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七卷大野龙方蛰天下鹿正肥第六百六十八章潼关[2]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很多的,马步兵上去也容易,也算一个对策。而且,如果将炮队的重炮拉上去,便可以给清军的步兵进攻提供炮火支援。
    “走!去看看!”
    一鞭绝尘,多铎在前,曹振彦策马紧随,数百匹精骑掀起了漫天黄尘。一行人上了塬面,面前苍茫一片的大塬,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这牛头塬当地又称为东塬。面积比起南塬还大,地势北高南低,因受黄河谷地、远望沟、铁沟切裂,黄土台塬状似牛头得名,属于旱塬的一部分,虽有一些屯堡。但军民世世代代都为吃水愁,当地向有“有女不嫁牛头塬,吃水更比吃油难”的说法。
    眼下正值冬天枯水期,峪道内几条河沟的水已经日渐减少,清军大顺军几十万大军在这方圆几十里内驻扎,怎么供应得过来?只得到深而陡的铁沟,甚至到黄河边去挑水、驮水,后勤供应更困难了。浩浩荡荡兵马已布满塬下平川,无数的辅兵跟役民夫挥汗如雨。在忙着砍伐树木掘土运石挖壕立营,各类帐篷一直蔓延到北面黄河边上。
    往东到阌乡的官道上还有源源不断的大军赶来,如大海潮水般的板车、独轮车、骡马驴辎重队伍不绝,马兵奔腾,来往联络,一片气势如虹的景象。
    身旁各将传来啧啧的声音,豫亲王多铎也是志得意满。这塬上视野就是辽阔,不说黄河,甚至渭河,二河交汇处隐隐都可以看到。
    “主子,奴才以为,您的大营该立在塬上。居高临下,掌控全局,塬下这川面,可作为辎重的汇集之地。”曹振彦很是恰当的拍了一记马屁。这块地方,是他特意留给多铎安营的所在。
    东塬大体还是平坦宽阔的,除了塬两端,特别靠近南端铁沟处,沟壑处处,尽多“崾嶮”地形,便是那种陡峻的深沟,或两相对立而又陡峻的山崖,两侧坡道笔直少弯曲,这种地形被陕西人称为“崾嶮”。
    这一路走来,多铎听着曹振彦对沿途地形特点的介绍,也算是知道了什么是梁、什么是塬,什么又是峁。河水的冲刷将平原变成个个“塬”,许多沟又把“塬”分成许多“梁”,梁并不很宽,一股呈长条,但梁下的沟就较深,两道梁上可以对歌,相见却得下沟再上梁走上老半天。
    那“梁”上再经侵蚀又有了沟,这些沟把梁切割成了若干段落,每个段落四周都为沟所围绕,仅剩下一个高土堆孤独矗立,这就是“峁”,经过这些梁、峁不是简单的事。
    这样的地形,对于大量的部队运动、展开、进攻是极为不利的。看完了地形回到曹振彦为豫亲王准备的行辕之中,多铎一改初到潼关时的暴怒,很是好言好语的安慰了一番曹振彦。本来嘛!这么缺德的地形,能够不被大顺军乘势反击,打回河南去,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行辕内,多铎在好言抚慰勉励曹贝勒曹振彦,大营外,通往牛头原的大路上,清军乌真超哈营的炮手、驭手、民夫们开始搬运大炮,往牛头原方向去。
    天气寒冷,地面被冻得如钢铁一般坚硬。对于重炮的行动似乎还好些,但是,乌真超哈营中那些动辄重达三、四千斤、四、五千斤的神威大将军重炮,在坑坑洼洼,不时有车沟、雨沟横亘在道路当中,每向前行走数十步,都要停下来将沉重的炮车想办法搬运过去。
    四轮的铁制炮架,在地面碾过深深的痕迹,在经过这些坑洼之地时,炮手更是用力鞭打前方拖炮的牛马,每门旁边,还聚集着大量的随军民夫,喊着号子拼命推行。
    为了赶路,营中的驭马牛只己经累死了不少,甚至一些抓来随军推炮的民夫累得口吐鲜血倒地不起。还有一些牛马累得口吐白沫,任凭驭手如何挥鞭抽打,就是难以向前迈动步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