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第二百零二章信任

谋明最新章节目录
   越是聚堆,他们就越容易遭遇更狠厉的攻击。
    客兵下意识的开始后退,希望是别人面对那些滴血的枪尖。
    这是相当不妙的信号。
    闵元启看到了,姚文谦和刘之幹等客兵将领自然也是看到了。
    客兵中军连续派出塘马,摇动旗号,接着便是右侧传来轰隆隆的马蹄声。
    八百多骑兵从右侧,在千户所城下不到半里处突击出来。
    由于战场太过狭窄,骑兵在冲击出来的时候还连续和自己的军队撞击到一起,有几十人的客兵被骑兵撞击,口喷鲜血,倒地身死。
    甚至是被战马群踩踏成泥,开始被踩踏的人还能惨叫,后来就是一点儿声息也没有了。
    刘可成不为所动,他身披山文甲,这是铁鳞甲中的佼佼者,在唐时便是成型,成为唐会要中十三种制式铠甲之一。
    当然唐时最好的还是明光铠,制造工艺更复杂,也更为牢固精良。
    只是在大明山文甲已经是铠甲中的顶尖存在,山字条纹般的甲叶堆叠而成,配上兜鍪和顿项,护臂,护心镜,加上甲裙铁网靴,还有铁面具和铁手套,几乎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铁甲整体。
    刘可成没有戴铁面具和铁手套,其余套件是基本上齐备。
    这样一来几乎能防御一切冷兵器的伤害,但刘可成内心却还是充满担忧。
    适才火铳打放时,他亲眼看到头戴铁盔的人被打裂了脑袋,脑浆和血水撒落一地。
    火铳子弹击中铁甲,足以造成致命伤害,子弹会穿透打凹铁甲甲叶,进入人体后搅动,使披甲人受到不逊于无甲者的伤害。
    火器盛行之后,明军不太重铁甲而重绵甲的原因之一便是如此。
    防御火器经过千锤百炼的绵甲反而更胜一筹,这也是辽东明军那些粗劣火器对女真人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
    刘可成心中大为后悔,原本以为只是一场随性的战事,根本不必放在心上。
    结果这几天来骑兵大为狼狈,也暴露出骑兵训练不精的短板。
    这个责任肯定是结结实实的落在刘可成自己身上,回去之后怕是要面对大帅的怒火。
    这些骑兵并不全是家丁,但哪怕不是家丁,训练和装备还有待遇也都是极其优厚。结果面对几十个旗军游骑却是狼狈至极,说明平时的训练都是敷衍了事,这叫刘泽清知道了,定然是大为愤怒。
    不过现在刘可成已经不太担心这些事,他担心的是左手侧城池上的火炮,隔一段时间那火炮就打放一次,右侧的火炮也是一样,有炮弹已经落在不远处的空地上,打的泥块草根四处飞溅。
    若是落在人的身上……刘可成打了个冷战,感觉不寒而栗。
    还有火铳,一旦打穿铁甲,受创必重,就算挺过来事后也会伤口感染而死。
    心腹要害中了子药是没救的,不象胳膊腿,还能用截肢的办法解决,或者挖肉疗毒,还有一丝生机。
    刘可成在大军中与闯贼交过手,看过那些中了火铳和被火炮打中之人的下场。
    想的越多便越是畏惧,不过此时也没有办法后退,刘可成冷着脸,率着自己的骑兵部下,疾驰而行,往旗军军阵的侧翼冲击而去。
    正面不利,现在唯有用骑兵冲击侧翼的办法了。
    大股骑兵行进之时威势极大,踩踏地面之时有山崩地裂之感。
    若是能令骑兵在侧翼游弋冲击,抛射箭矢,或是不停牵扯,扰乱敌人阵脚,收效当然是比直接冲击更大。
    刘可成部的骑兵严格来说就是轻骑,只有少量人披甲,多半的人最多就是一身布甲,绵甲,或是皮甲。
    战马都并未披戴马甲,这样的骑兵只能算是轻骑兵。
    换了唐宋之时,这种轻骑只能截敌粮道或是在侧翼骚扰,若是在两翼抛射弓箭,不停的骚扰游击,以配合主力步兵或是重骑兵来破阵。
    事实上在唐宋时骑兵战打的便是重骑兵,唐初至中期之前,承北魏和东齐西周的余烈,也就是中国古典骑兵发展最高端之时,具甲铁骑水准最高之时。
    马有面帘到寄生的全套马甲,披上之后防护力极为出色。
    再配上精于骑射,马上技战能力超强的鲜卑骑士,东西两魏在洛阳等处血战时,动用的都是大量的具甲铁骑。
    不管是东魏还是西魏,每个骑士最少都有一两匹从马,每一次骑兵战事,损失的战马都是以万匹来计算。
    这种昂贵的打法主要是鲜卑骑士原本就出身草原,他们和当时雄霸草原的柔然部有合作也有竟争,但获得战马的渠道相对容易,鲜卑人建立的六镇原本就几乎是在河套和草原区域,放牧战马和骑战之术原本就深植于其根底。
    到了唐时就是鲜卑血脉融入了汉人军将世家,形成了所谓的关陇武勋集团。
    也正因如此,唐军骑兵的战斗力极高,在早期和武后扰乱边防之前,多半就是关拢世家和关中的府军包打突厥和吐谷浑,压制契丹。
    到了中期之时,世家腐化,府兵制也不适应边郡常年进行的战事,骑兵开始轻装化,也任用更彪悍和更适应轻骑兵战法的胡将和胡兵。
    到了唐末和宋初,金人的铁浮屠就算是中国甲骑的绝唱,蒙古人也是重视重骑兵,但他们更擅长的还是袭扰和拉瓦战术,他们的骑术更好,更适合轻装重箭袭扰敌人,通过不停的拉扯骚扰削弱敌人,布长围来围点打援,蒙古人打的更高明,骑兵战术运用到了极致,但并不是说他们就是重甲骑兵的高峰,事实上并非如此。
    至于眼前刘可成所领的骑兵,和华夏骑兵的高峰这种字眼肯定是无缘了,他们应该算是文明低谷中的代表。
    既没有汉军的坚韧和对蛮夷的技术代差,也没有北朝时铁衣骑士寒光耀眼的冰冷决绝,和唐军的辉煌大气,只有杂乱无章。
    简单来说就是一群能骑马挥斫的低端骑兵,连在马上骑射都办不到。
    若是北方的九边骑兵,勤练武技,马上骑射和斫砍的本事过关,又有精铁兵器和披甲,这样的骑兵对付那些草原上的牧民倒是够了。
    特别是小规模的骑兵战,嘉靖之后蒙古信奉喇嘛之后战斗力持续下跌,千余人的明军能在几万人的蒙古部落中横行,穿梭砍杀之后再成功回到驻地。
    蓟镇,大同镇,还有辽镇都有小规模穿插骑兵战的经验,几百人到几千人的战斗中,明军骑兵对北虏的胜率还是很高。
    但若是北虏聚集起十几万二十万骑,小规模的明军骑兵就完全不是对手了。
    哪怕蚂蚁多了也能咬死大象,何况牧民再衰退也是能骑马射箭,十几二十万人聚集在一起,大小台吉们有自己的脱产亲军,聚集在一起也是不可小视的军事力量。
    林丹汗在崇祯年间被皇太极从辽东地方撵到土默特部,结果还能攻掠大同榆林,击败当地明军,烧杀抢掠,杀害抢掠边民几万人。
    只能说明军骑兵战法太废物,在三大势力中算是最为垫底的存在。
    眼前这股骑兵看着威势惊人,其实攻击力相当孱弱。
    但刘可成还是充满信心,他只知道骑兵对步兵有先天的优势。
    冲击,迂回,再突击,砍杀步兵,战事不利也能脱离战斗,步兵总不至于用两条腿追击骑兵吧?
    在充满信心之下,刘可成在接近百步距离时,做了一个冲击的手式。
    旗帜摇摆,骑兵们呼喊起来,放平骑枪,长刀,长戟等长兵器,或是将腰刀等短兵器抽出来横放着。
    眼前是一队队旗军步卒,骑兵们呼喝着冲杀了过去。
    “不要慌。”沈亮带着麾下所有的火铳手旗队,从战线上撤下来之后,他早就在右侧等候着,看到骑兵冲击而来,沈亮大步站在阵前,仍旧是腰背挺直。
    见识过登州之战千骑万马大阵势的沈亮,还真未将眼前这几百骑兵看在眼里。
    才跑了几百步远,骑阵就歪斜的厉害,整个骑阵厚薄不一,快慢不等,先头已经只有几十步距离,后阵居然还在二百步外,能把骑阵拉扯成这般模样,也是相当出色的指挥了。
    辽镇骑兵哪怕不敌女真,骑阵也不会弄成这般难看不是?
    沈亮内心充满鄙夷,不过在指挥战术上却是没有丝毫懈怠轻视。
    一百五十多火铳手完全摆开成一字阵列,刚刚考虑到火铳质量良莠不齐,不到近距离打放不会收效,所以也是一字摆开击发一次就后撤了。
    这一次对抗的是骑兵,骑兵速度更快,冲击过来的过程极短,能成功打放一次就不错了。
    在和东江骑兵对抗时,东江兵熟悉后金兵的战法,骑兵在火铳正面和侧翼牵扯,登镇的火铳手数量不少,质量也不差,还经过葡萄牙人的训练,但在这样的骑兵战术之下也是很快被牵扯崩溃,铳手随意放铳,东江兵待火铳兵阵列崩溃,打放几轮后才开始真正冲击。
    登州镇兵和那些坚韧凶悍的东江兵相差很远,几轮攻击后就直接崩盘了。
    沈亮回顾以往,双眼越发明亮起来。
    登州各营主将良莠不齐,孙元化用心在铸器上,驭下之道实在平常。
    各营的装备,训练,都是差强人意。
    那一次的惨败和在尸堆里脱身的经历如烙印般的烙在沈亮心灵深处,而在此时此刻,他身边的部下和伙伴都是用严格一致的标准训练出来,相比在登州镇时,沈亮地位更高,但这不要紧,他内心的强大和自信,源于对袍泽伙伴们的信任,和其它任何事无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