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五百六十八章河豚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牧斋公!白天在陛下面前,你为何不站出来反对李某人的祸国殃民之举?”
    夜色掩盖了很多的秘密,在月色笼罩下的秦淮河上,桨声灯影乐声之中,一条漂亮精致的画舫里,成了最好的密议所在。
    吕大器、赵之龙、钱谦益,还有新近出任户部侍郎的周镳(记住这位)、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姜曰广、雷演祚等人齐聚一堂。似乎是在这无边风月的十里秦淮上吟风弄月,品酒题诗,但是却是借着这里虽然人多眼杂,但是却不太容易引人注意的环境,行聚会密议之举。
    说话的正是钱谦益的上司,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姜曰广。但是,咱们的钱大才子却置姜大学士的话不管不顾,只管举着镶银象牙筷子在面前的这桌长江三鲜宴席上寻找可以下箸之处。
    既然是诸位头面人物在这里行雅集之会,自然不能弄一锅下苦力之人吃的牛肉锅贴来应付诸位大人。恰好,此时正是长江三鲜上市的时节,于是,巴结的船家便聘请高手来操办了这样一桌长江三鲜宴,以刀鱼、鲥鱼、河豚前来飨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钱谦益一手捏着牙筷,一手端着玻璃酒杯,嘴里吟诵着著名吃货苏东坡赞颂河豚的诗句,眼睛欣赏着灯火之下雕花玻璃酒杯之中陈年女儿红那令人迷醉的颜色。
    “牧斋,都知道你学富五车,你就不要在咱们面前吟诗了。你只管跟咱们说清楚,为什么今日李某人提出要废除崇祯二年以来江南免税的仁政,不但要追缴积欠钱粮,而且还废除了神宗爷的优免新例,如此肆意妄为,岂不是令先帝和神宗显皇帝恸哭于九泉之下?!”
    周镳却是浑然忘记了,他此时挂在嘴边上口口声声称颂的“神宗”、“显皇帝”的万历,之前多少年都被他们骂成贪财好货的悭吝皇帝。但是,如今看到有人搬出了另外一个更加凶恶的皇帝世宗嘉靖来,万历立刻成为了士大夫心里的明主贤君。
    (哦,似乎庙号被称为世宗的皇帝,在士大夫那里名声都不太好啊!明代的世宗嘉靖,清代的世宗雍正更是各种段子传言满天飞。除了这两位之外,汉武帝刘彻的庙号也是世宗。除了因为英年早逝而没有留下什么太多坏名声的后周世宗柴荣之外,司马师这些人,凡是叫做世宗的,名声都不太好。)
    “红烧鲥鱼两头鲜,清蒸鲥鱼诱神仙。”夹了一筷子清蒸鲥鱼,放在嘴里仔细品味着鲥鱼的鲜美,还念了一句诗不似诗,民谣不像民谣的,钱谦益这才放下筷子。
    “其人自己要自寻死路。我为什么要拦阻于他?不但不必拦阻,我们还可以送他一程。”
    听了钱谦益冷笑着说出来的这段论断,不由得让在场之人瞠目结舌。
    “自寻死路?牧斋,何谓自寻死路?”吕大器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只能是竭力的回忆着白天李守汉在朱由崧面前的言行。
    李守汉提出要恢复嘉靖年间的优免则例,废除万历年间的优免新例政策,这个手段在马士英看来,却也是一个能够筹措到巨额军费,打击豪强,可以在江南之地迅速征集到海量银钱和物资用于北方的战事。
    各地官绅不再能够倚仗优免新例来大肆兼并土地,那么,纳税交粮之人就多了。可以征收钱粮赋税的田地也是会几倍几十倍的出现在地丁田亩册子上。
    何况,还可以依照李守汉提出以嘉靖优免则例为标准,追缴崇祯二年以来浙江、南直隶、湖广、江西各地的积欠钱粮!只要能够追缴上来哪怕一成,便足以将流贼抑制在黄河以北武昌以西地区。慢慢的用雄厚的人力物力来同他们打消耗战,一点一点的耗死他们。
    何况,李守汉跟着又提出了摊丁入亩、开征商税、设立海关,收取关税等等诸多政策。
    “那么,先生,朕有一事不明。请先生教我。”
    “臣不敢,但是微臣所知,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若是宗室和官绅的田土,执行优免则例后又该如何收缴钱粮?”
    朱由崧的话算是替文官和勋贵们说到了心坎上。勋贵们还好些,这些年他们已经渐渐的不再以拥有大片土地为财富象征了。但是文官们却是仍然以田连阡陌为荣。良田美宅是他们的追求目标。
    “陛下,简单得很。超出部分执行累进税制。臣在南中时,制定有阶梯税制,每一级别对应着田地与收入,已经应缴纳的税额。以臣自己为例,每年应缴纳的钱粮大约是收入的一半左右。缴纳钱粮之后,臣会将交税的粮串在祖先堂前供奉。”
    赵之龙几乎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打算扑上前把李守汉掐死!你个脑子里进了水银的额!居然要叫咱们像你那样,缴纳一半的钱粮给国库?老子们吃多了吗?!还是银子多的没地方放了?
    钱谦益额头上不由得冒出了几点汗水,他盘算了一下自己在常熟等地的房屋田产情况,发现自己也是要按照李守汉所说得那样,在最高一档的标准缴纳钱粮税款。
    “哼哼!这不算什么,不怕你官法如炉,难敌我吏滑如油!”突然间他想明白了这一点,顿时心里安顿了不少。
    不但心里安生了还要利用李守汉提供的武器,以子之矛攻之之盾。他在李守汉面前深深一礼:“爵帅一番高见,令下官茅塞顿开。但是,方才陛下所说,宗室该当如何处置,似乎爵帅所答非陛下所问。”
    马士英立刻发觉了钱谦益话里面埋藏着的毒刺:你光是说如何对待官绅了,怎么从官绅身上收取高额税赋。怎么对待宗室,怎么从他们身上收税,如何处理他们,你怎地一个字也不曾提?
    李守汉也冷笑一声,“果然是名列东林点将录的天巧星!心思灵动胜于常人数倍!本公还不曾说到那里,钱大人何必心急!?”
    对于各地的藩王,李守汉也是早已有了成竹在胸。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那几个,此时大多已经成了丧家之犬,封藩之地早就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搅动的天翻地覆,别说王庄田地,只怕日常用度都是靠着别人的接济。
    至于说那些没有留下什么抗清而死,而是乖乖的被清军带到北京最后砍了头的那些,李守汉可就没打算客气。反正你们都是被人当猪来养,被人当猪杀掉。与其便宜了别人,不如让你们便宜了自己家里人。
    “陛下,臣还是请陛下恢复世宗制度。依照嘉靖二十四十月五日,给事中查秉彝条陈宗藩事宜:一,议封禄,河南、山东、山西王府禄粮,多于国初已数十倍,今当速图善后之策。二、重恩典。三,肃阃教。四,杜交结,国初分封,除一二远藩之外,不给庄田,今土豪投献,群小勾结,王庄之田在在有之,白莲、弥勒之教盛行民间,皆诈称田庄佃仆,宜严禁之。五,饬藩度,今地方官员与诸宗郡王以下筐相饷遗,饮食相缀接,狎昵成风,宜以法责之。六,择王官。臣请陛下降旨令各有司衙门依照此例管理各处宗藩。以防有奸小之人趁机作乱,危害宗室。”
    李守汉的这个提议,无异于给早就对南京城内的立贤派不满的朱由崧准备了一把利刃,可以用来对付各处的藩王。而且,诸位王爷还都有苦说不出。你不服从管理,不愿意交出超出你王府按照历年赏赐给你的庄田数目土地,那好,你是不是准备倚仗财势在此国家危亡之际图谋不轨?准备学宁王?!没有那个胆子?那为什么不照着世宗爷定下的规矩办事?!
    朱由崧几乎都要高兴的跳起来了。他已经将潞王作为第一个打击对象,送进凤阳高墙里圈禁起来!至于说什么唐王、桂王、惠王,只要曾经在拥立名单上出现过的亲王,朱由崧都在心里给他们安排好了去处。“朕要效仿成祖,将这些藩王一一的干掉!”朱由崧在心里咬牙切齿。丧失了洛阳封国几年来,他在江北河南四处漂流,也算是体会到了人间疾苦世态炎凉。从一个锦衣玉食的亲王世子、郡王头衔的人,一下子变成了要看别人眼色的丧家犬,这其中的落差又岂是文字所能描述到的?看到那些宗室每每歌舞宴饮,却不肯拿出些银钱来让自己的日常用度不那么窘迫,当时的朱由崧早已将牙齿都咬碎了。
    停顿了好一会,殿内寂静无声,各人都在肚子里打着自己的算盘。
    朱由崧畅想了一阵如何寻一个不是,将潞王丢进凤阳高墙之中,好容易想到了准备让潞王拿出一大笔钱粮来作为军饷的由头。“只要他不交,朕就下旨,废掉他的王号!也算是为父王殿下出一口恶气了!”潞王与福王两家之间的恩怨纠葛,纠缠了几十年。从万历皇帝与弟弟第一代潞王的帝位争夺开始,到万历皇帝打算改立福王为太子为高潮,到福王准备到洛阳就藩时令户部和各省参考潞王标准为福王筹划四万顷王庄,这一桩桩一件件,早就都刻在了朱由崧心里。如今,一柄可以随意宰割潞王一脉的利剑被李守汉拱手送上,怎么能不令朱由崧内心欢喜万分?
    “先生,可还有妙策良方献上??”
    朱由崧现在怎么看李守汉怎么觉得顺眼,天下第一的忠臣良将。
    “有!其四曰利兵甲,整军队。”
    听到被称为爵帅的李守汉这样说法,顿时让四位新封的伯爷挺起了胸膛,将腰杆挺得笔直。本来嘛!要恢复旧山河,或者是将流贼阻挡在黄河以北,除了依靠爵帅父子麾下的精兵强将,那就得靠咱们这些人了!左良玉那厮远在九江,又是个被李闯打怕了的家伙,喘息了这么久,到现在也未必有当年一半的景象,只怕再有个三五年也是元气难以恢复。
    这可就是咱们的机会到了!
    坚甲利兵,那就是说爵帅要给咱们更换添加甲胄兵器,然后整顿兵马准备与北面的大公子,署理总督山东登莱兵马钱粮事的李华宇合兵一处同李闯大战,以图恢复京师。
    这样一来,咱们便可以向爵帅、向朝廷要最好的南中甲胄、南中刀枪火铳,大量的火炮,海一样的饷银,用来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这是四位伯爵总镇内心对于未来美好的幻想。但是,正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陛下,臣之前所说的筹措军饷,无非是开源。但是,节流之事,也是要多方着手。据臣所知,上游九江左良玉部平贼镇,兵册上员额五万,却号称二三十万。然以臣之标准裁定评判,可以上阵杀敌之兵,之多不过三万人马。如此冗兵,留着也是浪费粮饷,不如好生的汰弱留强,令老弱还乡耕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