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五百五十七章文武都要有一手!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林泉,东征之事关乎国家气运。万万不可有闪失。自来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武备之事由汝侯去办。文事,朕有几道诏旨,你用笔记下来,马上去办。今夜就完全办妥,将朕的谕旨迅速发出,不可耽误。”
    “遵旨!”
    李岩见李自成如此郑重全面的布置,心中也是一喜。原本以为进京之后软红十丈的繁华将李自成迷糊了,但是现在看来,这眼前的永昌皇帝依旧是心思缜密果敢非常。
    因为今日是在行军途中,并非战场,所以御前官员们在李自成驻地正厅中除陈设御座外,在另一张桌上陈设笔砚,以备使用李岩走到陈设笔砚的桌边,打开墨盒,饱舐墨汁,摊开一张笺纸,回头望着李自成说道:“请陛下谕示。”
    李自成说:“你记清楚,第一件事,传谕保定刘芳亮,立即调集两万精兵,交谷可成率领,火速赶往燕京,听从牛先生调度,入城之后立即实行宵禁。务必令城内宵小不敢造次,若有人有异动,朕授予他在城内三品以下官员先斩后奏之权,不可迟误!”
    李岩笔走龙蛇,迅速记下李自成的原话,复述一遍,随即停笔恭候。
    李自成接着说:“传谕驻荆州权将军袁宗第,如左良玉在九江没有什么动静,立即将湖广军民诸事交白旺处置,袁宗第本人速调集五万精兵星夜赶往河南,安定地方,镇压叛乱,即在河南等候后命。”
    李岩一边记下上谕,一边在心里感到欣慰。他深知袁宗第是一员虎将,携五万大军回师河南,不但河南的局面不致糜烂,而且对黄河以北的战事也随时可以救援。他将口谕记录念了一遍,又一次停笔恭候。
    李自成又吩咐道:“这道旨意是天佑阁大学士牛金星、户政府侍郎伍兴的。传朕谕旨,催伍兴迅速将京师所获之金银珠宝速回长安,如尚未走尽,必须悉数启程,妥运无误。这是一件大事。还有第二件,燕京各城门严禁出入,不许官员外逃。上述各道旨意,务必于今日发出,八百里加急送往各处。”
    “这几道旨意发出,林泉,你替朕起草一封书信,也是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到天津的高一功处,请他转给济南李大公子。”
    “陛下,要在信中如何措辞?”给李华宇的文书不是旨意,而是书信,这就是私下里以平等身份对待的意思了。顿时让李岩提高了警觉。
    “朕将朕的打算说说,林泉你看如何措辞好。第一,他的使者与高一功商谈的借款三千万元之事,朕认为有些不妥。中原疲敝已久,三千万元不足以恢复农桑,兴修水利。朕打算借四千万到五千万元,问问李大公子可愿意相助否?第二,如今山海关、天津一带即将大战爆发,请他传令给天津的南中商人,暂时撤离天津,待战事平定后再行返回。朕已经想好,将天津卫整个划为商贸区。天津的南中军民撤离时,可将各种货物、兵器、火药、粮食等移交给大顺。大顺愿意给价购买。第三,朕以下令给荆州的袁宗第将军,不得对南中水师做备战之事。请南粤军水师只管放心往荆州等处去。凡是我大顺境内江河,一律对南粤军水师开放。”
    方才李自成传旨给刘芳亮、袁宗第等人要他们整顿兵马北上的时候,李岩心中未免有些忐忑,一旦这两部兵马移动了,他们所负责监视的左良玉和山东兵马有异动的话,大顺该如何处置。现在看来,李自成已经有了打算。
    这样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大顺吃了大亏,但是在李岩和宋献策等人看来,不过就是李世民渭水之盟、朱元璋向元朝称臣的翻版,都是为了给自己争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所采取的让步。只要能够把原本用于防御荆州和汉水流域的袁宗第一支兵马变成机动力量,便是学习朱元璋向元朝廷称臣纳贡那样,向李家称臣又如何?
    何况,做出这样的让步,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军饷军械粮草等战略必需品,换了李岩是大顺的当家人,也会毫不犹豫的这么做。
    在形势对自己不利时做出一些让步,就像锛头儿在十月革命之后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条约,答应割地赔款一样。只要缓过这口气来,立刻就把这份条约给变成了擦过屁股的草纸。哪像我国民政府一样那么守信用重信义顾忌国际形象?在别人都打到了家门口的时候还在考虑支付赔款,把条约规定的大冶铁矿矿砂运走。
    宋献策在桌案旁看着李岩将一封书信写得花团锦簇,既说明了情形,又没有折了李自成的皇帝身份,不由得由衷赞佩说道:“林泉果然是文武全才,笔下硬是来得!这样一来,我军兵马粮饷齐备,不必担心后路有事,陛下果然英明!”
    “啊,若不是军师提到了后路,还有一件大事,朕几乎忘了。”
    “请陛下谕示。”
    “传谕留守长安的权将军泽侯田见秀:张献忠已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伪号,派重兵驻在广元,又派出一支人马进犯汉中。田见秀务必速派得力将领,剿灭进犯汉中一带的张献忠零股逆贼,夺取广元,并作好准备,待朕荡平吴贼建奴回师长安以后,即派大军入川,扫荡献贼,不使其割据一方,为患将来。”
    李岩将记录的这几道旨意恭述一遍,又将写给李华宇的书信呈递到李自成面前请他过目,之后问道:“陛下,还有何谕示没有?”
    李自成说:“没有别的紧急事了。你和军师两个回去,立刻召集随征丞相府、军师府人手,将这几道谕旨办妥,晚膳后送来,朕看过以后,由你丞相府连夜发出,不可迟误。”
    宋献策与李岩起身告退,回到各自的属衙之中,略微斟酌了一下字句,便敲定了大概框架。当即屏退闲人,只将两位机要书记官叫到面前,从怀中取出皇上的绝密口谕记录,命两位机要书记分别拟好谕旨稿子。李岩又将稿子仔细看过,改动几个字,使之更符合皇上平时说话的口吻。然后命一位同皇上左右常有来往的书记官赶快进行宫去,请皇上亲自一阅。
    李自成杀了罗汝才贺一龙,火并了他们二人的队伍之后,便改襄阳为襄京,建立新顺政权,自称新顺王,初步设置了中央和地方政权。从那时开始,军政事务日繁,以新顺王名义发出的各种告示、命令,都是文臣拟稿,经他过目,由他用朱笔在稿子后边写一个草书“行”字,俗称“画行”,这文件就可以由分管的文臣用楷书誊抄,再请掌玺官加盖印玺,向外发出。到了西安,建立了大顺朝,制度更为严密,而李自成对“画行”也已经成了习惯。这制度和现在的圈阅制度也是如出一辙。
    因为早已得到了李自成的认可,又是李岩和宋献策这两位他十分信任的文臣所起草过目的稿子,所以,当晚便有十数匹健马向北京方向狂奔而去。
    “这几道旨意和给李华宇李大公子的书信送到,我大顺就可以在与辽贼、吴贼、献贼等人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站在营帐门口,遥望着西面的夜空,虽然望不到北京城的一砖一瓦,但是李岩却是仿佛看到了北京城的城墙。他清楚,以李华宇的而行事风格,只要看到这封李自成个人名义写给他的书信,他势必会当即拍板同意。
    这样一来,天津的南中商人撤走,大批的物资由大顺军购买。即使是建奴与吴三桂兵马攻到了天津城下,大顺的这一手也是会在短时间内让建奴与吴三桂的额二十几万人无处就粮。
    而开放汉水、长江等所有大顺军控制区域内的河流,更是一招狠辣的招数。除了让在湖广地区的袁宗第所部数万劲旅可以迅速北上河南,稳定中原。更是可以借助南粤军水师的力量,变相牵制左良玉,同时,将更有利于大顺采购粮食军器,执行顺南两家的借款协议。
    李岩目送着往京师传旨的八百里加急快马远去时,刘宗敏正召集震山营、炮队营,李过所部的果毅将军以上将领们训话,做战前部署和动员:“本侯奉皇上之命,将后天上午与吴三桂作战要领,告诉各位,务须重视。”
    “明日四更用餐,五更以前出发。骑兵与火器营在前,赶在黄昏前到石河西岸扎营,如遇敌人阻拦或零股骚扰,即予痛击,确保大军在石河西岸三里以外扎营,休息一宿,后日上午进行鏖战,进攻山海城。我军是孤军远征,皇上御驾前来,不能停留较久,必须在后日一战,将吴三桂的人马杀败,逼其投降。”
    讲完了作为战地前敌总指挥应该讲得话,刘宗敏看了坐在李过身边的刘体纯一眼:“二虎,你负责探马,将山海卫的地理形势与吴三桂的兵力情况告诉大家。”
    虽然御前会议已经制定了佯攻、诈败、诱敌深入的应对战略,但是那毕竟是小范围的核心成员才知晓的高度机密。在场的人便只有刘宗敏、李过、张鼐、罗虎四人清楚。对于大多数将领来说,他们要做的仍旧是一战而拿下山海关的准备。
    刘体纯也是如此。作为执掌探马哨探的将军,他随即说明了山海卫的地理形势,特别说道:“山海卫是在长城里边,它的东门是山海关。山海关是天下雄关,不好攻破,又不在我们这边。我军是从西边攻打山海城,攻破山海城就能从里边夺得山海关了。吴贼的关宁兵号称有十万之众,但是估计不会超过六万多人。只要在石河西岸将其战败,消灭其主要力量,迫其投降,使他来不及与东虏勾结,我们这一仗就算大胜了。倘若能趁机先攻入西罗城,再攻入山海城,这一仗就算完完全全地大胜了。风闻辽东奴贼将要南下,是否已经动身,不得确实消息。按照往年惯例,辽东奴贼都是从蓟州、密云一带进入长城,倘若仍从这一带南犯,不但向西威逼北京,也可以截断我东征大军的后路,使我军腹背受敌,所以陛下已经降旨,命****将军率领两万精兵开赴永平守城,兼顾东西两面。总之,我东征大军,明日黄昏前后,都要按照行军序列赶到山海卫西郊的石河西岸,休息一夜,后日上午与吴三桂的关宁兵奋力厮杀,务要一战取胜,迫使吴三桂投降。如能将吴三桂杀得惨败,大顺军就乘胜攻破西罗城,再用云梯和连夜掘地道的办法攻破山海城。”
    会场上的气氛顿时凝重了起来,李过站起身来稍微停顿一下,说道:“各位将领,都是追随陛下多年,身经百战,为我大顺朝开国功臣。后日在石河西岸作战,关系重大,务望各位将领身先士卒,有进无退,再建奇功,不负陛下厚望!”
    第二天,大顺军的大队人马开始在山海卫的石河岸边安营立寨,准备对山海关卫城发起攻城战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