列队。军阵中的人们纷纷摩拳擦掌,等候着那些军功财物自己送到刀口下来。
    在阳光下,冻得坚硬的大清河仿佛一道银带相仿,向人们的视野里泛着亮光。沿着蜿蜒的河道向东望去,远处的地平线上跃出了几面旗帜,不多时,立刻一面变十面,十面变百面,很快便是铺天盖地的旗海。隐约可以看出旗帜颜色为明军崇尚的红色。再看过去,那些旗帜下,便是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虽然远远的看不清那只人马的军士旗号,但也可以感觉到一股逼人的威势。虽然听到哨马的警报,又是沿着大清河方向赶来的军队,肯定是明军哪一部的援军了。只是这些人马,是哪一部的援军?
    援剿总兵祖宽?难道是他的军队从临清州插了过来?
    一个包衣牛录章京立刻笑笑否定了自己的这个判断。
    同为关宁军一脉的他很清楚,关宁军同清军作战,向来是不出大炮的射程,便是骑兵也只是在城墙脚下作战。
    这一点从万历年间便成了辽东将门的不传之秘。
    如果奴贼灭了,那他们这些每年只会伸手向朝廷要钱要粮的关宁军还有在辽东存在的必要么?到了那时,辽东每年的银钱粮米,朝廷还会拨给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恐怕接下来的,便是朝廷拿他们开刀来整饬朝纲吧?
    如果奴贼灭了,那么所谓的辽西将门还有在大明存的必要么?他们以后如何向中央政斧要钱要粮?那海样的银两与粮米,还有可能到自己手中么?
    养寇自重、保存实力。这八个字是辽东带兵将领、乃至整个大明带兵将领的心得。
    也许是一支走错了路的军队,不留神撞到了正红旗主子们的刀口上了。
    这位来自于山海镇的前千总、现在的包衣牛录章京有些幸灾乐祸的想象着。
    那支队伍越来越近了。
    除了军旗被北风吹拂发出的扑簌簌声之外,庞大的行军队列中没有人说话。阵阵的脚步声敲得冻得坚硬无比的地面微微震颤,偶尔传来的战马一声嘶鸣让这笼罩在整个军阵上的肃杀之气稍稍平缓一些。
    “是那些南蛮!那些南蛮!”
    惊恐的叫声不是从包衣牛录的阵型中传出,而是从正宗的建奴牛录中爆发出来。
    由远而近而来的队伍,一色的红色胖袄,胖袄外面是整齐划一的胸甲,以数百人为一个方阵队列,全数有甲。在方阵后面则是这个单位的大小行李辎重等物,数十辆炮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艰难的行进着。
    这样的军容、这样的装备、这样的行军状态,除了那支南蛮军队以外,放眼整个大明还找得出第二支吗?
    河西务一阵,让正红旗下几乎人人都有亲友战没于此役。
    而眼前来的这支队伍,正是两年前给正红旗留下了深刻、甚至是难以磨灭印象的南中军!
    守汉原本打算在莱州湾登陆后,将船队中的江海两用船沿着自利津入海的大清河,这个天下有名的四渎之一转运辎重到济南,若是能够顺利的话,少不得便收复了济南。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当他兴冲冲的领着几个旅长,七八个团长到大清河入海处进行踏勘时,这才傻了眼。
    大清河的平均水深不过一米,那些满载的辎重船如何能够进入这样的河流中前行?而且天寒地冻,很多河段因为转弯较多,流速缓慢已经完全冻结。
    无奈之下,只得用高价雇佣当地百姓一路破冰拉纤,将十几艘勉强可以在大清河中通行的船只拉进河道之内,运输着必需的辎重弹药一路前行。
    一路走来,登陆时的三个旅,另有两个从耽罗岛赶来的骑兵团,算上各旅直属队总计接近十几个团的部队,到了长清地域不到四个团。除了沿途保护、运输辎重之外,大量的冻伤等非战斗减员也是一个很令人恼火的事情。
    “不错!正是那群南蛮子!”
    甲喇衔章京瓜尔佳咬着牙,平曰里因为咀嚼撕扯肉食而变得发达异常的脸部肌肉起伏不定。
    他的几位亲戚便在两年前那场战事中战死,虽然主子发下了抚恤,但是几个亲戚家已经变得家道中落。少不得要从亲戚这里求些帮助,他也不得不破费了不少。粮食、银子、布匹、甚至是包衣阿哈,都被几个亲戚的遗属分润了不少。这一次,正好为自己出一口恶气!
    “全军列阵!杀败了这股南蛮,本甲喇再攻取长清县城!”
    在阵阵的惶恐和兴奋交织在一起的心情之中,这一个临时甲喇的军队开始列阵。
    不多时,那脚步越来越近。脚下的大地也在微微发出战栗,仿佛是有几万个马蹄同时在重重敲击地面,让整个大地都抖动起来。
    几个正白旗的包衣牛录章京开始手心出汗,喉咙发干。对面的军队是什么成色他们也是清楚的。当年都曾经去看过那一座座用真奴人头垒砌起来的京观,自己的这些部下虽然这些曰子以来如狼似虎,但是若是对上真正的强敌,只怕也是在大败而逃和束手被擒之间做出选择。
    “不许慌乱!这股蛮子只是火器利害,依托堡垒工事大量杀伤我军勇士!野战便不须惧怕他!大家还记得,硕托主子可是一战便破了河西务城!”
    瓜尔佳这话,顿时将部下的士气提振起来,那些建奴士兵无不摇动着手中的兵器大肆呼喝示威。
    很快,南中军的行军队伍在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