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斧》风云第三百二十六章补充军

刀斧最新章节目录
   兵变的风波还未发酵,就被老将呼延灼一力平息,李现当晚就将事变公文处理好,连夜发回汴京。
    除此之外,李现还给韩琦写了一封私信,详细地描述了事情的起因和结局,也给狄青打下包票,希望老韩能够以西征大局为重,说服政事堂不要在征战期间对狄青进行缺席的审判。
    涉及到的三支禁军分别为步军司清朔军、步军司克戎军以及步军司万捷军,至于原军都指挥使云昱等人,干脆一撸到底,各自打散到其他禁军中担任队长。
    年轻人有点血性是好事,只要以后不被带歪,有本事的自然还会步步升迁,至于那顿鞭子是否会招他们嫉恨,李现嗤之以鼻,多少人当兵没被打过?
    三支禁军的统帅就先由副军都指挥使代理,至于长官的人选李现已经有了定计,反正枢密使就在军中,李现写完调令,转身就让狄青盖上枢密院大印,直接发向汴京要人,大宋的规矩,没有战事和军职的高级武将,必须留在汴京随时待命。
    而有军职的武将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除非执行驻屯任务,否则也必须待在汴京周边的军营不得随意离开。
    比如说在朝鲜半岛屯驻三年的龙卫飞骑军,军都指挥使正是李现当年的中军亲将——仁怀亮。
    三衙练兵司已经全面采用李现编写的《步兵操练手册》进行新兵训练,最大程度地保证所有的禁军对旗号、金鼓号角以及战阵技艺的标准化认知,所以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没什么不好,关键是怎么操作的问题。
    禁军这个历史上的大杂烩,慢慢就变得更加专业化,任何一名统兵将帅,只要拿着军册,就知道军队的人数、兵器、组成以及战斗力高低,勾勾选选即可组建一支出征大军。
    三衙和枢密院之间的分工更加明确,三衙只负责招兵、练兵、退役安置,而枢密院就负责征战调遣,军队人事,后勤保障等等,能够长时间统领军队的最高级军官,止步于各小军的军都指挥使。
    真要是哪个武人想要造反,除了自己麾下那五千来人,其他的各军谁都指挥不动。
    而汴京附近足足有五十多个军!
    折继闵、折继祖兄弟俩在京城都快闲出鸟了,不过历史上继闵皇佑四年就会挂,原因李现也不清楚,最好的人选就是折继祖。
    种鄂在京城整日斗鸡玩鸟,颇有纨绔之风,自他从高丽监督完军港建设回京后,一直无所事事,禁军的军都指挥使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正经行当。
    他哥哥种古在佛拭城快待够十年了,大宋军律,统边大将十年为期,期满后必须回京等候安置。
    最后一个人选李现选择了姚兕,这也是将门之后,这厮目前在汴京挂了个右班殿直的虚职,赶紧趁着战事调过来积累些带兵经验。
    接下来又是清点缴获,苏莱曼汗在青海湖一战缴获宋军的粮草,至少有一半又被他遗弃在凉州城下,大概有三十多万石,加上后方源源不断运来的粮草,足够李现的大军安然无忧吃上足足两个月。
    整个凉州城外共计收拢了接近五万敌军的尸体,在凉州城南立起一座京观,层层叠叠的尸骨足足累了一丈多高,这是中原王朝宣示权威,震慑塞外蛮夷的首选手段。
    这座京观规模非常大,直到十年后,每逢夏夜,凉州城南都是绿幽幽的一片。
    凉州城下当场俘虏了五万多人,呼延灼又带回来十万多俘虏,整场战斗下来,共计十五万战俘,其中不乏各种各样的贵族和头领。
    李现留下贵族和头领,中亚各国有战后赎回贵族的规矩,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黄金,至于剩下的十来万人,李现大手一挥分了一半给了辽国,自己留下一万战俘作为打扫战场的苦力,其余的全部押送回京供工部调遣。
    辽国损失惨重,支援自己的三万皮室军在战斗的最后受到敌军绝对优势兵力的突击,战后清点仅剩一万三千多人,有了这些丁口,辽国的实力会迅速复原。
    汴京城还在修,南北和东西的官道工程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就是个天文数字,有了这些免费劳力,司马光估计要乐得合不拢嘴了。
    这才是战争应该的模样。
    任何人,都应该从战争中获得利益,如果不能获得利益,除非是抵抗侵略,那这种得不偿失的战争就根本没有发动的必要!
    此战宋军的损失一样惨重,边军损失接近十万,禁军战损三万多人,战死、失踪、被俘人员的统计繁杂无比,李现对于被俘将士倒没什么看法,反正他受伤我这七八千葛逻禄、回鹘、蒙古人的贵族和军官,一个人换宋军十个被俘人员,到时候还有结余剩下。
    十一月六日,凉州战后第三天,经过休整的宋军开始向西进军,于十一月八日抵达原胭脂山大营,经过侦查,胭脂山北的删丹城目前是做空城。
    敌军放弃了删丹城,全军集结在宣化府,静静等待这宋军的到来。
    在战场上失去了进取之心,是对战争前景极度悲观的表现,从地形上看,与长城连为一体的删丹城,远远比宣化府来的险要。
    换位思考,李现更愿意在删丹城展开对峙,蜿蜒的山丘地形,可以极大地限制宋军火炮部队的威力。
    既然敌军不要,那李现就笑纳了,此时他的兵力已经膨胀到一个可怕的地步,包括炮军在内,一共十一万禁军,八万西军,又占据了险要的胭脂山和删丹城,未战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而宣化府的敌军早已失去了任何进攻的欲望,只是在宣化府外挖了一条又一条深深的战壕,苏莱曼汗经过战败和沙漠的双重打击后,最终回到宣化府的残兵只余十万人,加上宣化府十七万人,共计不到三十万。
    而这三十万,成分愈加复杂——
    惶惶不可终日的蒙古人,心惊胆战的阿萨兰王,虎视眈眈的穆罕默德,汉王地位摇摇欲坠的苏莱曼汗!
    十一月十一日,将删丹城和胭脂山构筑成坚固要塞的宋军,终于开始全军西进,在宣化府东十里删丹河畔,扎下大营。
    胭脂山大营由千雄军领三万边军驻守,看护从凉州过来的粮道;果勇军领着一万边军驻守删丹城,刚好和胭脂山大营将粮道护在当中,两个要塞互为犄角,牢牢守护着大军后路。
    其余十万禁军和三万西军在删丹河边立下的前沿要塞,与胭脂山大营和删丹城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阵。
    此阵有前沿亦有后守,宋军进退通畅粮草无忧,正是由赞画部全权商议后进行的部署。
    与狄青不同,李现只是告诉赞画部自己的构想,至于过程中的行军、粮草军资的调配、各军防区和任务等等,全部由徐文定领着赞画部做出计划交由全军执行。
    文人的细腻与武将的灵敏果敢融为一体,赞画制第一次在战场上开始了精彩表演。
    十一月十五日,删丹河军砦竣工,此砦占地近两里有方,各军扎营地井然有序,校场、军医部、伙房、公厕、军械库、粮库、指挥中心等等无一遗漏,李现视察之后连连点头,这都已经赶得上后世的野战军营地了。
    好消息接踵而来,十五日下午,用于补充前期战损的三万禁军补充兵抵达了删丹河军砦,同行的,还有折继祖、种鄂、姚兕三员大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