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五百三十八章大战之前(三)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塔山大营变得热闹非常起来!
    一船一船的家眷,按照各营各哨的编制在各自的旗号引领之下,被带到了各营的驻地之中,顿时,在营寨之中掀起了一阵阵的热浪。
    昨日还在与建奴血肉相搏,死生只在一线之间,突然间自己的老婆孩子出现在了眼前,顿时让人们有着恍如隔世,如在梦境之感。
    当护送这些家眷到各营的总督行辕军官们宣布这是伯爷和郡主的恩典时,顿时让所有的军官和士兵们大声惊呼不止。
    往常,大明军中可是禁止携带家眷的,但是大家积累的生理需要和压力又需要找到一个施放的通道。所以,征战久了的兵马便少不了有奸淫掳掠的事情发生,如今郡主将各人的家小送来探亲,怎么能够不令人惊叹?
    更令人惊叹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刚刚把老婆孩子抱在怀里,总督中军的大人们又含笑宣布了一件事:“郡主体谅大家连日作战辛苦。这几日军中家眷来探亲,全军加菜改善伙食。另外,隆盛行的大掌柜受郡主之命,于塔山大营开设卖场。所有货色,均照着往年八折的价钱销售。算是郡主赏赐给大家的!”
    轰的一声,打渔山、虹螺山大营上空欢呼声响彻云霄,惊得白台山、塔山等处的清军如临大敌。
    正白旗的董鄂鄂硕策马在阵地上往来驰突,弹压着有些惊慌失措的兵士奴才们,“不要慌,不要慌!等尼堪们从营寨里出来再说!”
    明军的大营之中,欢呼声渐渐平息下来,人们脸色通红。满是兴奋、幸福的神情。
    眼下大明粮货奇缺,物价腾贵,关宁军系统虽然因为有辽饷的关系不会像其他军镇那样。动辄欠饷十几个月,但是因为这一带银子多的关系(不光是关宁军的银子。还有辽东反贼们的银子),将原本就不多的粮食布匹油盐价格炒的更高,各位总兵、副将、游击参将们自然不用担心,但是下面的守备千总把总之类的小军官们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如今几次大战下来,这些中下层军官和普通营兵们,不说都发了大财,也是腰包鼓鼓的,每日里在营帐之中摸着腰间*的银元却找不到花钱的去处。不免心中痒痒的。
    若是在别处打仗,少不得有晋商、徽商、浙商等商人团伙围着军队做生意,在营区附近形成一个繁华的市场。
    市场上除了各色补给品之外,甚至有各种见不得光的交易,赌场、妓院,更黑暗处甚至有与敌军交易的通道。
    此时大明商人势力强大,大明各边镇中,大部分的边军粮草都是商人供应与运输,每次战争,都可以看到他们影子。
    此时的西方同样如此。神圣罗马帝国一军出战,三万人的军队,随行人员竟达十四万。其中大部分就是商队,还有大量的流氓乞丐、小偷娼妓等等。
    一场场大战,数十万人以命相搏,血肉拼杀,结果变成各商人商队间的庞大商机,不管时代怎么变,商人,总是不会输的。
    海边不断的有波浪卷起,被海风吹动拍打到礁石上。溅起冲天水柱,在海滩上。隆盛行的市场远远比海浪还要喧嚣热闹。
    那些军官兵士家小妻儿在享用过一顿颇为丰盛的午饭后,便结伴拿着竹筹和腰牌到这集市上来选购自己需要的各色之物。
    一群相熟的妇人一路走来。口中还不住的回味着刚才的饭食。
    这顿接风的饭食,除了没有酒之外,在辽东军眼里,那是十分丰富的。大块的猪牛羊肉,大盘的各类鲜鱼,海带鲜鱼汤,南中来的各种腌腊风干肉食,肉瓷罐,甚至还有一些更稀罕的南路来的瓜果等等。能够让一个半大小子在里面洗澡的木桶里整桶整桶的粳米白饭,晃得人们眼睛都睁不开了。相比之下,桌上大铜壶里沏着的浓茶倒是显得有些不那么引人注意了,还不如那些白糖令孩子们争夺抢食,引得妇人们呵斥不止。
    桌上以鱼类及海产品居多,眼下每天都有大量鲜鱼运到军营之中充当肉食给军队补充体力,这些鱼虾大多是巡哨的水师捎带着捕获,也有不少是辽东湾的渔民出海捕捞由辎重营收购过来。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军队肯花钱,有的是商人与渔民愿意为之服务,而李华梅更是一个散漫花钱的公子哥儿人物。
    辽东之地苦寒,军户之中有不少抽烟之人,妇人们也不例外。妇人们口中训斥着孩子们的没教养没见过世面等没出息行为,手上却是丝毫不含糊的将桌上的烟草装入口袋里。
    一路吞云吐雾的,众人来到了隆盛行的市场前。
    放眼望去,海边市场通往码头的道路上,来往的辎重车马不断,用木栅围起来的市场里,众多商人搭起来了一个个巨大的帐篷,南腔北调的各样口音交汇,热闹非凡,有若一个个集市。
    “孩子他爹,你走快点!要不然东西不就没了?!”
    “死鬼!还在那里吃饱了挺尸?!马上要过年了!我和几个小鬼的过年衣服料子还不曾有着落,要是买不到合适的,仔细你的皮!”
    “老爷,我听说南中出珍珠和宝石,我想要一套好首饰。”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特别是商人,逐利乃是他们天性,在隆盛行的市场外,更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外围市场。
    市场主要是由那些非南中体系的商人所组成,晋商、徽商、浙商都有。因为之前李华梅这里不曾开放商人到来,又有水师在附近巡哨,给养大批的从各处海运起来,让这些商人们干瞪眼却没有办法。如今大小姐开了天恩,允许进来贸易,虽说自家的货品未必能够争竞得过南中商人。不过拾遗补缺捡个漏也是好的。
    集市人群中,还有许多当地军户,主要是受战火波及的附近诸多屯堡军户们。
    因为大军在这里与建奴两白旗大战连场。后方倒是十分的平静。那些逃走的军户们,见状便又陆续回到老家。毕竟这里人地相宜,情况熟悉,谋生倒是容易些。
    看到商机后,他们也趁机前来贩卖他们各样土特产,每次都被收购一空。若带来些新鲜肉食大白菜之类,更受欢迎,各种海产品,什么干海带的。也一样受到欢迎。这些人到此除了将手中的货物卖出去,更是打算遇到熟识的人或是好言相求,或是跟着混进去,也把自己手中的银钱变成粮米布匹油盐才好!
    刚才咱们说过,辽东这个地方,因为战争频繁,加上银多粮少。所以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比起江南的苏松太来也不遑多让。如今有一个可以随便购买便宜商品的机会在眼前,如何不令人眼馋心动?
    在赛过春运的人群之中好不容易才挤到了市场门口,验看了竹筹腰牌之后。把门的近卫旅士兵将军官士兵和家眷们放了进去。
    一进去,军官们倒还好些,几乎所有的眷属们和士兵们都从内心发出了一声惊叹。“哇!”
    一排排用帐篷搭建起来的卖场里,各色商品琳琅满目,从总兵妇人到普通营兵的老婆需要的东西这里都可以看得到。除了便宜的不像话的上好白粳米(五两银子一石)、白雪般的精盐、白雪般的砂糖、精致的棉布、漂亮的丝绸之外,还有玻璃镜子跟各种“钢”制农具,更有把守严密的首饰和珠宝。
    当然,茶叶茶砖也是不可少的。
    “掌柜的,这粳米当真五块银元一石?”一个家丁摸摸腰里的银元,兴冲冲的扑到米铺前,从摆放的大米袋子口中抓起一把看看成色。醉人的米香顷刻间充满了他的鼻腔。米粒很干净,没有什么沙子石子草屑之类的东西。
    “这位总爷。您看,咱们门口挂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幌子呢!别说您如今在咱们伯爷麾下出力打仗。咱们是一家人;就是一个路人咱们也不能坑人家不是?那种往米里掺沙子石子的缺德事情咱们是做不来的!说是五块银元一石就是五块银元一石。而且,咱们这里就是一种粳米,别的什么小米麦子高粱之类的,还真没有。”
    米是好米,价钱也是合适。但是,这个家丁有些犹豫了。要是都买了粳米,自己那些银子怕是不够。按说这个价钱已经很是公道了,漫说是这么好的粳米,便是掺了两三成沙子石子的,在宁远怕也得六七两才能买到一石。
    咬了咬牙,反正这钱也是打仗换来的,索性就让老婆孩子过几天舒心日子!
    “掌柜的,我要六石,给卖吗?”
    那家丁有点担心自己买的多了,被那大伙计拒绝。
    “总爷,瞧你说的!自古都是生意人不怕大主顾。咱们打开门做生意,只要您给的是真金白银,就不怕您买得多。咱们不像有的人那么小家子气,别人把你的货色买空了不知道想办法去补货,反而说主顾的不是!那不是做生意,那是断了自己的财路!丢了主顾,可是没处找去!”
    大伙计口中同家丁招呼着,打发自己手下的小伙计和学徒,手脚麻利的开出票来收钱。
    “六石上好粳米,承蒙您盛惠,二十五块银元!”
    “等等!不是说好了五块银元一石吗?怎的成了二十七块银元了?”
    “总爷您有所不知,外面挂的牌子是五块银元一石不假,但是咱们大掌柜的也是说了,八折那是大小姐给总爷们的恩典,咱们生意人也得有点心意不是?买三石米以上的,都要给个折扣,您买了六石,自然折扣更多。如果您要是不愿意要折扣,瞧见没有,”大伙计拿出一把涂着五颜六色油漆的竹签子,“拿着这个,在这个卖场里任何一家店铺都能当银子用。”
    还有这等好事?家丁满眼喜色的和老婆相视一下,便要同那大伙计交割银钱,领取自己的米粮。那大伙计朝他身旁的老婆孩子看了一眼,露出了一抹为难的神色。
    “总爷,不是我说您,您让太太和少爷这样的人物弄着上千斤粮食回宁远去?怎么回?只怕粮食没有到家。人已经垮了。何况我看太太怕是还要在卖场里采购些物事。不若这样,小号倒是有两个办法,您任选其一。一个。是您把府上的地址留下,回头小号会打发人把粮食送到府上去。另一个是您在小号这里领了米票。到宁远城中的米号吃多少便取多少。这样一来,便省得您翻山过海的还得弄上千斤粮食。”
    “也好!便拿米票给咱便是!”家丁早已听去过京城的长官说过,京城之中的官员彼此往来,很多人便是一张米票悄悄的和名帖一道递上去。那些达官贵人都信得过,我一个大头兵怕什么?
    怀揣着六石米,手中握着一把竹签子,一家人便兴致勃勃的在卖场之中采办各色物品。
    辽东军与九边其余各镇不同,各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