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那些事儿》第七章

中师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目录
   开学一个多月了,赵弘毅和班里许多同学都没有离开过校园。他渐渐熟悉了中师校园生活的节奏,在这里他学会了自己洗衣服,每天学习、看书、适当运动,整个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他喜欢上了这种“湾里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生活。这种日子对于喜爱学习、求实上进的十五六岁少年们来说是相当可贵的,让他们远离了闹市的喧嚣,和各种不良风气的交叉感染。很多年后,赵弘毅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可以静心读书、潜心研究的心境,便愈发怀念那个早已远去的时代。
    终于迎来了难得的星期天,班里的不少同学商量着要进梁州城里去逛一逛。吃过早餐,赵弘毅和王振、孟飞三人相约一块儿准备进城去见见世面。
    从学校进城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全程需要步行。先是要经过九里湾的石子路来到西津渡口,然后再乘坐渡船过沔江,接着要穿越几里长的西关街道,最后才能到达中心城区。
    一到周末,九里湾便热闹起来。从校门口到西津渡口,人员来往,络绎不绝,这其中绝大多数是梁州二师的学生,他们步行者居多,也有部分老师和学生骑着自行车过渡进城的。赵弘毅他们三人来到西津渡口时,已有很多学生在此等候过渡了。因为当天只有一艘机动渡船来往,无论是过往都需要耐心等候,而且每一次都不能超员,需要排队。
    虽然梁州二师和城区只隔着一条江,在江边就能看见梁州西关,但也实在是不方便地很,光来回过渡就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赵弘毅心想,人们经常说:宁隔千座山,不隔一条江,说的就是这意思吧。当然也可以不用过渡,直接沿着新生到校时候所经过的黄土路步行到梁州城北桥头,过桥即可。只是这条路要经过荒无人烟的黄沙沟,治安状况很不好,而且路很难走,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除非渡船停摆,一般很少有人选择从那里步行进城。
    赵弘毅他们终于排队上了渡船,船费两角钱,三人AA制各付各的帐。有一些从来没有坐过船的学生对过渡惊奇不已,这里瞅瞅,那里瞧瞧,船老大一声大吼,“都给我坐好,不想过去的,下去!”王振不由得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大家坐整齐了后,船太公便提锚,撑篙,转向,向江对岸进发。船舱里只听见柴油机的轰鸣声,小声说话根本听不见。十几分钟的行船,让大家有闲暇时间来欣赏这条美丽的江水。此江名唤沔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江水以清澈而著名,在梁州城向上十多里处,修建了一个大坝,建了水力发电厂。江水因此受到大坝调控,时而满江河水,浩浩汤汤,时而水流骤然减少,只看见满江的砂石。
    下了船,赵弘毅三人像脱缰的野马,几乎是一路小跑着穿越了西关古街,他们要赶时间去看电影。
    赵弘毅提议到梁州影剧院去看,参加中专考试时他到那里去看过一次,电影院地方大,上档次,环境相当不错。
    运气真好,到达影剧院时,电影还有5分钟才开演,三人AA制买了电影票,抓紧时间进场。电影是《黄飞鸿》,一个半小时的功夫片,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打斗场面也是精彩万分。十五六岁正是好动的年龄,这种片子很对三位男同学的胃口,赵弘毅也因此很快就记住了宝芝林,记住了牙擦苏,记住了黄飞鸿的无影脚,好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他都觉得这个电影很带劲儿。
    电影散场了,三人开始在街道上漫无目的的闲逛。三人一路闲谝,不知不觉便走到了解放路的体育场,周末的运动场上自然是热闹非凡,足球场上两支球队正在紧张比赛。老实说,赵弘毅他们三人对足球比赛不感兴趣,更准确地说实在是看不懂。旁边的篮球场也是人头攒动,原来梁州师范学校(一师)和梁州农校、梁州卫校的几支球队正在这里打比赛,现在场上比赛的是梁州师范对阵梁州卫校,三人当然是自发的选边站队,当起了梁州师范的啦啦队,谁让天下师范是一家呢!爱好篮球的王振直觉得手心发痒,好想上场。
    “这个球应该传过去,你打什么孤老球嘛!哎这个球你传什么传,直接上篮嘛,机不可失。我把你们几个都服了,都想当英雄,耍威风,不懂得配合,五个人团结地像五个人似的!”此时王振给另外两人热情地当起了现场解说。赵弘毅笑道:“王振啊,我看你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咸萝卜淡操心!”
    体育场在城里,热闹是属于城里人的。三人继续闲逛,来到了天鹅湖广场,说是天鹅湖,既没有天鹅,也没有湖水。只见一个大理石妇女塑像,赵弘毅和王振不知是何含义。
    “这里大有文章。我听高年级老乡说,梁州城里有三个标志性的物件,一个就是这天鹅湖广场上的妇女像,另外两个在梁州大桥进城大门上,分别是四只铁牛和一只飞雕,象征着外地人对梁州的整体印象,那就是又牛,又刁(雕),又泼(妇)。”
    孟飞一席话把另外两人逗得笑得直不起腰,不由得感叹:“哎!也不知是那个家伙对梁州不满,竟然这样杂酱咱们梁州人。”
    天鹅湖广场是梁州的市中心,所在的银州路是梁州城最繁华的地段。整个银州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这对于早已习惯了寂静九里湾生活的三个中师生仿佛是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好东西太多,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王振买了一支长笛,孟飞则看上了一双板鞋。赵弘毅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不禁有了买这买那的心动,可当他手触碰到裤子口袋里羞涩的几张毛票时,终于还是忍住了,他想起了身体单薄的父亲在土里刨食的艰辛,他必须学会克制自己对优越物质生活的幻想。口袋里的几元钱还是最近一个月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他的想法是买一本早已心仪已久的小说——路遥的《人生》。
    穿过银州北路,三人来到了位于西大街口的新华书店。周末的书店也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三人进了书店,分头行动,寻找各自的最爱。王振买了一本《庞中华钢笔字帖》,喜爱书法的孟飞买了一本颜真卿多宝塔碑字帖。赵弘毅找啊找,终于看见《人生》这部小说了,而且只剩下唯一的一本,此时正懒懒散散地躺在一大群小说中,待价而沽。赵弘毅看看单价,不便宜啊,3.8元,这可是他接近四天的生活费啊!买还是不买,这都是一个问题。把口袋里的毛票全取出来,只有3元钱,还差8角钱。
    “我出8角钱,到时你看完后,让我看一遍,书还是你的,钱不用还!”王振看出了赵弘毅的尴尬,爽快地说。
    “那怎么行,算我借你的,下次还你。”赵弘毅不想占这种便宜。
    “行,怎么做都好说”。王振拗不过赵弘毅。
    走出书店时快到四点半了,三人的肚子都开始咕咕叫了。赵弘毅现在口袋里没有一分钱了,心想只有坚持到回学校食堂吃了。孟飞看穿了赵弘毅的心思,提议由他请客,请大家去吃一盘梁州蒸面。孟飞家里条件不错,父亲是邮电所长,哥哥是教师,零用钱比较宽敞。赵弘毅和王振两人实在是盛情难却,那就去吃吧。
    梁州蒸面乃梁州一绝,是梁州美食文化的代表。作为一个最地道的梁州人,每天早上最过瘾,最享受的就是来一盘正宗的梁州蒸面了。蒸面以小麦面粉为主料,添加少许食盐用水和成面浆,将面糊盛入表面擦有食油的铁制或铝制蒸面锣里,放入大口铁锅水里蒸,数分钟后,一圆形、青黄、柔软的蒸面即成。再配之以豆芽或黄瓜,浇上蒜泥、芝麻酱、油泼辣子和秘制的醋汤即可食用。其好坏,一是看面的筋丝、色泽、柔软度,二是看佐料,特别是熬醋和油泼辣子。俗话说,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梁州城里的蒸面,有名气的如刘家蒸面,谭家蒸面,兰家蒸面等,都有自己密不外传的秘方。
    现在三人正走在西大街上,前面不远就是兰家蒸面了。这家店子基本上每天开12个小时左右,很多都是回头客。三人找个位置坐下,孟飞叫了三大盘蒸面,外加一大壶七里稠酒。兰家蒸面果真名不虚传,当然也是肚子饿了,三人吃起来格外的香。再喝上一大口七里稠酒,简直是沁人心脾,爽到心尖儿上。
    赵弘毅是第一次喝七里稠酒,以前他喝过腊酒,喝过宴宾酒——一种酸甜酸甜的酒,这土法酿造的稠酒喝来味道极为香甜。就着蒸面喝稠酒,也是梁州城小老百姓的标配,梁州二师很多同学到了周末也都会三五成群的到外边小店里来一次,而赵弘毅今天还是头一次,禁不住劝,多喝两碗,结果很快有了反应。稠酒虽好,但也不可贪杯啊。这酒喝多了会上头,而且是慢慢地发作,三人很快都上了脸,红红的,赵弘毅走出店门时甚至有点飘,暗自后悔不该喝酒。
    带着三分酒意,三个同学往学校走。估计此时渡口怕是要停摆了,三人决定从梁州大桥过去,走黄沙沟土路回去。这黄沙沟到今天,高楼已是鳞次栉比,在那个时候却是一片荒芜之地,很远都没有一个人家,据说有一些坏人就经常在这里打劫,挣点买路钱。很多学生一般都不从这里走,今天赵弘毅三人一是时间有点晚,二是带点酒劲儿,便把这点危险也不放在眼里了。
    不过渡船,走路回学校也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沿着新生报到时走的公路,有点远路,另一个是从梁州北桥头往下走,到达沔江边,沿着沔江往上游走,一直走到九里湾水泥厂,再往九里湾方向走。三人决定抄小路走,这样可以少走一些路,节省时间。
    夕阳西下,三人在沔江边散步,倒也十分惬意。晚霞投射在江水里,半江瑟瑟半江红,煞是好看。远远看去,一对恋人正在江边的一块草坪上拥吻,三人赶快逃也似地从旁边奔跑过去,仿佛是他们干了什么亏心事似的。走过去后,王振直喊叫,应该多看一会儿,这比看爱情电影还要过瘾,其他两人直笑他没出息。
    平安无事。半个小时左右,他们就看到了九里湾水泥厂冒着黑烟的烟囱了,觉得安全了!原来此处就是荒凉一点,并没有传说中的可怕。孟飞说,他今天算是真正明白小马过河寓言故事的真谛了。
    回到学校时已经快6点了,班里同学也没有闲着,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打排球,有的在打羽毛球。还有几个同学正在操场上学骑自行车,摔倒,爬起来,再摔倒……热心帮助的同学一边反复的讲解骑自行车的要领,一边跟着车跑。赵弘毅前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