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六百零六章争夺(一)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句话,用来形容在这河南彰德府对峙的李华宇和多铎两人的心情,却是再也恰当不过了。
    当李华宇一番欢宴,沉沉睡去不到半个更次,便有前方紧急军情传来,辽贼以精锐敢死之士以短刀利斧趁着夜色,去了头盔不着铁甲,只是身披棉甲悄悄的爬进被南粤军夺下的战壕之中。一声发喊,一齐挥动短刀利斧,杀了战壕之中的南粤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些清军都是挑选的夜战老手,砍杀之时,不喊不叫。人少时只管朝四下劈砍。若是人多了,混在一处,便伸手在夜色之中摸索,若是摸得触手之处是棉甲,是金钱鼠尾辫子,便轻轻的敲击手臂放过去,若是摸到了胸甲,或是光头,随手便是一刀过去。
    南粤军的士兵,长于军纪,善于阵战,对于这种混乱之中完全依靠个人技战术的战斗,却是欠缺得很。一时间,被曹振彦派出的这八百多人连续夺了两道壕沟回去,损失兵员数百,丢失火炮五门。
    本打算乘胜追击,一举夺回白天丢失的四道壕沟,可惜,东方露出了一抹鱼肚白,第三道、第四道堑壕之中南粤军已经警醒过来,全体备战。带队的曹振彦长子曹尔玉也只得是恨恨的率领着选锋们退回堑壕之中固守。
    等到他率领六百多选锋,抬着受伤的几十号人回到大营交令时,整个清军大营为之疯狂了,整个大营就像是一锅烧开了的水,沸腾到了极点。
    原来,大家闻风丧胆谈虎色变的南粤军,也并非是金刚不坏之身,也有自己的弱点。找到了他的弱点,他们就从食人的猛虎恶狼变成一群肥嫩的羔羊,任人宰割了!
    在多铎和洪承畴的默许、推波助澜之下,欢呼疯狂的人们在辕门两侧夹道列队,用最高的礼节来欢迎自己的英雄们凯旋。整个清军大营一扫多日来的颓唐灰败情绪,士气大振!
    “原来南蛮也不过如此!”看着趾高气扬的从辕门外一路走过来的那些选锋们,身上背着缴获的南蛮胸甲,上好的火铳,刀剑,腰间挂满了水壶、救命包、头盔,甚至是望远镜等各种各样平日里垂涎三尺而不可得的好东西,还有用十余头骡马拖曳而来的两门重炮,道路两旁的清军官兵内心之中无不是这个想法。
    只要是和南蛮混在一处,乱了他们的阵型,这些只会以多围少的家伙,就不堪一击了!这是许多将领们在心里不住盘算的。
    在多铎的大帐前,平南大将军、豫亲王多铎和经略使洪承畴更是亲自在台阶前迎候,欢迎这群勇士归来。
    “奴才曹尔玉,见过豫亲王主子!”见多铎和洪督师亲自出迎,曹尔玉心中不由得心花怒放,得意万分。作为一个将领,这是何等的荣耀?
    “曹将军这次出战,战功赫赫,扬我军威,本王很是欢喜。”多铎夸奖了曹尔玉几句,倒是让曹振彦满面红光,“果然是虎父无犬子。”洪经略也在一旁帮了一句腔,顿时让曹氏父子感激涕零,跪在地上叩谢主子的深恩厚德。
    多铎站在大帐前,意气风发的接见了出战归来的这六百余人。
    话也不多说,只管命人将赏赐搬出来。
    “你们曹大人当初召集你们的时候,许下的赏赐照发!本王和洪大人也锦上添花,再发一份犒赏给你们!”多铎很得意的一挥手,早已有数百名包衣迈着沉重的脚步,手中捧着大木盘,里面俱是用红色桑皮纸包裹好的一根根圆柱。
    多铎随手取过一根,双手一用力,顿时白花花的银元叮叮当当的坐在了木盘之中,在朝阳之下闪耀着光芒。
    “每人一百块银元!另外,洪大人向本王进言,凡是此战出战者,不论生死,每人加半个前程!死者可以由家人继承!伤者另外加发五十块汤药钱!曹大人,你的儿子身为带兵官,本王自然要另加恩典,给他一个前程!本想奏凯回京后,本王再向摄政王奏明此事,请他给一点恩典,让小曹日后继承你的爵位时加上这一个前程的功劳,可是,洪经略却说,不如现在便向摄政王请下这个恩典来。你父子且稍等半日,待本王犒赏已毕后便命人起草题本为小曹和将士们请功!”
    站在多铎身后的洪承畴不由得心中为之一动,多铎说的这些事情,纯属子虚乌有之事。颁发多少赏赐,给每个选锋加半个前程的事,他也是刚刚才知道。可是,多铎却在全军将士面前,口口声声的说赏赐里有他这个经略招抚使的一份,另外,所谓的加半个前程,也是他提出来的。
    “都说这位豫亲王勇猛有余,智计不足,闲暇时更是荒唐的紧,现在看来,纯属是讹传。这份用人的手段,便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到的。”
    洪承畴也知道多铎这番做作,也是为他在军中树立威望,自然是点点头,对多铎投去了“我懂得你的意思”的眼神。
    但是,这一份赏赐,不但让曹尔玉以下的出战官兵们感激涕零喜出望外,更是让所有在场的将士们垂涎三尺。
    “娘的!只要出战,砍下来了南蛮子的脑袋,本身他的甲胄兵器归本人所有,更有大将军给出的赏钱还有半个前程。这个买卖划得来!”
    无数人都在心里暗自下定了决心,再有同南蛮作战的事,一定要拼死向前,砍下几颗南蛮的人头来!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半个前程,这种军功功勋指数点,可是相当值钱的。完全不像是清末随便一个湘淮军军官都是一二品的顶戴,有黄马褂,甚至还有巴图鲁勇号而哭求一个实职守备而不得的年代。
    清初的前程非常有含金量。天聪初年的八旗只有四十多甲喇,二百多牛录。加上朝廷的皇帝、贝勒、议政大臣、六部和内三院官员,中上层统治者总共也就500余人。
    而立下了夺城、破阵、阵前斩将(敌军主帅)、绝对优势敌军包围下完成既定坚守任务、断后救主等极其危险的特殊大功,才价值半个、或者一个前程,而半个前程就能让普通旗丁进入世袭统治集团成员的序列。
    清初(努尔哈赤到顺治初年)从没有任何世袭官职的白身旗丁,只要立功得到半个前程,就可以获得“拖沙喇哈番”,汉文称“云骑尉”,源自汉官的“外委千总”,这就是最低级别的满清爵位,可升官至拨什库(领催),与品级制度挂钩,为正五品。
    蒋良骐《东华录?顺治四年》:“十二月,改世职昂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番……牛录章京为拜他喇布勒哈番,半个前程为拖沙喇哈番。”
    曾经有人计算过,在清初,从包衣到贝勒,一共需要二十四个前程。便是曹振彦自己,也不过是靠着半个前程从包衣变成了多尔衮麾下的掌旗鼓牛录章京。
    就在众人一片羡慕嫉妒恨得眼睛都红了的目光当中,曹家父子被多铎左右手各拉着一个,兴冲冲的进了自己的大帐。
    宽敞的大帐之中,早已摆设好了数十桌酒席。
    众人酒过三巡之后,便在多铎的提议下,听高居首席的曹尔玉讲述此战的心得体会。
    虽然在场的将领官员们识字的不多,更没有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的习惯,但是,每个人都高高的树立起耳朵,伸长了脖子,努力将曹尔玉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收入耳中,唯恐漏掉一个字。然后牢牢的记在心中。大帐之中,只有轻微的呼吸声交织在一处,余下的,便是曹尔玉的声音在帐内回荡。
    “奴才也是跟随王爷一道,从塔山时起便和这南粤军作战。平心而论,南粤军确实是我大清八旗的劲敌!军纪严明,器械精良,尤其是善于使用炮火,往往是炮弹刚刚落地,步兵的铅子就打到了你眼前,跟着就是刺刀见红的时候。”
    “我八旗将士,论起来,个个都是好汉,都是十余年间战场搏杀,养成的精兵良将。论起武艺来,比这些农夫出身,仅仅操演过数月的南粤军强上不知多少倍!若是一对一、一对二的对战,不要说巴牙喇兵,白甲兵,就是我八旗之中的随便一个余丁、包衣,都能轻松获胜!”
    曹尔玉的话,让在场众人发出一阵畅快的笑声。可是,曹尔玉稍稍停顿了一下。“但是,人家不和你这么打。南粤军的兵马,最是擅长的,以奴才愚见,不是火器,而是严格的军纪,让三人、五人、十人、百人、万人一心,结阵而战!”
    曹尔玉的这话,立刻得到了共鸣。许多人纷纷列举出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从最近的几次战斗,一直上溯到松山、塔山、锦州等地的战事,资格更老的人甚至把几次入关劫掠时的战例拿出来做为曹尔玉这个论点的注脚。
    “各位说得极是。不管南粤军手里拿的是长矛还是火铳,和咱们对战的是步兵还是骑兵。打得是正宗的南粤军旗号还是吴标的额模范旅,他们的战术,战斗力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所以,我八旗兵马,每每与之对阵,便是吃了这个大亏!其实也不光是我们,当年南粤军的反骨仔吴标,更是打遍了关内关外,先后同流贼的张献忠、曹操、李自成作战,少有败绩。到了辽东,更是让我大清将士很是吃了些亏。奴才也就是从他身上渐渐悟到了如何对付南粤军的门道。”
    “你从吴标那个蛮子身上发现了对付南粤军的门道?”多铎顾不得身边的洪承畴脸上微妙的肌肉抽动,他只看到了几位八旗将领,蒙古王公脸色大变,手里的酒杯都快要拿不稳了。
    “是!当日锦州的祖总兵带人来降。奴才受命接待降人,安插模范旅的降兵。这是当日主子给奴才的差事。”多铎恍恍惚惚的记得有这么一桩事,两白旗也从模范旅的降兵之中抢夺到了大约二百多人。
    “你继续说下去!”
    “奴才和祖总兵手下的人,还有这些前模范旅的人分别聊过。”大帐内的数百道目光一齐盯着曹尔玉的脸,希望从他嘴里立刻得到答案。
    “祖总兵和模范旅两面的人都说,如果不是锦州街道上摆满了辎重车辆,模范旅的兵被分割在了各处,无法列阵而战,当真动起手来,鹿死谁手也说不定。”
    “这么说,你此番出战夜袭,便是学了这一招?”洪承畴想起当年手下的得力将领吴标,不由得有些恍若隔世。但是,他立刻将这点感怀出手掐死。只管捋着胡须向曹尔玉发问。
    “大人,之前我军挖的壕沟,宽阔处不过是可以容纳三四人并行,狭窄处顶多两人并肩。这样一来,如何能够列阵而战?”
    曹尔玉开始缓缓的将这一仗的详细情形向多铎、洪承畴以及在座的清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