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剑曲》正文第九二回保康县初显龙虎威生龙寨再试破邪剑[2]

笏剑曲最新章节目录
   原是明廷将军,因不得志而流落江湖,聚了些亡命之徒专杀贪官恶霸,混得‘盗跖’、‘天下第一盗’名号,当年参加荥阳大会时,你我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他在此间起兵,一则将我二人逼反,二则借刀杀人除掉先前投降官军的各路反王,真是一箭双雕。只是,他乃江湖草莽,手下仅有十七个兄弟,怎么突然能聚齐一万多人,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张献忠道:“他唐海如何发的财我不管,可左良玉虽说是来围剿唐海,实乃借道伐虢,他率三万精甲前来,我张献忠不得不反了。”
    徐以显提醒张献忠道:“将军自归顺以来,朝廷不曾亏待,今日起兵,出师无名。”
    张献忠愁眉紧锁:“是呀,出师无名,兵家之大忌,我正为此事苦恼,汝才兄向来多谋,可有妙计教我?”
    罗汝才笑了笑:“将军在谷城这份清闲日子,想必是花了不少银子换来的吧?将军可知百姓最妒什么,皇上最恨什么,贪,当官的贪污,百姓妒之,皇上恨之。”
    张献忠当年被困,大肆贿赂熊文灿,熊文灿贪财,受了金银,向朝廷上表力举招抚张献忠,并为他请官,请关防。朝廷受降后,着张献忠驻守谷城,张献忠又行贿谷城、房县各级官吏,麻痹官府,私下里却暗中招兵买马,积蓄力量。
    听了罗汝才的话,张献忠喜道:“有了,有了。”
    徐以显也恍然大悟,连道:“妙计,妙计。”
    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谷城复反,率军攻破县城,斩杀县令阮之钿,在城内到处张贴告示曰:
    八大王张献忠昭告天下:献忠念天下苍生之苦,帅麾下将士偃旗息戈,收弓藏剑,弃千秋功名,俯首归于王化。怎奈总理熊文灿日日索要财物,州府百官个个逼取钱粮,一年之间,熊文灿索银十二万两,左良玉八万两,郝景春七万两……,众官贪得无厌,致使将士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数千壮士义愤填膺,人人欲反,献忠无奈,只得顺众意,随民心,举旗抗暴,为天除贪。
    本以为李自成兵败,张献忠、罗汝才投降,天下复归太平,崇祯皇帝和明廷大小官吏皆长长地吁了口气,谁曾想忽然间从大巴山又冒出一个破邪立正大元帅,虽然只有一万多人,却将天下复又搅浑,张献忠、罗汝才贼性未改,趁机起兵再反,其他蠢蠢欲动的流寇岂不又要作乱了?
    消息传出,崇祯皇帝大骇,又听闻熊文灿、左良玉等人贪图钱财,勒索张献忠,逼他再反,不禁大怒,传旨削熊文灿、左良玉官职,令二人戴罪剿贼。复诏兵部尚书杨嗣昌,赐尚方宝剑,命督师平寇。
    杨嗣昌火急火燎地来到襄阳坐镇剿贼,先将熊文灿、左良玉责骂一顿,后令二人急速追缴张献忠、罗汝才、唐海,限令两个月内擒获三贼。左良玉并未收受张献忠一两银子的好处,皆因张献忠、罗汝才使诈,才蒙此不白之冤,先被朝廷降罪,后遭兵部尚书痛骂,满肚子窝火无处发泄,只得与熊文灿一道,领着大军星夜兼程朝谷城出发,誓要生擒三贼。
    张献忠侦知熊文灿、左良玉率数万精兵朝谷城加速赶来,当即弃了县城,帅军攻取保康,又与罗汝才合兵猛攻房县,擒杀县令郝景春。杨嗣昌得报,气急败坏,急调河南各军火速合围房县,誓灭贼寇,对那些早已投降明廷的农民军首领,则尽行解除兵权,令杀敌以证清白,作战不力者,俱斩。
    商洛山位于秦岭东南,绵延百余里,山高沟深,林密洞多,藏身期间,虽千军万马莫能寻也。
    这日聚众议事,唐海道:“张献忠、罗汝才已反,二人在罗猴山伏击左良玉追兵,杀副将罗岱,歼灭官军万余人,左良玉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现二人帅军西入四川,熊文灿、左良玉领河南精兵五万尾随跟去,中原空虚,正是我军游天戏地之时。”众将大喜。
    正议间,金子来报:“禀元帅,有一樵人求见。”唐海道:“请进来。”
    樵人三十余岁,见唐海拜道:“末将乃闯王麾下将领活地草贺宗汉,闯王潼关失利,入商洛山厉兵秣马两年,得闻有好汉起事于神农架,扬威于保康县,特命精干兄弟四处打听,探子回报说是‘破邪立正大元帅’举义,猜想是救命恩人,遂令末将前来寻找,相邀唐英雄金钟山共议大事。”
    唐海大喜:“闯王可好?”
    活地草道:“闯王在山里已经募得新兵一万,正欲经略中原,怎奈熊文灿、左良玉大军驻扎在河南一带,因而不敢轻动。闯王时常想念唐英雄,言唐英雄纵横江湖,官府诬为‘天下第一寇盗跖’,实乃天下第一英雄,若能得他相助,何惧熊文灿、左良玉。”
    唐海道:“闯王过奖了。唐海落魄于江湖,携兄弟们学古之侠者,快意恩仇,有酒有肉足矣。怎奈明廷残暴,当年的十三家七十二营八十一反王多遭官军毒手,唐海不忍见天下义旗折杆,故起兵于大巴山,但愿能抛砖引玉,再引豪杰复出以救天下苍生。”
    活地草道:“太好了,闯王早晚盼着与唐英雄一见。”
    唐海道:“我亦时常挂念闯王,请回复闯王,唐海择日亲往拜访。”
    活地草再拜而去。
    唐海道:“闯王李自成潜伏在金钟山,离此百余里,我欲亲去相访,相约共进,同取中原,众将以为如何?”
    枭龙道:“我军仅有一万八千多人,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若能与其他兄弟义军同进共退,可保万无一失。”
    柳甲道:“龙哥所言甚是,只是合兵一起,只怕人家并不认同元帅的破邪立正不枉一人。”
    阿拉太道:“十三家七十二营八十一路反王,不少首领都是打着义旗专干不义之事,我们与之合兵,谁敢保证同心同德?”
    段七建言道:“闯王虽赐元帅破邪剑,许诺不杀良善,赋元帅监军之权,但听其言还须观其行,柳甲、阿拉太二人所虑不无道理,元帅可先去与闯王会上一会,合与不合,见机行事。”
    唐海点头称是。
    翌日,唐海带枭龙、段七、阿拉太、山勇、世安、柳甲、叶阳、斯仁、王风及三十名士兵纵马前往金钟山。到一三叉路口,唐海犹豫不前,问樵人道:“大哥,请问金钟山如何去?”那樵人见这一行人虽不披盔甲,却个个威武彪悍,猜到是起义勇士,问道:“将军哪里来的,要去金钟山为何?”唐海下马施礼道:“不瞒大哥,在下乃大巴山义军,听闻闯王在金钟山,特来相会。”那樵人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指路与你,左边这条路就是去生龙寨的。”
    那樵人说完就走,叶阳怪道:“这人好生奇怪,我们要去金钟山,他却告诉我们去生龙寨的路。”斯仁笑道:“我看他身强体壮,说话却无头无脑,定是个疯人。”那樵人头也不回,高声道:“闯王在金钟山娶妻生子,如今世上再也没有什么金钟山,只有生龙寨了,哈哈哈哈。”
    唐海来到这绝世美景之中,一直脸露欣喜之色,听了樵人之言,脸容渐渐变得严肃起来,勉强朝樵人拱手道:“多谢。”然后上马朝左路走去。叶阳道:“好一个闯王,兄弟们死的死,亡的亡,逃的逃,散的散,他倒好,躲在深山丛林里娶妻生娃,还将金钟山改名生龙寨,这德性还当什么义军首领?”斯仁接过话题道:“哈哈,说的是,我看这闯王也非贤主,跟他合什么兵,莫若我们单干,杀出一片自己的天下来。”叶阳大喜,附和道:“对对对,我们何必投靠闯王,凭我们兄弟十八个……”
    “休得胡说,”唐海截断叶阳的话,勒住马头不动,众人也各自勒马停下,唐海对众人道:“天启末年,朝廷无道,天下义士纷纷揭竿,大小头目数以百计,朝廷十余年来动用百余万军队围剿,义军勇士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散的散,原来的义军头目小秦王白贵、过天星惠登相、整世王王国宁、托天王常国安、十反王杨友贤、关索王光恩、整十万黑云祥、混世王武自强、破甲锥关勇均纷纷投降,就连张献忠、罗汝才这二位众望所归的首领也都投降了朝廷。闯王起兵一来,与官兵作战数十场,遇险无数,几次命在旦夕,却从未投降过朝廷,即使潼关兵败遁入商洛山中,依旧是白天操练军士,夜晚苦攻兵书,亹亹自强,誓要与明军一争天下,以唐海看来,闯王乃当今天下真英雄也。我等兵少将寡,如要单独作战,与流寇无异,迟早要被官军剿灭,只有与闯王联合,方可立足中原与明庭一争高下。二位将军切不可因此小事而误判了闯王。”
    叶阳笑道:“好了好了,全听元帅将令还不行么。”
    唐海苦笑一声,拍马又行。
    枭龙问道:“元帅,这些义军有多少人马,怎么个个都称王?”
    唐海说:“虽然称王,实际也就几千几万士兵而已。”
    段七笑道:“严格说来,他们算不上义军,流寇而已。”
    阿拉太冷笑道:“这些热衷于称王的,我看都是些狂妄自大的权力狂,非真正雄才大略的救世明主,早晚都得失败。”
    唐海仰天而嘘道:“说得太对了,我等当以此为戒,切切不可狂妄。”
    众人一路疾走,忽见路边有一竹亭,亭中有酒有肉,桌边趴着三个汉子正在酣睡。唐海等人颇觉奇怪,勒马驻足观看,那三人被马叫声惊醒,其中一人见了唐海等人,揉揉眼,惊问道:“好汉可是唐英雄?”
    唐海道:“在下唐海,三位兄弟是?”
    那人大喜:“闯王得知英雄要来,命我家将军在此竹亭设宴等候,闯王叮嘱我家将军道:‘唐英雄是我救命恩人,恩人明日不来,你就等至后日,后日不来,你就等至大后日,十日不来,你就等至十一日,总之,等到他来为止。’我家将军就带领我们三人来此竹亭恭候英雄。”
    叶阳道:“既如此,你家将军人呢?”
    那人道:“我家将军在此等了许久,见唐英雄未来,遂去给岳父母送些钱粮,着我三人在此,他去了有些时候了,想必快回来了,各位好汉且在亭内稍坐,吃些酒肉,等会我家将军来了,我们一道去见闯王。”
    众人大喜,下马入亭吃喝起来。唐海问:“你家将军是谁?”那人道:“我家将军贺宗汉,江湖人称活地草。”
    吃了一会,叶阳内急,喝了一碗酒,急急去找茅房,走了许久找不着,见远处有一小村子,料想有茅房,遂快走过去,果在一户人家屋后找了一间。解完内急,叶阳提着裤子一边走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