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五百五十八章千年狐狸话聊斋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这章是还上星期的欠账。△↗頂頂點小說,书评区里的那位高人,你看盗贴我就不说什么了,但是,老子在法律和社会基本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愿意写什么,管你个鸟事?不愿意看,或者看着不舒服了,去你的白皮猪主子那里哭诉去,投诉去!别在这唧唧歪歪的!爱看看不看滚!列位,有月票的,尽管投就是了。
    阵斩杜度父子的报捷文书,经过援剿大总统行辕和司礼监在塔山调处粮饷的太监共同用印,被用快船送到了天津,之后又飞马送进京师。随同进京的,还有他父子二人的甲胄、旗号以及战场俘虏指认的口供等物。
    而在一天之前,从锦州送来的报捷文书,更是将阵斩伪逆正红旗满洲旗主贝勒费扬武父子的战功,以及织金龙纛、甲胄等物快马送到了京城之中。
    看着有祖大寿领衔、王朴、李辅明、吴标共同具名呈报的报捷文书,又有着如此确凿的证据,内阁和司礼监自然不疑心军功的真伪,何况,原本就有能战之名的吴标此次从松山堡又一次打通了锦州通道,原本就是大功一件。
    神机营模范旅如此能战,这让崇祯十分欣喜。最近几年,各地军头日渐跋扈,除了他手中无粮无饷缺少制约这些军头的手段以外,便是朝廷没有直属能战之兵。崇祯二年,黄太吉兵临北京城下,他号召天下兵马勤王,算是把京营兵马的底裤都让天下人看得一清二楚。但是现在不同了,京营在山东打得不错,能够追着阿巴泰到处打,已经隐隐然有了精锐之师的气象,在辽东的模范旅又是连连告捷,阵斩奴酋头目。这对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大明朝廷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正当内阁准备将辽东捷报明发邸报,晓谕天下之时,塔山前线阵斩杜度父子的捷报飞马进京。
    两天之内,从辽东前线传来了阵斩伪逆正红旗、镶红旗满洲旗主贝勒父子四人的捷报,这样的消息足以令崇祯同学兴奋异常了。这不同于以外明军的守城战斗,这完全是野地浪战。和硬碰硬的阵地战,能够连续斩杀两位旗主贝勒,怎地可以不向列祖列宗报捷?
    从太庙献捷回来的崇祯,兴致颇高。此时雪后初霁,将紫禁城的宫殿楼宇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冬雪。遥望过去,犹如琼楼玉宇天上宫阙般。
    “皇爷,如今辽东捷报频传,京畿又逢瑞雪,正乃国朝中兴。四海升平之兆。”随驾的王承恩见崇祯心情极佳,也是颇为高兴。
    “大伴,传朕旨意,请皇后、田妃、袁妃等人和诸皇子公主到御花园赏雪同乐。”
    宫内银装素裹,几处宫槐上落着厚厚的一层积雪。周皇后穿着一件纯素色的白狐皮制成的观音兜,不曾戴凤冠,只是在发鬓边上插着一支用珍珠和宝石穿成的珠花,插在乌黑的发鬟上;衣襟上也带了一个小花球。用珍珠围绕一圈。宫女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擎着作简单仪仗用的羽扇、团扇和黄罗伞。捧着食盒,簇拥着皇后的凤辇来到乾清宫。袁妃已经在日精门外恭候。走进乾清宫同崇祯见了面,一同乘辇往永和门。在永和门下辇之后,崇祯走在前边,后边跟着周后、袁妃,一大群太监和宫女。缓步踱人花园。
    御花园中不但栽种着很多奇花异草,争芬斗妍,还养了有不少的金鱼,都是些难得的名品。在花园的一角有一个茶豆架,下边放着一张藤桌。四把藤椅。藤桌上放着一把时壶和四个宜兴瓷杯。按照京城之中流行的趣味说,这布置也算得古朴风雅,颇得幽野之趣。一道疏篱将茶豆架同花园隔开,柴门半掩。柴门上绕着缠松。竹篱上爬着些藤蔓。若是春天,篱笆上还有些牵牛花开放,更是显得春意盎然。
    那些门、竹篱和茶豆架,都是周后依照自己幼年时候在老家宜兴一带所得的印象,吩咐永和宫的养花太监们在春天用心布置的。今天按周后的预先吩咐,在小花园一角的古松下,太湖石边,放了一张檀木琴桌上边摆着一张古琴,一个宣铜香炉,另外放一个青花瓷绣墩。
    崇祯在宫中生活,到处是繁褥的礼节,单调而庄严的黄瓦红墙,案上又是看不完的各种不愉快的文书,忽然来到这样别致的一个地方,连说“新鲜,新鲜”。周后趁着他有些高兴,含笑说:
    “皇上,难得今日如此情趣之高。这个小小的所在,王大伴说过了年,便让宫中的工匠们照着南中的时新样式,起造一座玻璃房子,地上串上火龙,到了冬日一样可以看到春夏秋的花草。便是南方的奇花异草一样可以在宫中欣赏到。到那时,皇上在室内看着外面的皑皑白雪,座椅旁却是花草怒放,岂不是一桩美事?”
    崇祯不说不行,也不说行。周后同袁妃交换了一个微笑的眼色,而站立在一旁的王承恩却是一副心有灵犀的样子。
    田妃来得稍稍晚了一些,同样的衣裙素净,没有特别打扮,仅仅在鬓边插了一朵相生粉红玫瑰宫花。她向皇帝和皇后行了礼,同袁妃互相福了福,拉着袁妃的手立在皇后背后。崇祯望望她,登时为她的美丽心中一动,但表面上仍然保持着人君的风度,只是不自觉地从嘴角泄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周后满心想使崇祯的心中愉快,说:
    “田贵妃,今日皇上献捷太庙,又来永和门赏花消遣,你便给皇上弹奏一曲何如?”
    田妃躬身回答:“谨遵懿旨。”随即她对随侍的一个宫女吩咐:“快去启祥宫将我的琵琶取来。”
    周后说:“不用取琵琶。坤宁宫有旧藏古琴一张,原是北宋内廷珍物,上有宋徽宗御笔题字。我已命都人摆在那株松树下边,你去试弹一曲。这张古琴留在我那里也没有用,就赐给你吧。”
    田妃走到太湖石边坐下,定了弦。略微凝神静坐片刻,使自己心清气平,杂念消退,然后开始弹了起来。她对于七弦琴的造诣虽不如对琵琶那样精深,但在六宫妃嫔和宫女中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及得上她。她为着使崇祯高兴,先弹了一曲《烂柯游》。这支琴曲是崇祯在前几年自己谱写的。听起来枯燥、沉闷、单调、呆板,令人昏昏欲睡,但是等田妃弹毕,所有随侍左右的太监和宫女都向崇祯跪下齐呼:“万岁!万岁!”
    稍停一下,田妃重调丝弦,接着弹了一曲《十面埋伏》,倒是颇为应了今日的景致。人们听着听着,屏息无声,只偶尔交换一下眼色。从皇帝、皇后下至宫女。没有人动一动,只有田妃面前的宣铜香炉中袅袅地升着一缕青烟。从曲调之中,这群久居深宫的人们,仿佛听到了战场上的金鼓声,刀剑声,人马辟易声,喊杀声,败阵之声。追击声,诸军争夺战利品的动静。弹毕这支古曲以后。田妃站起来,向崇祯和周后躬身说:
    “臣妾琴艺,本来甚浅,久未练习,指法生疏,更难得心应手。今日朝中有大喜事勉强恭奏一曲。定然难称圣心,乞皇上与皇后两陛下恕罪。”
    “好,好。好!”崇祯点头说,心中混合着高兴与兴奋。
    周后明白田妃故意弹这一支原本是琵琶曲的乐曲来讨好崇祯,她担心皇上会因此更加宠幸这个田贵妃。
    周皇后脸上的表情。反应了她心中的不快,让旁边的王承恩看了一个清清楚楚。于是,王承恩赶快转向崇祯说: “陛下,今日难得陛下有闲暇享受天伦之乐。奴婢们孝敬陛下、皇后和贵妃、皇子们一桌酒宴,请陛下务必开恩。”
    “听说最近大伴颇为富庶,朕和皇后皇子贵妃们便要好生的吃上一顿了!”崇祯满是笑意的调侃了王承恩一句。“也算是给朝廷吃回些税赋钱粮来。”
    “奴婢的一点家财,也都是皇爷赏赐的,只要皇爷需要,便是尽数入了内库,奴婢也是满心欢喜的。”
    王承恩、王德化等人这一年多与南粤军一道大做生意,从水果到粮食,从盐油布匹到罐头烟草,更有利润更大的甲胄兵器,让太监们赚得放屁都能油裤裆,从王德化王承恩这样的顶级大太监,到下面供洒扫到马桶的小太监,都对宁远伯交口称赞不已。
    十几个小太监忙着布置桌案,安置席面,长平领着朱慈焕等几个弟妹饶有兴趣的品尝着冷席面上摆放着的各色水果甜点糖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倒是给了崇祯颇有感触。
    眼下内库日间充盈,他也算是体会到了人君之乐。靠着从几处海关收取来的税赋,原本空空如也的库房之中开始堆积起来了银箱子。虽然朝堂上不时的有御史言官跳出来指责各处税关盘剥严重,有病商害民之事。
    管它的声声狂吠,没有钱粮,朕如何打仗?如何养兵?靠着什么去控制驾驭那些日益跋扈的军头?靠着什么来供养宗室、一家老小和皇嫂?
    不久前他看见光禄寺的奏报:他自己每月膳费一千零四十六两,厨料在外,粳米、老米、黍米都不算在内;皇后每月膳费三百三十五两,厨料二十五两八钱;懿安皇后相同;各妃和太子、皇子们的膳费也很可观。
    “哼!若是没有海关关税收入,朕便是要减少膳食费用了!”崇祯也听得驻守南京的太监奏报,江南世家大族的起居豪奢,饮食靡费之处,远远超过他这个皇帝。但是要他们拿点钱粮出来,却是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若是没有这几处税关供应内库,怕是他真的要从自己和皇后、内宫的嘴里抠银子出来了。
    但是他不能削减皇后的膳费,那样会影响懿安皇后。皇后不减,各妃和太子、皇子等自然也不能减少。他只能在自己的伙食费上打主意。
    他想到神宗朝御膳丰盛,为列朝所未有,却不支光禄寺一两银子。那时候内臣十分有钱,御膳由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太监轮流备办,互相比赛奢侈。每个太监轮到自己备办御膳,还收买一些十分名贵的书画、玉器、古玩。进给万历皇帝“侑馔”,名为孝顺。天启时也是如此。
    但是,想不到今天,经历了十几年风雨飘摇的苦心支撑的自己,也能享受到太监们备办饮食御膳的孝敬。看来,从成祖爷开始的重用太监。端的是件好事情!
    “皇爷,奴婢们的一点孝心已经备妥了,请皇爷、皇后、诸位贵妃、皇子、公主们入席品鉴。”
    王承恩恭恭敬敬的声音打断了崇祯的畅想。
    亭子外面是太监们照着周皇后的意思,保留下来的雪景,亭子里却是一番热气腾腾的景象。若是江南的士大夫们看到这样的景象,想来会是嗤之以鼻。“土包子,搞得这么热火,完全没有了赏雪的那一番清冷情趣,果然是土包子!”
    (不过也是说的没错。明太祖本来就是一个土包子出身,而且是当过和尚要过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