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枭途》正文卷第三百一十七章朕算是对得起大宋的列祖列宗了(求订阅!)

大宋枭途最新章节目录
   蔡仍是把辽东的军民全都撤走了,但并不是说,蔡仍在燕云什么人都没留。
    蔡仍在燕云留下了四张网——前情卫、中情卫、后情卫以及内情卫各在燕云地区留下了一支情报网。
    事实上,随着这几年的发展,随着蔡仍在情报系统上不留余力的投入,随着蔡仍不控制他们之间相互渗透,前情卫、中情卫、后情卫,也包括内情卫,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这四支情报系统均在向监视整个大宋地区、整个西夏地区、整个金国地区、整个辽东地区发展、向世界各个角落蔓延,而且,它们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相互监视。
    而这四支情报机构所编织的情报网中,自然是以辽东所控制的区域最为密集,这其中也包括辽东曾经控制的燕云地区。
    因此,蔡仍对燕云地区所发生的事了如指掌。
    得知大宋对金国采取软弱的外交政策之后,蔡仍不禁摇头,他心道:“这么软弱,怎么可能避免靖康之耻?”
    蔡仍觉得自己回到燕云、回到中原的日子应该不会太远的。
    蔡仍派人通知吴玠,尽快将那十万将士带回来,辽东需要他们。
    倒是大宋,没有催促吴玠他们赶紧离开蓟州。
    这不是大宋对吴玠他们这十万金吾军有什么想法。
    而是,大宋不愿意恶了蔡仍,而且他们也相信蔡仍不会一直占着蓟州不走的——蔡仍已经将整个云地和包括燕京在内的绝大多数燕地全都给了大宋,是不可能占着蓟州不给大宋的,这是大宋上下一致的看法。
    另外,跟李纲等人预料的一样,因为蔡仍将燕云给了大宋,避免了汉人自相残杀,蔡仍在汉人当中的威望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现在几乎所有汉人都在赞扬蔡仍的高风亮节,不少文人甚至用诗词歌赋来称赞蔡仍。
    这里得说一句,蔡仍让燕云之所以传得如此之快,除了有辽东宣传部宣传的原因,其实也有赵宋的文人刻意宣传的原因——赵宋的文人将蔡仍捧成了一个深明大义的汉人,企图以大义、以道德来束缚住蔡仍,让蔡仍不要来侵犯他们大宋的疆土。
    不得不说,这些文人的做法虽然幼稚,但也反应出来了他们对大宋的热爱。
    这也让蔡仍看出来了,现在的确不是伐宋的时候,他这一步可能是走对了。
    话又说回来,走对了也好,走错了也好,这一步,他都已经走完了。
    而开弓没有回头箭。
    因此,蔡仍索性就走得潇洒一点,然后一边密切关注各方的动态、一边经营自己的的势力。
    七月中旬,吴玠率领十万大军回到了辽东。
    蔡仍将吴玠他们这十万大军全都调到北方固防。
    如此一来,辽东的局势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在这种情况下,蔡仍终于举办了自己的登基大典,正式建立辽东国。
    与此同时,蔡仍也正式任命官员。
    简单罗列一些: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纲。
    参知政事:赵鼎。
    尚书令:宋江。
    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康伯。
    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企弓。
    观文殿大学士:吴用。
    保和殿大学士:陈箍桶。
    枢密使:陈遘。
    知枢密院事:林师益。
    参知政事:方琼——他早前对蔡仍有恩,就是他提议增强蔡仍的实力,用以壮大京军、抗衡西军的。在交割燕云的时候,蔡仍怕他被赵佶秋后算账,特意将他要来。
    同知枢密院事:耶律大石。
    三司使(计相):赵开。
    御史大夫:陈公辅。
    左司谏:刘彦宗。
    右司谏:郑知常。
    吏部尚书:李光。
    吏部侍郎:郭永。
    户部尚书:张悫。
    户部侍郎:高履。
    礼部尚书:萧昂。
    礼部侍郎:郑克永。
    兵部尚书:刘子羽。
    兵部侍郎:李石。
    刑部尚书:包康。
    刑部侍郎:金富轼。
    工部尚书:颜顺。
    工部侍郎:萧容。
    宣传部尚书:李未。
    教育部尚书:朱伯良——在交割燕云的时候,蔡仍将自己的老丈人朱伯良一家也要了过来。
    农业部尚书:吕将。
    交通部尚书:胡世将。
    商业部尚书:王守成。
    鸿胪寺卿:赵良嗣。
    江鸿寺少卿:呼延庆。
    以上这些,就是辽东王庭的基础。
    当然,这只是部分中央大员,还有一些中央官员就不一一列举了,地方官员也不在其中。
    从蔡仍的设置上,不难看出,蔡仍主要是以宋朝的管制为架构的。
    不过,这其中,蔡仍又做了不少改动。
    首先,蔡仍将宋朝已经名存实亡的中书省给拿了出来,而且,不仅如此,蔡仍还打破了中书令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的故状,将中书令给了宋江。
    蔡仍这么做,当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要突出政治部的重要性,他甚至将政治部提到了几乎相当于门下省的高度也就是宰相的高度——其实,蔡仍这就是在变相的实施党领导一切,凸显他推行的纲领的地位。
    另外,蔡仍在原有的六部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五部(即:宣传部,教育部,农业部,交通部,商业部)。
    这五部,既是分宰执们的权,防止他们权力过大,也是接下来蔡仍施政的重点。
    换而言之,蔡仍准备发展宣传、教育、农业、交通、商业。
    除此之外,蔡仍还准备推掉高丽的北部地区,完成辽东的统一。
    不过——
    因为自己刚占领高丽南部地区,需要先解决民生的问题——蔡仍得先保证,自己治下之民不会因为战争而活不下去,自己的辽东政府不会因为战争而发生政变,才能发动战争。
    所以,蔡仍准备再等等,等秋收结束了,大家手上有粮心中不慌了,再去平定高丽的北部地区……
    ……
    宋军将燕地的富户(押)送给金人之后,燕地富户的田宅,很快就被常胜军肆意占据。
    有人指责王安中,说他对此不闻不问,坐视不管。
    王安中一概不理。
    其实,王安中对此也很为难,他虽然是燕京的最高行政长官,但对于此事他也真是管不了,因为将燕京富户田宅交与常胜军是朝廷的重大决策,他岂敢违背?
    常胜军四处骄横跋扈,发生了多起侵夺民田之事。
    因而,民不聊生。
    更为悲惨的是,有些原辽臣的家属竟变成了乞丐,他们处处遭受困辱,甚至无辜被常胜军杀戮,而又状告无门。
    由于常胜军的抢掠和骚扰,由于宋朝政策的失误,由于燕山府的软弱与茫然,导致燕京地区许多人家更加流离困踬,使得大宋重失燕人之心。
    燕京人对大宋很失望,在他们看来,大宋别说跟辽国和辽东相比差远了,甚至都不如女真人。
    可惜!
    民心与民意产生的变化,并没有引起童贯等人的注意。
    现在,童贯等人的心,全都放在了怎么跟赵佶交代上。
    童贯跟一众幕僚商议过后,给赵佶上了一份贺表,称贺收复燕云:
    恭惟陛下神机先物,前知北虏灭亡之兆。自政和八年,金国遣使通好,约结夹攻,至宣和四年,虏主播迁,耶律淳篡立,幽燕之民,久惧涂炭,延颈款关,愿归中国……
    纵观这份贺表,其实就是,将赵佶吹得英明神武、运筹帷幄,淡化宋军的两次大败,夸大大宋的政治正确,先是感化了高凤等人献了易州,又感化了虏中最强的常胜军献了涿州,最后感化了蔡仍献了燕云十六州,不战而屈人之兵,然后又吹出了几场本来没有的大捷。
    对此,赵佶并没有给于回应,倒是百官因此而朝贺,王黼更是给赵佶上了一道极尽吹捧之语的贺表,“陛峻明堂,既揭平朔之号;轩藏石鼓,仍题复古之名。锺虞铭金,则应牧野誓师之时;印章篆玉,则示汉将破胡之兆。承九清之命,而整神霄阴相之旅;建三辰之旗,而向太一下临之方……”
    不久,也就是在吴玠率领最后的金吾军离开蓟州之后,童贯和蔡攸接到赵佶的手诏,令其班师回朝授勋,将燕山府的军事统帅权交给詹度。
    詹度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爷爷官至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兼权参知政事,赠少保齐国公,显赫一时,其父亲官至翰林学士国子司业,可以说是世受大宋皇恩。
    詹度本人很有才干,政和初年知真州时,朝廷考核得优等,加直龙图阁,三十六岁就担任两浙转运使(即浙东、浙西两路转运使),掌管两路财赋兼有监管督察州县地方官吏的权力,宣和三年出任马步军都总管、中山安抚使等职,镇守河北战略要地中山府。
    童贯一直很赏识詹度,这些年来也一直不留余力的提拔詹度。
    当初,蔡仍跟赵佶要詹度,也是童贯向赵佶进言万万不能将詹度给蔡仍的。
    詹度很感激童贯对他的知遇之恩,因此,在代表燕山府给童贯和蔡攸送行时,詹度作了一首《平燕云》,称赞童贯和蔡攸为英雄:“长亭春色送英雄,满目江山映日红。剑戟夜摇杨柳月,旌旗晓拂杏花风。行时一决平戎策,到后须成济世功。为报燕云诸将吏,太平取在笑谈中。”
    童贯和蔡攸班师回朝后,王安中发出通告,招集散民,安抚民心。
    那些因避祸而逃到山中的燕地居民,开始陆陆续续地返城,燕京城里逐渐有了一些人气。
    此时,夏军已经在不甘之下回国了,金军的主力也已经退到大定府(原辽中京)了。
    杨可世和姚平仲率陕西河北诸道兵、郭药师率常胜军分别驻守在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等战略要地,以防各方袭扰。
    燕云地区原来的地方行政机构已基本瘫痪。
    蔡仍手下的官吏就不说了,全都被蔡仍带走了。
    辽国原来的那些地方官员,大部分被蔡仍带走了,一小部分投降了金国,一小部分去平州投了张觉,一小部分去夹山投了耶律延禧,还有一小部分跑到乡村隐居起来不接受大宋的委任。
    而投降大宋的那一小部分原辽国官员,也因为大宋不信任他们,而被大宋调往内地。
    与此同时,大宋又从内地调来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