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五百五十五章塔山绞肉机!(三)[2]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清末的八旗子弟不同,这个时候的八旗子弟一个个都是人物,游牧渔猎民族的勇气、精力与战斗力,同逐步接受的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政务水平。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比那些只知道子曰诗云,一心只想“刻部稿,改个号,换乘轿,讨个小”的江南读书人强得多!
    不信?我们把拨给多尔衮部下听用的这群满清官二代、官三代的名单拉出来几个,各位就会相信作者说的话不是虚言了。
    李率泰、赵廷臣 袁懋功、徐旭龄 郎廷佐 郎廷相、郎廷极、佟凤彩、麻勒吉、阿席熙、玛祜、施维翰、陈泰、阿尔津、李国翰、卓布泰、巴哈。
    别的暂且不提,把李率泰和陈泰两个拉出来做个例子,大家对比一下。读过那部鹿鼎记的同学应该对这位李率泰同学有点印象。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他恰好是闽浙总督。但是。相信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国姓爷收复台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与李率泰有关。
    李率泰,字寿畴,汉军正蓝旗人,永芳子。初名延龄,十二岁时被努尔哈赤赐名率泰。年十六。以宗室女妻之。弱冠,跟随努尔哈赤、黄太吉父子兄弟南北征战,积功升为梅勒额真。进关之后,以善用兵,与士卒同甘苦而著称。顺治年间在闽浙总督任上。增设水师,打造船只,招降海盗,目的就是压缩据守浙江沿海福建沿海地区的郑成功军队的生存空间。先后招抚郑成功部下将领唐邦杰、林翀、叶禄等人,降者数万人。在几次国姓爷北上浙江、福州等处的军事行动之中,都被这个李率泰打得鼻青脸肿,损兵折将,焚毁船只。
    康熙元年,更是以漳州为基地增设水师。击败郑成功留守金门厦门等处的儿子郑锦,夺取厦门、金门等岛屿,郑锦仅以数十艘舰船遁入台湾。其将黄廷等率兵民三万馀人来降,获敌舰、军械无算。从此便只能局限于台湾一隅之地。
    而陈泰(不要被他的名字所迷惑,这位可是纯粹的满洲八大贵族之一,最早一批跟随努尔哈赤的额亦都的孙子。),满洲镶黄旗人,和他爷爷额亦都孙一样,都是以勇猛著称。初授巴牙喇甲喇章京。扬名之战便是面对从宁远来援锦州的明军时,陈泰先众直入明军阵中,斩执纛者,得纛以归。入关之后,先在荆州与统领李自成部的一只虎李过作战,击破之。之后又在福建与明军鲁王政权军队作战,先后击败鲁王部下将领曹大镐、张耀星,将郑彩赶下大海,将鲁王政权设置的总督顾世臣等十一人俘虏,斩之,整个鲁王在闽浙地区的政权被他一鼓荡平。
    黄太吉将这些八旗满洲贵族官员子弟派到多尔衮军前效力,说是锻炼年轻人的队伍也可以,说是在多尔衮军中安插眼线,在原本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两白旗当中掺沙子也可以。对此,多尔衮也是心中了然。不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对于这群贵族子弟,多尔衮也是量才使用,能打能拼的,自然要着力提拔,反正黄太吉已经将临机决断之权交给了他,那他索性便放开了手脚使用。你派了来的这些八旗宗室子弟,我便好生笼络一番,使其为我所用!
    这些原本都是头上只有一个世职功名的贵族宗室子弟们,自从到了多尔衮麾下,大多数都有了实职,管理一到两个牛录的包衣人马,虽然大多不足额,而且大都是由汉军和包衣组成的,但是总归是一个牛录的编制。在多尔衮这里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又是能够升官发财,渐渐地,这些年轻的满洲子弟隐隐然便有了归附在多尔衮兄弟周围的心思。
    这个圈子和山头,随着李华梅炮火的愈加猛烈,而变得越来越团结。李华梅做梦也想不到,她的炮弹,竟然成就了多尔衮,扩充了一个超过八旗各旗界限的圈子。
    “塔山系!”
    这是后来人对于这群八旗满洲子弟的总称谓。
    “见过睿王爷!”
    “奴才们!咱们废话少说,吴三桂那个狗子正在猛攻杜度贝勒,你们平日里不是总说本王不给你们杀敌立功的机会吗,现在机会来了!”
    多尔衮命李率泰、陈泰、阿尔津等人,各自领着本部牛录,下去接应杜度!
    但是,就在各位八旗青年才俊摩拳擦掌准备出击之时,第二道防线上又发生了巨变!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