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七百零一章汉水!血水![2]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可曾想过,若是大军东下,沿途官吏闭门不纳,效仿当日此辈应对傅宗龙故事,以左军军纪不严,唯恐入城扰民为借口。大帅该如何自处?”
    “若是流贼以大队骑兵千里追击,效仿当日朱仙镇故伎,穷追不舍,贵军之众已远非昔日之精锐,到那时,大队人马一鼓而溃,大帅该如何自处?”
    刘赞画的口气,比起刚才来,变得不那么客气,言语之中。与左良玉军的界限变得泾渭分明。一口一个贵军,一口一个左帅。
    但是,这一句句,却也像炮弹一样。砸在了左良玉父子的心头。
    左梦庚却也罢了,倒是他老子左良玉,紫棠色的面孔上肌肉抽搐几下,制止住了左梦庚企图对刘赞画发作的草包脾气,依旧是面如止水。
    “先生既然如此说,定然是能够为左某全军画一万全之策了?”
    “左帅。可知这襄樊之地的最近一场大战事是何时?”刘赞画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大战事?先生莫非是说,当年元主忽必烈的南下襄阳之战?”
    “然也!”刘赞画眉毛一挑,开始进入了正题。
    一旁的左梦庚却有些如坠五里云雾之中。
    他却不知,这襄樊二城地处南阳盆地南端,正是中原南北方的分界之地。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镇。咸淳三年(1267年)十一月,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先攻襄阳,撤其捍蔽”,他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在整个忽必烈灭亡南宋的过程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乞求地图一观!”
    指点着地图上的汉水,襄阳、樊城,以及周围的武昌、九江、安庆等城池,刘赞画侃侃而谈。
    “自东晋经营江东以来,江南的屏障便是西面的襄樊。学生不才,蒙江南几位旧友不弃,代他们向大帅进言。大帅若是打算全军东下,请于襄樊之地与流贼大战数场。一来,以寒贼胆,防止贼骑兵东下追击。二来,大帅于襄樊等处大战贼军,正好显示一下左军兵威与江南众人。”
    刘赞画的本来面目渐渐的浮现在了左良玉父子的面前。
    正如他所说,他虽然是杨嗣昌的同乡,也是经过杨嗣昌的手推荐到左良玉部下担任幕僚的,但是,他的根本身份却是东林或是东林背后老板——江南集团遣到左良玉军中的坐探!
    “江南等地,自成祖靖难之役以来,以数百年不知兵革之事,倘若闯曹二人的百万流贼兵临城下,不要说种种倒行逆施之事,单是各种奸淫掳掠便会让江南元气大伤。我大明留都所在,又岂能被此辈如此蹂躏?故而,江南士人百姓,恳请大帅能够在上游为江南屏障!效仿当年羊太傅事。以为大明留存一份中兴之元气!”
    条件开出来了,要左良玉应江南“士人百姓”的恳请,为江南财富之地充当把守西面大门的守护之犬!当然,这所谓的士人百姓,是绝对不会包括那些佃户、茶农、机户的。
    “承蒙江南百姓爱戴信赖。然左某麾下二十万将士,却只有区区两万五千员额之军饷,为了养活这二十万大军,某家已经将这襄阳等处百姓得罪苦了,如何还能在襄樊为大明保留一份元气?先生此言,却是不敢领。”
    左良玉的价钱嘛,也开出来了,要老子守住大门也可以,怎么着也得让看门狗把肚子吃饱了才能去咬流贼吧?
    “原来大帅是担心粮饷之事?如此说倒简单了!日前学生收到书信一封,乃是大帅的世交,名动江南的才子侯方域侯公子写给学生的。除了请学生代为转禀江南士人对大帅的恳求之外,更是说了,他与前任礼部侍郎钱谦益钱大人已经于发信之日登舟西进。谨代江南百姓前来劳军。”说到此处,刘赞画从袍袖之中取出了左良玉老长官侯恂的那位才子儿子写给左良玉的书信。
    书信之中除了方才刘赞画所说的一番言语之外,更是随信附着一张山西商人所开设的银号票据。票面上赫然标定的金额竟然是一百万元!
    “大帅请放心,所有粮饷补充,甲胄军器火药之事,皆有江南士人报效。便是兵员补给,也可以在赣北、监利、沔阳、安庆等处招募,不过,大人须得痛击流贼于襄阳之地才好!”
    刘赞画的话,令左良玉父子相对视一眼,左良玉看到了儿子眼中的一点火苗,也是微微点头。
    这天天明之后,襄阳内外的重要路上都张贴了“平贼将军”的布告,说他“坐镇襄阳,痛剿流贼”,要百姓“各安生业,勿得惊慌”,并重申禁止谣言和查拿奸细的严令,要士民人等“切切凜遵”。左良玉吃过早饭以后,在一大群将校的护卫下骑马出了辕门,在几处地方察看了城上的守御部署,特别检查了大炮的炮台、弓弩和滚木礌石的准备情况。他还出襄阳西门,察看了沿江的守御部署。因闯军即将来到,襄阳的战争气氛异常浓郁。军民人等都害怕左良玉会死守襄阳,但看来死守决战的局势已经定了。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