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四百章拓植台湾规划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关于台湾卫的下一步规划,该当如何展,迅速的将这块别人眼中的蛮荒之地,孤悬海外的盗贼渊蔽,变成李家经济体系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李华宇给父亲的这份说帖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提示父亲,他甚至用朱砂在一些关键的段落之中做了标注。以提示父亲加以注意。
    在华宇的规划当中,除了继续大量的从漳州、泉州、潮州、惠州等地大量移民到台湾开垦,增加土地种植面积以外,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外,更多的在他的规划当中考虑到的是经济作物的种植。
    “父帅,如今拜各处所修建的陂、圳等水利工程所赐,再加上我南中所出产的各类金属工具和肥料、农药的使用,将台湾这块古人口中的毗舍耶真正变成了有些轮廓的水稻土。”
    毗舍耶是古代梵语,毗为稻土,舍耶,庄严之义。合在一起,大概就是庄严的水稻之地,也就是水稻土、天堂的意思。
    不过,再好的自然条件,在移民到来之前,特别是南粤军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了所谓的福摩萨之前,台湾不过是一块土著只知道射杀飞禽走兽,简单的采集活动用来生存,整个生产力水平处于原始社会的土地。
    而初步的得到开,则是在郑芝龙手中。利用崇祯初年间的福建大旱,从漳州泉州等地招募饥民数万人,每人给银元三块,三人与一牛,用海船运载至台湾,令其垦田筑屋。到了秋天计算所获收成,竟然比福建家乡多出一倍不止,这样一来,来者岁多。
    移民范围涵盖了漳、泉、惠、潮等地,这里缺少土地和谋生手段的百姓望风而至。不断的开辟荒野,将一片片蛮野之地变成稻花飘香的良田。
    但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技术手段还停留在播种之后,听其自生自灭,广种薄收的水平上。完全是靠天吃饭。真正粮食生产得到大幅度增长,还是在南粤军的手伸进了当时被称为大员的台湾之后,大批的铁制农具得到使用后,铁制农具、良种、耕牛以及土化肥跟稻田养鱼形成了一条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链条。
    “儿子计算了一下,今年的台湾各地的粮食生产情形,照各处田庄报上来的情形看,应该以达到收成七八百万石稻谷的水平,完全自给不说,还以有至少三百万石的粮食外销。”
    “外销?往哪里外销?”守汉故意做出很严厉的表情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心中却十分欢喜。儿子能够自己分析现状、提出解决之道,这说明李华宇已经迅速的走向成熟了。这是任何一个父亲都于见到的,哪怕他所提出来的解决之道十分幼稚笑,但是最起码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才是最宝贵的。
    “你是不是打算利用地势便利。将台湾的余粮往漳州泉州和闽西、闽北,甚至是赣南、南直隶等处销售?”
    守汉揣测了一下台湾余粮的销售范围。
    “但是这里一直是南中余粮的销售地域。而且为了防止有余粮外流,公事房规定了严格的粮食销售配额制度,你这里的上百万石粮食一旦涌入这一地区,势必会造成粮食外溢,如果有粮食被奸商转卖给辽东反贼,那。你我父子便又有麻烦了!”
    “父帅!儿子说的外销,除了往内地销售一部分以外,不会超过二十万石规模,量来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更多的,儿子打算往日本等处出售!”
    “往日本销售?”
    守汉不得不说,儿子的想法是个不错的主意。这对于进一步控制日本经济、政治。是一个绝大的杀手锏。
    “除了外销之外,儿子打算把父亲在南中推广运行多年的思无仓、常平仓制度在台湾强行推广。不管是汉人村庄,还是番民村社,都要有储备至少一年以上口粮的稻谷。这样一来,粮食的外销压力便以稍稍减少一些。”
    “以番民那种豪放。不善蓄积的性格,这种制度对他们有益无害。你大以放手去做。不过,推行这个制度之前,要在番民当中好生宣讲一番,免得引起误会。”
    “嗯,这个请父帅放心。儿子手下有不少娶了番民女子的人,让他们去岳父家走动的时候把这个建立粮食储备的好处宣讲一番也就是了。不过,”李华宇稍稍停顿了一下。
    “儿子打算请父亲帮个忙。”
    守汉有些奇怪,这个小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说话这么客气过了?
    “说说,是不是看上了哪个番民家的女子,怕你娘不愿意你收入房中?没事!阿爹这点很开通,漫说你娶个番民女子做妾,就是把倭国的天皇弄来,阿爹也给你撑腰!”
    守汉说这话只是随口一说,却不知道,此时的日本天皇,已经让他当了便宜爷爷。
    李华宇脸一红,对于阿爹的这个态度,他虽然不算陌生,但是父子之间说话,却是第一次遇到。他也晓得,对于房中女人的事情,阿爹和大娘都是丝毫不在乎,阿爹自己就有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各种女人,最近又有从极北酷寒之地收来的傲蕾一兰做七房夫人,还从山东收了两个女人,父亲的态度,也影响了李华宇。
    “不是!不是!儿子不会因为这点小事来麻烦父帅!”李华宇摆动着双手撇清自己。
    “儿子是想请父帅帮个忙,在南中寻找几个榨坊、烧锅之类的,到台湾来榨油、烧酒。”
    将粮食作物进行加工之后,将粮食酿造成酒,或者榨出油来,利用技术加工之后提高粮食这种初级农产品的价值。且不说外销,便是岛内的这百余万人便足以消耗的庞大的一块。
    “这个简单的很!你便以你自己的名义写信给胡家、李家等商号,他们从河静时期便追随我家,始终是忠心不二,鞍前马后的。如今你这里有了商机主动上门,也算是你提携他们。”
    守汉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出来,他觉得应该让李华宇出现在南中各界当中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关系网络了。不能什么事情都让自己来出头。
    “你是我南粤军的大少帅,如今的台湾卫指挥使,亲自写信甘言厚币的邀请他们到台湾来建厂财。这里子面子都有的事情,他们若是不来,那才是傻子呢!”
    听得父亲的调侃,李华宇心中大定。原来自己却是钻了牛角尖了。
    心中安静了下来,李华宇便觉得头脑轻松了许多,命外面的亲兵给父亲沏上茶来,“父帅,请品尝一下台湾所出产的水沙连之茶,据说能够辟瘴却暑。”
    看着紫砂小壶之中倒出来色如松萝的茶汤,守汉忽然心中一动,想起了另一件事。不过,他暂时不打算说,看看儿子能够不能想到此处。
    果然。喝了几口茶之后,守汉觉得有肋下生云之感,这台湾最土著的茶叶果然不错。
    父子二人便对坐饮茶。
    “父帅,除了榨坊、烧锅一事以外,儿子打算继续在台湾大力种植甘蔗。同时从南中和内地购进些牲畜家禽幼崽到台湾养殖,如此一来,各处生民百姓多了一桩生计不说,粮食也以消耗一些。”
    这慢慢的说到点上了!守汉心中越的高兴了,看着儿子的脸庞也越看越觉得顺眼了。
    台湾的甘蔗,或者是榨糖业从荷兰人占据殖民时期开始便一直是出口换取现金和外汇的主打产业。根据《巴达维亚城日记》记载,到西元1640年2月。仅在台南一地,农民种植甘蔗所获收成便以产出白糖和黑糖四五十万斤,为荷兰人向日本和中东地区出口换取了大量利润。为了确保甘蔗的种植,荷兰人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说提供贷款,提供耕牛。免除相关税收等等,以确保甘蔗的种植。
    甚至为了方便甘蔗的收购,荷兰人重新修筑了从赤嵌城到新港的一段道路,修建了一座医院,为那些因为种植甘蔗而生病的中国人提供医疗卫生保障。
    连红毛夷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些?
    “儿子打算将台湾大山西部的大片土地,或是种植水稻,或是种植甘蔗和其他作物,只惜,茶叶不能种植,否则将福建的茶叶大量移植到台湾山区,未必比武夷山的茶叶差了哪里去。往来于黑水沟的西洋商船便以携带这些茶叶西去,儿子在台湾所种植的大批稻谷,也以卖给他们!”
    终于说到了守汉想听的了!
    在这个时代,人们还认为茶树是不能够移植的,只能够在本地种植,所以这也是茶叶成为几千年中国对外贸易巨额顺差的原因。直到英国人将茶树盗走,在印度试种成功,印度红茶逐步取代了中国茶叶的市场地位,中国的贸易顺差才颓然变成了逆差。
    与其说等英国毛子来偷,不如我大举出击,将能够种植茶树的地方都抢到手,然后种上茶树就是!
    甘蔗、茶叶、水稻,是台湾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在清朝实行了对台湾的统治之后,台湾、凤山、诸罗三县每岁所出之糖,约六十余万篓,每篓一百七八十斤。青糖百斤值银*钱,白糖百斤一两三四钱。这样计算下来,便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果再配合上金属榨糖工艺技术,这样一来,出糖率势必会更加的多。
    “小子!你在这里等着阿爹是不是?”守汉故意做出一副如梦方醒的状态神情,虎着脸看着华宇。“方才你说要建设榨坊,怕不是榨油那么简单吧?榨糖才是你的目的所在!”
    自己的小把戏被父亲拆穿,李华宇只是嘿嘿的笑着,“父帅,您是一言九鼎啊!说出来的话不作兴反悔!”
    在河静等地的甘蔗种植业,已经成为了一条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每年到了秋冬季节,一车一车的甘蔗被蔗农用锋利的砍刀收获,然后运到附近的榨坊进行加工,被那些沉重巨大的金属榨辘榨取出的糖汁经过粗加工后便是所谓的黑糖,再经过加工提纯,就成了晶莹如雪的白糖,每年为南粤军、为李守汉生产出大量的财富。
    河静出产的白糖,已经卖到了东至永宁寺、日本、朝鲜。西至荷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那些印度的苏丹、土王,阿拉伯的酋长,土耳其的苏丹,日本的大名、将军。朝鲜的两班子弟,南北二京的达官显贵、贩夫走卒,欧洲的贵族王公们,都对这洁白如雪的神物如痴如狂。
    如果将台湾变成一个巨大的甘蔗种植园,这将给守汉和南粤军带来多少利益?
    守汉朦胧之中记得,似乎台湾的甘蔗产量一度能够排在全球第四的位置上,如果加上在南中的甘蔗产量,还有适合种植甘蔗的吕宋地区,那么,“我足以操纵全球食糖价格了!”
    守汉心头一阵狂笑。
    “好!你要的榨坊设备。我让河静制造的几个管事尽快的给你生产出来,不过,该你出面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出马,不要什么事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