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三百八十三章郑家的抉择[2]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
    当施郎被郑森请到自己的书房中说话,向他这个在南粤军水师学堂学了三年,熟知双方长短,知己知彼的人询问若是两军火并起来,福建军胜算几何的时候,施郎摇着头给了这个回答。
    对于施郎在白沙水道上的卓越表现,郑家军中已经是有口皆碑,很多人已经认定这个施家小子定然是郑家军中下一代的佼佼者,私下里联谊示好之人不断。
    看着施郎摇得和拨浪鼓一样的头,郑森强压住内心想要跳起来给这个家伙一个三宾(曰语,耳光。咱们很多文艺作品里鬼子军官打士兵、老兵打新兵嘴里都说三宾的给!)的冲动,脸上却是依旧一副礼贤下士的神情。
    “施家哥哥,您是在南粤军中待过的,这话想必是有出处?”
    “大少帅,别的不说,我们福建水师招安之前做的是海上生意,大帅和家父都在海上风波间讨生活。所做的事情无非是将甲地出产的某件货物运到千里之外的乙地同丙地之人交易,以赚取几十倍的差价。可以说是行商而已。但是,南粤军却有所不同。”
    “有何不同?他们控制了满剌加,垄断了往曰本、南洋各处的水上商路,为的不也是巨额利润?”
    听得郑森的话,施郎笑了笑,举目四望,将目光停留在了那太刀和肋差上。
    “大少帅,可否借了来一观?”
    那太刀和肋差都是用上好的呲铁钢有高手匠人打造装饰而成,端的是锋利无比华丽异常。施郎看了只是点了点头,却不多说。
    “大少帅,这刀是好刀,只不过钢却是南中所出。”
    “还有,您身上这身袍服,和在**上的衣服,应该都是南中所出的染色棉布制成,用的是天竺所出产的棉花,由通和染坊印染而成。”
    “还有,在厦门、鼓浪屿、金门各处正在大兴土木赶修炮台。大少帅,那些烧灰、铁条,可都是南中所出产的。不仅是这些钢铁、棉纺等物,还有我们福建水师乃至整个福建省怕是有一半以上的粮食都是从南中购进的。还有水师所用的火炮、刀枪,火药,火铳,哪一件不是南中所出产?”
    施郎说一句,郑森的脸色便白一分,说到后来,郑森的脸色已经白得带着几分青灰色,如同死人一般的难看。
    施郎的这番话很好的指出了南粤军和郑家海商团伙之间的本质差距。一个是规模实力都十分雄厚的生产商加贸易商,一个则顶多是流通领域比较强悍的物流商人。
    “如果像你说的这样,我军上下数万人,几千条大小船只,便拱手相让给他李守汉不成?”
    随着这低沉的话音,有人飞起一脚将郑森的书房门一脚踢开。
    能够如此大胆妄为的,在这府里没有几个人。
    来的正是郑芝龙,他的身后,郑芝虎和郑芝豹紧紧跟随。
    施郎见大当家的来了,脸色不由得为之一变,虽然可以在郑森面前侃侃而谈,但是见了郑芝龙,他还是有些心虚胆颤。
    “施家小子,你方才说了我们的短处,说的有几分道理。你再说说看,南粤军难道就是金刚不坏之身吗?他们就没有短处吗?”
    稍稍定了定神,施郎沉声回答道:“大帅,有的!”
    “请大帅赐地图一用!”
    施郎蘸着朱砂在巨大的地图上圈点勾画了一番之后,南粤军与郑家海商集团的态势便浮现在了郑芝龙等人面前。
    从北面的耽罗岛、上海县,舟山群岛,到东面的曰本、台湾,琉球,南面的广东,都被代表着南粤军的红色小圈圈占据了。而自家的地盘和航线、商路只能局限在了福建一处,勉强有通往南直隶的几条线路。
    “南粤军,水师多大船,船多火炮,可谓是船坚炮利。往往一轮火炮过去,一条大福船便被打得烟消云散了。但是,也有一个致命弱点!”
    “什么弱点?”郑芝虎的手如同一柄老虎钳子死死的握住了施郎的手。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