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六百五十四章国之重器[2]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国之重器的打造任务要交给他们。
    前不久他批复了郑芝豹、郑森叔侄关于在爪哇等处迅速调拨小学教师,大量普及强制教育的禀帖,对于如何在南中的基本盘上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各种职业人才培训的议题。便被他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此事,他和李沛霖已经探讨了数次。
    除了继续在新区普及小学六年的强制教育外。李守汉更打算在河静、顺化、柴棍、九龙江、湄南河等处开始推广中学教育。
    在新区推广小学教育,可以迅速的在几年时间内对学龄儿童完成同化,让他们做到文化认同,有了小学文化程度之后,更可以成为各处的合格劳动力,即使是在家务农。也会对新型农具、农业品种的推广掌握比起一般的文盲来强得多。
    在爪哇送来的战报上,郑森很是得意的写道,此番平定爪哇之乱,虽然不曾开疆拓土,但是直接控制的人口却是无形之中多了数百万。有了这数百万人。劳动力紧缺的局面会暂时得到缓解。
    “小学六年,老子就算是用大米饭炖肉把这些孩子养起来,也好过调动大军前去征剿!军费可比教育经费多多了!而且,这可是给老子培训劳工!一进一出,除非老子脑袋被驴踢了,才会选择动刀兵。”
    但是,中学教育普及,可就不像小学教育那样了。
    按照李守汉的初步想法,要把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结合起来。课程开设除了小学已经有了的科目之外,更是要开通物理、代数、几何等等,否则,他也不会不惜代价的命人从欧洲弄来各种数学、物理方面的著作了。
    可是,扪心自问,李守汉当年学的那些初中数学,大多数已经都还给了老师。如何编纂教材,怎么样培训师资力量,还得靠眼前这些人。
    从他当家以来,不管是河静的区区弹丸之地,还是变成了顺化的将军府,变成了大明朝廷认证的宁远伯,李守汉都始终如一的贯彻一个原则,那就是人才培养要走在技术装备的前头!绝对不当先知先觉的诸葛亮,而是要当一个播撒种子的农夫。
    你把观念和知识播种到别人的脑海当中,这些种子自然就会慢慢的生根发芽,之后便不会缺少新的科技、新的机器、新的生产工艺。那种认为只要有了先进的而技术设备就可以包打天下的观点,可是在历史上被验证过,此路不通!
    不管是在十月革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苏联,还是靠着十万陆军打造出一支横扫欧洲,几乎与全世界的工业强国对战而不落下风的德国,都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先行培养人才,让人才等装备,而不是让装备等人。
    想想那些坐在纸箱子里来模拟坦克分队冲击的德意志陆军军官,那些在第聂伯河沿岸的泥沼里建设钢铁厂的布尔什维克,再看看以为有了银子买了洋人的机器军舰和精良枪炮就可以实现同光中兴的洋务派官僚,还有那些坐在油田上靠着大自然的慷慨赠予而骤然暴富的中东土豪,更看看那些为了拿回扣而将国内的钢铁厂逼得在抗战的烽火当中倒闭的炮党官员,李守汉咬着嘴里的牙齿,“老子的条件怎么也比他们强多了!无论如何就是不能当炮党和洋务派!”
    果然,好为人师的毛病不仅仅是我中华之人有,这群来自泰西各国的红毛夷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听得李守汉李公爵殿下宣称要在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之间打造出一个中学教育体系,请他们负责编纂教材、培养中学的师资力量时,便是连年轻的帕斯卡都兴奋的脸颊绯红,不停的搓着手。
    “公爵殿下,什么时候开始?!”
    站在王府门外,目送着喝得醉醺醺的伽利略等人的车马离去,被酒气熏蒸的脸色通红的李守汉,有些得意忘形的抱起身边的小儿子,“来!华宬。老爹给你和哥哥姐姐们打造的这件国之重器如何?”
    被阿爹身上的酒味熏得有些酒意的李华宬,只管格格的笑着,倒是他妈妈傲蕾一兰有些看不下去了。
    “一个吃奶娃娃,懂得什么国之重器?!你先让他们把新铳的事情搞定了再说!”
    唉!看来,又是一个以为国之重器就是某件划时代武器的人!
    李守汉心中哀叹了一声。未完待续。。u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