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七卷大野龙方蛰天下鹿正肥第八百零三章南北君臣(二)[2]

夺鼎1617最新章节目录
   的,打到底是什么呢?到底什么是到底?或者说,打到底,为了什么目的?”
    冯铨的话,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洪承畴这才正眼的开始打量起眼前这个同僚来。虽然冯铨此时上了些年纪,但是毕竟年轻时是个极为标致的人物,倒也颇有几分徐娘半老的姿色。呸呸!是仪容风采卓然,风度翩翩。顿时令洪督师倾慕异常。
    攻看到了顺眼的受,自然要好好的勾兑一番。呸呸呸!是惺惺相惜,大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自然要好生切磋几句了。
    “不知冯大学士有何赐教?”
    “赐教二字不敢。只想尽一份臣子之道。为摄政王、为皇上分忧。”冯铨有意识的不去看洪督师那火热的眼神,这种眼神,他可是看得多了。
    “以臣愚钝所见,只怕此刻豫亲王在想,眼前这厮,问的都是些什么狗屁话!自然是要将那李守汉一股逆贼尽数剿灭,一统天下,海内归一才是。豫亲王,臣所说的是也不是?”冯铨有意的学着多铎的语气声音说话。
    到底是能够在魏忠贤倒台之后还能保全身家性命的人物,这份见风使舵的本事,便是洪承畴宁完我范文程等人望尘莫及的。说的多铎都不禁莞儿一笑,“你这厮,倒像是本王肚子里的蛔虫。不错,本王正是这么想的!”
    其实,不光是多铎这么想,多尔衮又何尝不是这么想。可是,想归想,能够办得到吗?
    “陛下,臣在前明朝廷时便出任大司农一职,对于朝廷国库度支之事算是有几分心得。后虽被东林奸党迫害,去而还乡,然身在江湖心在庙堂。对朝中之事仍旧颇为留意,自从崇祯年间李守汉进京朝贡以来,臣便注意观察此人,并与各处同僚有书信往来,若不是机缘不巧,臣都准备打点行装南下去他那南中根本之地游历一二。”
    “陛下,豫亲王,洪大人,臣对于李守汉,对其所部,对其老巢的见识都是从笔墨纸张上来,您几位都是同那李守汉打过交道的,对于此人,比学生要了解得多。”
    多尔衮的眼皮不由得跳动了几下,他又想起了塔山上那连绵不断的火箭和炮弹落下来的声音,耳边一波接一波的喊杀声,一个又一个八旗青年才俊带队冲上去,转眼间变成尸体或是断手断脚的彩号被抬下来。
    洪承畴则是想起了在追剿各地流贼的战场上,在辽东战场上,出自南中的粮米物资,军械盔甲,还有那支所向披靡的模范旅。
    这两个人都是心中有大城府的人,任凭心中翻江倒海,脸上却是平静如常。只有多铎,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长长的出了几口粗气,喉结滚动了几下,似乎将在嘴边的话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你这狗。。。冯先生,您有什么话,便请直说无妨。”
    “夫弱者与强者斗,弱者利乘捷,而强者利于角力;富者与贫者讼,贫者乐于速结,而富者乐于持久。”冯铨先是提纲挚领的说了一句,当即便话头一转:“陛下,臣斗胆问一句,我大清同李守汉比,根本之地如何?粮米财赋如何?可用来从军的丁壮如何?粮饷支应和盔甲兵器火药等物又如何?”
    同李守汉相比,大清就是穷人!而且还是那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穷人。这是早在辽东时多尔衮兄弟们便总结出来的。
    “摄政王熟读三国,自然知晓魏蜀吴三家成破利害。近日又在听翰林院讲说三国志,史书所记载更是非家言能比拟。蜀汉诸葛虽然号称百战百胜,但是却往往是粮尽而不得不退兵。以臣之愚见,若我是李守汉,便以海量的粮食物资来同我大清兵马对耗,耗到我大清不得不含恨退兵的时刻!”
    “咕咚”一声,多铎从椅子上摔了下来,脸上青白不定,手指却一直颤颤巍巍的指着冯铨,“你,你这个。。。。”
    “十五弟!不得无礼!吴良辅!给先生们搬椅子,命人送些点心来!朕要好好的听听冯先生的高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