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魔女》第二百三十二章夺位

娇宠魔女最新章节目录
   一切应该是风平浪静了。
    四王举事,以楚王的畏罪自杀,而告失败。
    完全与得益于皇帝亲手写的一份诏书,昭告天下楚王的恶行,一下引起了天下人震怒。
    这封诏书,上面列举了楚王十条罪状,而且每一条罪状,都有人证,物证,旁边还有详细的供词。
    如此一来,但凡读到这份诏书的人,不得不相信,楚王真是有悖人伦。
    这份诏书上面的第一条罪状,谋杀自己的父王,占有父王的歌伎。
    这一条罪状,罪不容恕。
    也是这条罪状,可以说是让团结在楚王身边的人,立刻失去了法理上的依据。
    老楚王是被自己儿子毒死的,这里有舞姬的证词,这位舞姬也的确是来自于楚王府。
    谋杀自己的父亲,只怕是在任何时代也难以被人饶恕。
    让天下间但凡有点良心的读书人,也绝对会背他而去。
    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而是他的王位来路不正,压根儿也没有得到过朝廷的承认,因为他一直冒用自己的父亲的笔迹上书朝廷。
    索性新皇帝便将从前楚王的笔记与现任楚王的笔迹来回比对,一并向天下公示。
    尤其是老楚王永字无勾,就算是一个外行人,经这么一提点之下,也能够分辨得出来。
    如此一来,他的王位都来路不正,还有哪个士兵敢冒天下大不韪,愿为他而战。
    这份诏书刚刚一公布,即刻传旨江南。
    如此一来,他好不容易招兵买马,刚刚召集了上万兵马,顷刻间,就离去了大半。
    而在背后支持他的那些豪绅,遇见这情形,马上就知道,事不可为,一个一个的,撤去了资助。
    随着他的封号被夺,这楚王也变成了一个伪王,名不正,言不顺,别说能招到名士了,就连那些普通的士兵,都纷纷丢了刀枪,盼他而去。
    如此一来,四个王爷举事就变成了笑话。
    浙王得知真相以后,马上与他脱离了接触,划清了界限。
    本来他就不想参与进来,如此一来,更衬他的心意,急忙给皇帝上书,表示自己完全是受胁迫,一切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得知了真相,完全摆脱了楚王。
    而且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亲自率兵攻打楚王府,将楚王那些铁杆人物,几乎都消灭了。
    如今的楚王府,已经被浙王的兵马,死死的围困。
    不单如此,由于皇帝已经废去了他的封号,江浙总督率兵,更是把整个楚王散落在外地的一些小据点,封地,全部夺了下来。
    如今的楚王府内,只有这楚王孤家寡人和他的一家人了。
    所以说是在外界的压力重重下,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只剩下死这一条路了。
    在楚王死后,他的头颅送到了京城,仅仅在楚王的人头到达京城的一霎那之间。
    鲁王与唐王,也相继自杀了。
    至此,四王举事,几乎在朝廷没有出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危机化解于无形之中。
    十天以后,浙王也被刺客杀死,当然这刺客,来历极为的神秘。
    而更让人难以琢磨的是,皇帝居然没有下令严查这件事情,而浙王的家人也保持沉默。
    短短半月之后,皇帝的又一纸诏书出来了,是将这四个王爷的封号全部被夺,永不续封。
    表面上来看,这完全是因为四王举事而让皇帝对他们深恶痛绝,但是仔细一想,那就是一个新的苗头出现了。
    这就是皇帝有意减少宗蕃的人数。
    这给了天下那些凡是姓朱的宗室子弟,一个严重的警告。
    意味着他们的王位,一旦被夺,就永远会消失了,而且将来,自己的王位是否能被世世代代传袭下去,已经成了一个未知数。
    这就让他们感到大为紧张。
    各地的王爷一个一个的都老实了下来,再不像从前,动不动就兴风作浪。
    如此一来,四王被废,他们的封地大都被散给了百姓,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大善事。
    同样也给本就沉重不堪的国库支出,可以少出一部分钱,用来供养这些寄生虫。
    紧跟着十天以后,皇帝又开始下令,这一次,一下免去了十个王爷的封号。
    意味着从下一代开始,他们的子孙将不能承袭王位,所获得的封地,想要保留下来,就必须按市价买回来。
    否则,他们手中的封地将大为减少,多余一部分的,就会重归朝廷。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可以说是眼花缭乱,又立竿见影。
    然而并没有哪个格成向皇帝提出过这样的建议,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身后或许另有一个高明的谋士。
    而这个高明的谋士,只怕是任他们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会深藏在后宫之中。
    她就是思雨。
    如今的思雨已然成了皇帝幕后的谋士,她的许多想法与皇帝不谋而合。
    任谁也没有想到,有关于这四王举事,一步步的条陈与照书都是起草于思雨之手。
    这几件大事办的十分的顺利,直接导致内阁,几乎都成了磕头虫。
    因为皇帝一旦将这些条陈,拿上来传至以沈易先为首的几位阁臣,看过以后,几乎都是大加赞赏。
    可以说他们想到的,皇帝也想到了,他们没有想到的,皇帝也想到了。
    不单要比他们想得全面,还要比他们想的更为详细,一步步行来,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有几次这几位阁臣都纷纷怀疑,是不是皇帝身后有哪位高人指点。
    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这一些条陈仅仅以皇帝的资质,是不可能想到的。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当中,这个皇帝也从来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之处。
    怎么他亲政以来,所显露的这些才能真是让人惊艳,也在他们惊喜之余对皇帝佩服的五体投地。
    然而皇帝也十分喜欢这样的享受,从这些隔尘的眼中他也能够分辨出来,他们确实是真心钦佩自己的才能,也对自己显露出来的这些能力佩服不已。
    虽然这些事情,在他的内心当中,他当然明白,这一切都是思雨安排好的,他只不过是代为传达而已。
    如此一来,他也越发的倚重这思雨。
    几乎将所有的政事都委托于她,这么一来思雨无疑的就加重了负担。
    一天那如山的奏折,就压得思雨喘不过气来,更不要说这两京一十三省,众多官员的奏疏,有边关的奏报,几乎事无巨细,她都得去看。
    随着沈二公子和慕少卿辗转了四个省份,就已经为大明追回了不少亏空的银子。
    这也使得空虚不堪的国库,渐渐有了一些盈余。
    天下的事情只要有钱那都好办,西北的乱民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虽然旱情还在加重,但是一大部分的灾民,基本都得到了救命粮,这也使得那些蠢蠢欲动的义军首领,无兵可募。
    虽然灾情还是严重,但好歹百姓的嘴里有了粮食,但凡有口吃的,是没人会去走上那造反之路。
    如此一来,各省的驻军完全可以撤回,又省却了一大笔军费支出。
    沈大公子的海运,正进行的有声有色,第四次,也是一次最大规模的出航,这次共有七艘海船。
    所载的五十万匹丝绸,还有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卖给西方各国以后,所获得的银子,上交给国库,竟然有一千万两整。
    仅此一项,就顶得上大明,将近八年的岁收,顿时觉得无比的富有。
    而且这还没算上,东南的江浙几省的赋税。
    这也使得,西北各地,一些穷困的省份,完全免除了赋税,那些受灾严重的地区,田地里已经颗粒无收,众多的青壮年,干脆就被编进了辽东大军中,用于抗争建真女奴。
    这对于他们来讲,也是巴不得的。
    当兵吃粮,又有军饷可拿,何乐而不可为?
    一时间,辽东的大军得以得到补充,饷银充足,盔甲齐备,完全可以发起一场战役,从女真人的手里收复失地。
    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短短不过几个月之间,原本是到处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大明,立刻面貌一新,展现着活力。
    皇帝明白,这完全得益于思雨的努力付出,更加对她宠爱有加,而这份宠爱,几乎无人能够代替。
    民间已经隐隐有一种传闻,那就是说,当今的皇帝要比他的父亲强的太多太多。
    其实这种话也不用明说,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到这其中的变化。
    但以沈易先为首的几个阁臣,对于皇帝突然展现出的这种施政能力,十分的惊讶。
    似乎好多事情,他都早已有了准备,也有了应对之策。
    而且这应对之策十分的高明,又十分的具有远见,不能不让他们怀疑,可能皇帝身边有一个极为了不起的谋士,只不过不为人知而已。
    随着第四次海船顺利归来,思雨也是赚得,盆满钚满,但很快她发现,皇帝身边的杨海,对于自己的诉求,似乎永远欲求不满。
    这不禁让她有些恼火。
    而且这个杨海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他的胃口好像越来越大,他不单单想要天香楼全部的股份,还想要思雨投在沈大公子那里的干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