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传》第四章:奔成都

三国末传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章:恨诸葛众司马设下毒计,柏松林魏源救美奔成都
    “冯吉……冯吉去了?”司马懿躺在卧榻之上,扯着嗓子问道。此时的司马懿已经显得是形销骨立,出气多进气少,似乎眨眼间就要撒手人寰了。
    司马师挥了挥手,顿时四周的侍卫侍女全部退将了下去,而后他便与司马昭一起跪坐在了床榻之前的几案之后,轻声回道:“父亲放心,冯吉已经去远了。”
    “派人盯着,还是小心一些的好。”司马懿缓缓的坐起了身子。
    “父亲放心,孩儿已经安排了。”司马昭躬身答道。
    “那就好。”司马懿道:“你俩需记住,万事需谨慎,稍有不慎,我司马家族即有灭门之祸。”
    “父亲,”司马师道:“如今宫中已经排三次御医来探听父亲病情了。可见势已危矣。为何汝不许吾联系旧日属下武将以图自保,如今形势,几可是人为刀殂我为鱼肉矣。”
    “为时尚早,”司马懿道:“如今联系旧日属将,虽勉强可自保,但势必要与那曹爽重现那李傕郭汜洛阳之乱,虽最后我司马氏能够胜出亦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矣,彼时吴蜀若趁机来犯,徒为其做嫁衣耳,吾司马懿怎能行此不智之事。”
    “唉!”司马昭恨恨的一拳砸在茶几之上,道:“只可惜那诸葛村夫不争气,死的太早,不然我司马氏何至于有今日!?枉费父亲曾不顾声名,饶其性命!”
    “咦——?”司马师惊异道:“父亲何时曾饶过那诸葛孔明之性命?吾怎不知?”
    司马昭瞄了司马懿一眼,见司马懿没有什么动静便解释道:“吾也是在近期乐师在演奏《高山流水》曲目时候才想到,那诸葛孔明当时坐在西城之上所弹奏之曲正是伯牙之《高山流水》,当时明帝(曹叡)尚在,那诸葛孔明分明是在告知父亲子期若亡,伯牙亦命不久矣,想到这些孩儿便已知晓父亲当时听出诸葛孔明的弦外之音,于是假装中计,放了那诸葛孔明一码。”
    司马懿叹息道:“其实,当日吾有五成把握那西城之内实为空城,而另外五成则是诸葛孔明埋下伏兵。后来辨明那诸葛所弹之曲为《高山流水》后便不由得打消了强攻西城的念头。如此想来那诸葛孔明果然是技高一筹。只可惜,人无害虎意,虎有噬人心,我虽无杀诸葛之意,可那诸葛孔明却有害吾之心,他早死也好,此人多智近乎妖,吾不如也,若长期与之对阵,迟早会折在他的手里。”随后警惕的注视着二人,吩咐道:“此事日后休要再提起。”
    石马师、司马昭二人急忙应下,而后石马师道:“如今那诸葛村夫已死,吴蜀二国已暂时没有犯魏之意,指望外敌解我司马氏当前困境看来是行不通的了。”语毕不由得郁郁的再案几之上砸了一拳。
    “不,还有一处。”司马懿凌然道:“还有西北羌人。去岁草原大旱,羌人入不敷出,刚熬过严冬正是羌人最为青黄不接之时,吾料定羌人必定会在大雪融化之后前来犯魏,只是羌人羸弱,难当大局,吾略施小计便可使得羌人不得不投靠西蜀以脱此困境,在此之前,只是有一人必须要死!。”
    “是谁?”石马师二弟兄顿时严肃起来。
    “西蜀之相,费祎也。”此时在房间里一个少年的声音响起。
    “谁?”“是谁?”“何人?”屋内三人顿时大惊失色,司马师更是直接跳起身来,拉出了腰中的宝剑。
    此时,有一个少年从司马懿的卧榻下方钻出,却是司马懿最小的儿子司马锐。司马懿伸手止住司马师道:“锐儿因何在此?”
    司马锐躬身道:“孩儿原本在父亲房中读书,至后来孙胜来访之时,父亲急急躺下,孩儿避之不及,唯有躲在榻下藏身,方听父亲所言,忍不住插嘴了一句,望父亲莫怪,二位兄长海涵一二。”
    司马懿笑道:“即是锐儿,不妨事的。”随后脸色一正,道:“此间之事休要对外提起,切记。”
    “回父亲,孩儿醒的。”司马锐答道。
    “司马师,”司马懿又再次沉声道:“府上护卫一直归汝统领,如今此次幸好是锐儿在吾之榻下藏身,如若换成刺客之流,吾又当如何?”
    司马师顿时汗流浃背,躬身跪下道:“父亲教训的极是,孩儿定会谨记此教训。”
    司马锐躬身道:“父亲切勿责怪大哥,因府中护卫均知父亲宠溺孩儿,不对孩儿有所提防,故而孩儿才可隐于榻下,如换成刺客之流,怕早就被众护卫擒拿了。”
    司马昭亦躬身劝道:“父亲,锐弟所言有理啊。”
    司马懿这才脸色略有好转,斥道:“下不为例。”而后转向司马锐道:“锐儿刚才提及蜀相费祎,却是为何?”
    司马锐笑道:“父亲在考校孩儿了,如煽动羌人作乱,首杀者必须是费祎,那费祎此人,首擅内政,如羌人作乱,那曹爽会立即派兵镇压,想那茹毛饮血之辈怎能抵住我大魏虎狼之师?届时羌人如不能抵挡,唯有向外求援,吴国偏远,是以唯有向蜀求援而。”
    司马锐说到这里,司马昭眼睛顿时一亮,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而司马师却不解的问道:“这与杀费祎有何关系?”
    司马昭笑道:“吾试言之,若羌人向蜀求援,若费祎在,则羌人必无法归蜀而得保,若费祎不在,羌人必归蜀矣。”
    司马锐笑道:“二哥所言甚是,如羌人向蜀求援,若费祎不在,则蜀人必要求羌人入蜀,若费祎在的话,其必阻止羌人入蜀。”
    司马师奇道:“羌人入蜀,岂不是更增加了蜀国的力量?费祎在岂不是更好吗?”
    司马昭答道:“羌人入蜀,从短期看的确是暂时增加了蜀国的力量,若从长期看则有二弊也,一羌人为牧人,生活习性与蜀人截然不同,短时间在一起此矛盾很难显示出来,但长期居住在一起羌人蜀人之间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届时我们再趁机挑拨一二,蜀地之羌人即可为我所用矣。二则是诸多年来,逢魏国对南用兵,羌人每每在后方捣乱,若羌人入蜀则此隐患全消矣。
    司马懿拍案大笑道:“正是如此,羌人入蜀还有第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转移曹爽那蠢货的视线,我司马氏暂时无忧矣。“
    司马师愤愤的道:“话虽如此,可就这样需要忍那曹爽到几时?”
    司马锐笑道:“吾观蝮蛇捕食,必先将身子盘起浑身之力凝成一线,不发则已,一发必至全功。如今我司马氏就是盘起来的蝮蛇,静待那曹爽犯错之时。”
    司马懿笑道:“锐儿所言极是有理,不过举凡蛇类必有七寸之处,汝可知那曹爽七寸之处为何?”
    司马锐笑道:“父亲欲考我乎?曹爽之七寸,不在军中,而在宫中耳。”
    司马懿指了指司马师、司马昭二兄弟,扶案大笑道:“司马氏有锐儿,又有汝二弟兄一文一武协助,百年无忧矣。”
    顿时,司马师与司马昭亦大笑了起来,但志得意满的司马懿却没有发现司马昭的眼睛中那一闪而过的厉色……
    “金尚,马上就要穿过这柏松林了,穿过这林子后我弟兄二人即可转向武阳郡的官道,与为兄这一路风餐露宿,可后悔否?”魏源边走边指了指前面的柏松林笑道。
    “大哥说哪里话来,吾已立誓生平只随大哥一人,莫说是这小小问题了,就是刀山火海又算得了甚!”牛芒笑道:“只是大哥心肠太软,临走之时将马匹送给了王叔做拉车之用,否则你我弟兄还可以再快一些。”
    “我弟兄二人前去投军,前途未明,不知何时才能回返,王叔素来身体羸弱,有匹马代步做事总是方便一些。”魏源笑道。
    “那是,不过你我二弟兄没有了马匹代步,那不方便之事就落给我俩了。”牛芒有些埋怨道。
    “这也好办,听人说在这官道附近有大虫出没,你我弟兄将其捉了,取其皮再换两匹骏马便是。”
    “有大虫?嘿嘿,这次大哥应该让给我了吧?上次那只黑熊不待我赶到大哥便将其制服剥皮了,恨的我手心都痒痒。”牛芒顿时眼睛中冒出精光,摩拳擦掌恨不得大虫立刻出现在面前。
    “归汝也可,不过到时切莫再唤为兄帮忙。”魏源打趣道。
    牛芒顿时脸色一红,幸得他本身就黑,脸色稍微红上一些也看不出什么。牛芒愤道:“上次皆因那匹恶狼太过狡猾,趁吾正在捕杀其同类时无声无息在吾之背后咬住吾肩胛之处,否则其安是我对手耶?”
    “吾明白,阿父常说金尚之勇现已经不亚于军中悍将也。”魏源笑道。
    魏源与牛芒二人皆是身背弓镞腰悬利剑一边穿梭在山林之中一边聊着。
    魏源埋葬了过世的袁名后感激于袁名的养育之情教化之恩便决意完成袁名的遗愿,着手调查出长沙之事的根源。思前想后之后便决定去武阳郡投军,这是他目前想到的唯一可以查找出魏延长沙之事根源的方法,魏源的目的很是简单,便是投军尽可能的多立功勋,后逐渐接触到现如今诸葛丞相的唯一弟子姜维姜伯约,魏源坚信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人知道长沙之事的始末缘由的人必是姜维姜伯约无疑。至于郭德之事如若遇到且查实郭德当日真的叛了魏延的话,魏源也不介意顺手斩杀了他。可在他临出发之际牛芒跟来,死活要随之一起,二人遂结为异姓兄弟,一同前往武阳郡投军,临行之时,魏源散尽家资尽数赠送于相邻,最后连行脚的马力也赠送了出去,牛芒虽然略有不舍,却也不好出言反对。
    正在二人即将走出密林行上官道之时,忽见官道之上尘土飞扬,一辆马车呼啸而至,见到二人却是没有丝毫的停留之意,直直的奔向二人而来。
    牛芒大怒,纵身上前,一把拉住那鞍马笼头,直将那马嘞的原地前足抬起稀溜溜直叫,但却是丝毫不能挣脱,整辆车也晃了几下几欲扣翻在地,但终究还是停了下来。
    牛芒怒骂道:“直娘贼,欲取汝家乃翁性命不成?还不速速滚下马车让吾拗断汝之脖颈!”
    魏源望去,只见驾驭马车之人乃是一年方二八之少女,只见其其身形纤细,着一白布长裙,一手紧握缰绳,而另外一手却是拿着一马鞭,神情慌张。
    魏源正准备开口询问之际,只见那少女急急哀求道:“二位壮士救我,后有魏国奸细追杀来此。”
    而在此时,官道之上一连五骑同时奔至,停滞在马车之前。马上五人皆是身着青衣,手拿利剑悬于空中。为首之人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