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正道》正文卷0006你说的全对,那又如何?

大宋正道最新章节目录
   午时已过。
    从早朝到现在,群臣未进一点米水,早就饿的饥肠辘辘,却没有一人敢离开。
    让群臣在大殿等上两个时辰,自己跑去休息,在大宋历史上,就连徽宗这样公认的昏庸之主,也没有这样做过。
    群臣正等得有些焦躁,大殿偏门一声门响,赵桓终于又走了回来,坐回到龙椅上。
    看着高坐在上的赵桓,离得最近的李邦彦总觉得这位官家与往日有些不同,至于哪里不同,他又说不上来。
    不容李邦彦细想,赵桓已经开口。
    “以往都是朕听你们说,今日,朕想让你们听朕说说……”
    “在说之前,朕先立下一条规矩……”
    “在朕的话还未说完之前,若是有人胡乱打断,朕决不轻饶!”
    赵桓扫了众大臣一眼,眼神虽然平静,口气却是斩钉截铁。
    这时不仅是李邦彦,大臣都感觉到今日官家颇多奇怪之处。
    “自三皇五帝以降,千百年来,何曾听过亲赴敌营议和的君王?”
    赵桓缓缓开口。
    “说得好听些,是议和,其实不过是个求字……”
    “前番朕为了大宋江山社稷,为了汴京城的几十万百姓,自降身份,亲赴金营,去求那完颜宗望,结果又如何?”
    “金人百般慢待朕,轻辱朕,你们可又曾得见?”
    “若是以朕一人受辱,可以换得满城百姓的平安,换得大宋社稷的一时安宁,那朕倒也认了……”
    “可事实上,金人根本没有议和的诚意,不过是想以朕为要挟,来要我大宋的锦绣江山罢了……”
    “我大宋养士百余年,从来没有亏待过尔等读书人。古人云,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尔等自诩风流,常以国士自夸。如今君父受辱,尔等不但不为君分忧,反而逼迫朕躬,自投虎口……”
    “尔等扪心自问,如此行径,可当得起国士之名,可对得起读书人这三个字!”
    赵桓越说越快,一番话说得斩钉截铁,中间没有任何停顿。
    大殿里鸦雀无声。
    赵桓字字如刀,扎在他们的心口,一些正直的官员惭愧的低下了头。
    “是以……”
    赵桓满面严峻,口气中带着不容辩驳的决断,“朕已决定,不会亲往金营议和!”
    赵桓话音未落,殿中众臣除了少数几人,都已大惊失色。
    完颜宗望点名,要赵官家亲赴金营,否则就会打破城池,血洗开封城。
    官家赴金营求和,朝议几乎已成定论。
    谁想到,今日官家竟然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
    赵桓的话句句在理,根本无法辩驳,大家都很清楚。
    可是道理归道理,就算你讲的全对,那又如何?
    这世界上的事,如果都按照道理去做,哪里又会存在什么纷争?
    是以道理再大,也抵不过利益二字。
    “这个一向优柔寡断的官家,今日怎么变得如此强硬?看来是前番去金营,金人将他吓得狠了,今次说什么也不肯再去……”
    “说这么一番大道理,无非也就是贪生怕死而已……”
    张邦昌犹自低着头,眼中闪过一丝阴郁。
    他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退却。
    自己是议和的主力,在完颜宗望面前已经承诺过,赵官家会再次赴金营议和。此时赵官家出尔反尔,完颜宗望一怒之下,岂能饶的过自己?
    合议不成,不光是自己,这满朝的官员,又何能幸免?他们平日,可都是以自己马首是瞻的。
    “你一个人受些羞辱,总好过我们大家都去死……”
    张邦昌心中快速的盘算着,微微偏过头,看向身边同为议和派主力的枢密使李棁。
    李棁也正自瞧向张邦昌,眼中带着询问之意。
    张邦昌略一思索,收回视线,向一旁的左谏言汪伯彦使了个眼色。
    汪伯彦会意,略一犹豫,便站出了班列。
    此时,赵桓的语气已经稍稍缓和,正说到,“接下来,大家就议一议,哪位卿家替朕走上一遭,朕以为……”
    “官家,臣有话要奏……”
    汪伯彦没等赵桓说完,便开口道。
    自己的话被汪伯彦打断,赵桓没有立刻暴怒,脸色反而平静下来,双眼微眯看向他。
    “左谏言有话要说?”
    “官家,臣汪伯彥,有话要奏……”
    “此前官家一番言语,让臣深感惭愧。君父受辱,实属臣等无能,臣等实在惶恐……”
    “然圣人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番国难当头之际,满城百姓危在旦夕,大宋社稷危在旦夕,而金人所求,不过官家亲赴议和而已……”
    “臣还望官家以我大宋祖宗社稷为重,以满城百姓性命为重,暂忍一时之辱……”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只要假以时日,以官家之天纵英姿,我大宋朝廷上下同心戮力,定然能恢复祖宗的山河,重耀我大宋之荣光……”
    “是以,臣斗胆进言,请官家亲赴金营议和,为我大宋江山留取一线生机……”
    汪伯彦引经据典,一番话看似说得句句在理,主旨无非还是要赵桓亲去议和。
    群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汪伯彦的话。
    附议赵桓去金营的,也不全是贪生怕死之辈,大宋朝的读书人,还是有一些是有气节风骨的。
    他们之中也有些想为赵桓分忧,去往金营走上这一趟,哪怕就是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只是就算他们拼上性命,只怕金人连正眼都不会瞧上一眼。因为他们要的是大宋的官家——赵桓。
    “你的话说完了?”
    “枉你是读书人,如此曲解圣人之言,又有何面目以名教弟子自称?”
    赵桓顿了顿,又说到,“何况,就算是你说的都对,那又如何?”
    “朕是官家,朕不愿意听,便可以不听……”
    赵桓依旧平静的说道。
    众臣没想到赵桓会说出如此言语,脸上都露出忿忿之色。就连那些不主张他亲去议和的,都不赞同他说的话。
    大宋立国以来,便给了言官进言讽谏的权力。
    强如太祖,精如太宗,昏如徽宗,就算不喜言官的言语,最多也就是呵斥几句,没有哪一位当着大臣的面说出这样的话。
    这不是明摆着耍无赖么?
    赵桓的话,让他们觉得自己做为士大夫的自尊受到极大得伤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