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伤感文案最新章节目录
请给成功一个方向
只要你找准自己的卖点,抓住契机不断地改变自我,重塑自我,你就没有理由不成功。
他是当地一所很有名气的高中的高才生,因为经济原因辍学了,之后应聘到一家小有名气的报社当记者。但两年后,他却发现自己不适合当记者,也确实没有做出什么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自然成了第一个被裁员的对象。
一天,他来到一家豆浆铺,一脸茫然地坐在餐桌前思索今后日子该怎么过……桌上的豆浆早已凉了,铺子里也已经没其他顾客了,但他还坐在那里。这时,开豆浆铺的老人走过来问他:“先生,你还需要什么服务吗?”他抬头看了老人一眼,觉得他慈眉善目,就对老人说:“我想找个人说说话,你愿意陪我坐一会儿吗?”老人便在他的对面坐了下来,足足听他诉说了半个多小时后说:“我只是一个卖豆浆的,除了会制作豆浆,其他的也懂得不多,我就跟你说说这豆浆吧。豆浆原本由黄豆磨成,而磨成豆浆的黄豆其实大多是我在市场上没卖掉的,于是我把它磨成了豆浆。一大半豆浆卖出去了,我又把剩下的豆浆做成豆腐,让老婆拿到菜市场上去卖。那些豆腐也不可能全部卖完,于是我再把剩下的豆腐腌制成腐乳。经过多次变换,最终我把黄豆变着法子全部销售出去了。其实,我的黄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改变,我只是在销售的时候让它们改变了面目而已。”
听了老人的话,他豁然开朗。是啊,黄豆都可以变成豆浆、豆腐、再变成腐乳,自己怎么就不知道变一变呢?此后,他曾辗转于多个行业,当过报纸投递员、焊机销售员等,但他觉得那些都不是自己的理想。再后来,他也当过某文学杂志的编辑,但他同样觉得那于自己的理想还只是打了一个擦边球。最后,他拿起笔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几十年后,他因为《修道院纪事》、《里斯本围困史》和《盲目》等作品而享誉世界。他就是葡萄牙籍着名作家、1998年诺贝尔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
拒绝是最好的尊重
在战国时期的时候,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和张仪选的专业都不是热门的儒家、法家等专业,而是一门比较偏僻的专业——纵横学,因为他们明白在战乱年代,纵横学才是最适用也是最好就业的一份工作。
苏秦很快就学成出师了,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后,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六国合纵,达到了职业巅峰的苏秦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而纵横学也成了当时的热门专业。就在苏秦达到职业巅峰的时候,这时候张仪也从鬼谷子那儿毕业了。刚刚毕业的张仪开始找工作了,由于经验不足因此找了很久依然没有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毕竟谁也不放心把一个国家的未来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张仪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已经名满天下的师兄苏秦。
张仪很快就来投靠苏秦,张仪想苏秦肯定会看在师傅鬼谷子的面上给自己安排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可是让张仪没有想到的是苏秦却对自己很是冷淡,不要说是安排工作,就连面都没有见到。到苏秦府上的张仪苏秦只是让管家把张仪和下人安排在一起。
张仪刚开始的时候想也许苏秦是有别的用意,也许是在考验自己,于是张仪就坚持了下来。可是让张仪没有想到的是在一次宴席上,张仪第一次见到了苏秦,可是张仪却被安排在了最后面,只能远远的看到苏秦。
就在这次宴席正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位宾客突然大叫起来,原来他随身佩戴的一块玉突然不见了,而这位宾客就坐在张仪的旁边,于是所有的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张仪的身上。张仪百口莫辩,而下人并不知道张仪是苏秦的师弟,于是很快张仪就把捆绑起来,暴揍一顿。
张仪躺在柴房中养伤的时候,苏秦派人传过话来说道;像张仪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沦落到要靠朋友来举荐才能有一份工作,那么他宁肯不去举荐他,而且他也不会再收留张仪了。张仪对此很是愤怒,没有想到苏秦对自己是如此的无情,张仪发誓一定要让苏秦对此付出代价,于是张仪在苏秦一个门人的帮助下来到了秦国。
由于当时六国的合纵让秦国很是忌惮,而张仪的到来则更是是让秦惠文君很是高兴,尤其张仪的破解六国合纵的连横大计更是让秦惠文君喜出望外,张仪很快就得到了秦惠文君的重用。果然在经过秦惠文君和张仪的努力下,在十几年后,苏秦苦心经营的六国合纵都被秦国瓦解了。
这时候的张仪很是得意,他终于报了多年以前的仇,可是让张仪没有想到的是陪同他一起来的苏秦的门人告诉他,那时这一切都是苏秦有意为之,苏秦知道张仪的才能远远在他之上,所以他不希望张仪在他的庇护下而失去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于是苏秦才在那么多人面前羞辱他,而被张仪视为奇耻大辱的那次玉的事件也是苏秦安排的。但是苏秦并不是不帮助张仪,而是一直默默的帮助他,陪同张仪前往秦国的那个门人就是苏秦特意安排的。
张仪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苏秦的拒绝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如果没有苏秦的拒绝,那么自己则永远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敢于蛇吞象
岁那年,他随父亲从上海移民到了美国纽约。之前,他一直以为美国是人间的天堂,但真正到了这儿,他才深刻地体会到,这只是苦日子的开始。由于不会英语,他被迫从三年级降到了一年级;由于父母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收入十分低下,他常常饱一顿、饥一顿;由于他是黄种人,在学校饱受白人的歧视,这让他承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不过,小时候经历的种种苦难,磨砺了他钢铁般意志,让他养成了坚强、独立的性格。
从皇后学院毕业后,他没有选择进一步深造,而是直接进入了社会。因为他不喜欢美国的传统教育,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父母不再对他抱任何大的希望。尽管如此,他仍想干出一番事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不久,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电子研究实验室谋得了一个程序员的差使,虽然只是打打下手,但他却干得十分认真,并对编写程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钻研,他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艺。随后,他果断地离开了哥伦比亚大学,来到了标准数据公司,专门从事软件工作。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他突然萌生了一种创业的念头,他想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
年春天,期待已久的机遇终于降临了,瑞士一家名叫CA的国际软件公司想在美国寻找一个代理,推销他们生产的大型计算机软件。可是,由于这种产品的前途未知,找了好几家公司合作,都未来达成协议。在这种情况下,他自告奋勇,揽下了这个活,与另外三位朋友合伙成立了CA国际软件公司,挂靠在瑞士CA公司之下,成为其子公司。
最初的创业之路是艰苦的,在曼哈顿麦迪逊大街的一间办公室里,除了一张招牌、两台电脑、四个人以外,其它什么都没有。为了支付房租,他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为大楼的休息厅铺地毯、在走廊中挂镜子,以此赚取外快。公司的条件虽然不尽人意,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创业的决心。通过市场调查,他惊喜地发现,虽然微软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独占鳌头,但他们经营的主要是PC机的操作系统,而未涉及到企业管理软件在大型机和客户机服务器运用领域,这无疑为他公司的生存预留了一定的空间。于是,他抓住这个契机,迅速占领了市场,将客户发展到了200多家。
时间一晃就是四年,他的CA软件公司在美国已小有名气,从中也赚到了不少钱。可是,他并不满足于这小小的成就,作为一名软件制造商,他深知,美国有名的软件公司很多,在这个竞争惨烈的IT行业,不是被别人吞并,就是吞并别人。要想长期生存下去,只有壮大自己的实力,成为像微软那样的巨无霸,将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为了摆脱别人的控制,拥有自己独立的软件公司,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280万美元买下了瑞士的总公司(并于次年成功上市),实现了蛇吞象的伟大梦想。此举在纽约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让业界人士刮目相看,都不敢小视其实力。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吞下了第一只大象后,他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利用公司发行的股票,先后收购了二十多家著名的软件公司,如:公司,公司,ADR公司,公司,公司,ASK集团等,迅速从一个一文不值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软件开发商,与微软公司双雄并立。
这个传奇的风云人物就是有着IT铁汉之称的国际联合电脑公司(CA)的创始人王嘉廉。虽然他的个人资产不及比尔·盖茨,但在提到IT精英时,人们总习惯将王嘉廉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王嘉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蛇吞象的雄心壮志,敢于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即便你一无所有,也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