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宫阙:阳关曲》第四十四章立功

汴京宫阙:阳关曲最新章节目录
   南境之战,赵光义派遣了三位老将先后奔赴战场,另有大将十数员,精兵八万,以显国威,然而,对比之下的瓦桥三关,防守就薄弱多了,辽人正是瞅准时机,也顾不得两国睦邻修好之交,两万精兵,夜袭三关口重镇,攻破雄关,折损大宋守边将士万余人,消息传回汴京,朝廷内怨声载道,皆言辽国出尔反尔,妄结邦交。
    “既然是辽国不仁,休怪我们不义,依臣弟之见,便将辽太子一行人囚禁于此,勒逼辽军退兵。”秦王赵廷美先奏一本。
    兵部尚书卢多逊接口道“辽国明打着与我朝修好的名号,却趁我军与南境交战之时下此暗手,实非君子所为,秦王殿下所奏有理,还望官家采纳。”
    “万万不可”赵元佐抬手阻拦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况乎我朝礼仪之邦,父皇,既然两桩婚事已定,断无反悔之理,三关之乱,另派强将便是。”
    丞相赵普出班说道“陛下,三关之乱,原是受命于上京辽主,并非太子隆绪,加强看守即可,万不可明言囚禁,倒显我朝无容人之态。”
    “莫非宰执大人认为,太子隆绪、驸马韩昌对出兵之事一概不知嘛!韩昌可是辽军总帅,没有他的兵符,谁能调得动兵马。”潘美厉声质问道。
    赵普侧身打量他一眼,亦没有争执,只是继而对赵光义说道“知或不知有什么所谓,而今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将这三人留在大宋境内,前敌是输是赢,我朝皆有筹码,但如秦王殿下所说,以囚禁之法,此举恕臣不敢苟同。”
    赵光义眉头一蹙,问道“依众卿之见,与辽此战,何人堪担主帅。”
    众臣四下观望,一时竟无人答话。
    堂上寂寂,未等来赵光义的第二声问话,倒是传来潘美带着几分讽刺的话语,“当日南境犯边,诸大人请奏派遣精兵强将,臣便觉不妥,奈何诸臣同奏,官家也不好推辞,便抽调了大半精锐伏击区区南越、李朝,今强兵犯边,倒落了个束手无策,陛下当日若听臣苦口相劝,何至有今日无将可派的局面啊!”
    “无将可派”赵元侃反问,“潘大人最好慎言,我泱泱大宋,岂会无将可派,大人何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请陛下明鉴,非是老臣长他人志气,陛下细思,符国舅、高驸马、曹国公、杨元帅,此四人皆熟知辽国作战手法,乃是带兵破辽的最佳人选,如今他们却都陷入南境激战,难以抽身,我朝哪有挂帅破辽之才啊!”
    潘美侃侃而谈,他人皆默默未语,君臣一时僵在此处。
    “陛下~陛下~”
    连声呼喊,传上朝堂,这声音浑厚低沉,颇为熟悉,众人细辩,原是韩昌。
    赵光义命人传他上殿,韩昌匆匆入内,满脸惶恐,近前便拜俯道“皇帝陛下恕罪,本帅实在不知上京君主之意,竟然扰乱边疆,望陛下恕罪。”
    韩昌惺惺作态、诚惶诚恐之状,倒是十分足,赵光义冷冷瞥了他一眼,说道“韩驸马何必行此大礼,所谓不知者不罪,既然驸马不知内情,朕又怎好迁怒于你。”
    “多谢皇帝陛下盛恩。”韩昌行完礼站直身子,赵光义继而道“祸事已起,依韩帅之见,宋辽二朝该不该继续缔结姻亲呢!”
    “我大辽诚意满满,公主亲至,太子送亲,岂能任意反悔。”
    “既然韩帅如此说了,朕也就不改前言,此番前敌交战,胜负一见分晓,还望驸马爷仍能不改初衷。”
    “哈哈哈,皇帝陛下,咱们拭目以待。”
    “拭目以待”赵光义嘴角含上一抹浅笑,眼神中带着几分不可猜测,他做事总是让人猜不透,就像往雁门关派将,也不过是命符昭寿带着两万人马,更不可思议的是,竟然一改败局,捷报频传。
    这个谋划,赵光义做了许久,从他召见杨延昭的那一日,就在为此战做着准备。
    杨延昭并不知道韩昌的谋划,他只是知晓韩昌为人古怪,喜欢把棋局搅乱,再自作聪明地去走一盘好局,在辽示好的关键时期,谁都不会防备辽军此时的进攻,他若算准这一点,就必然会在与宋联姻之时出手一击,直到南越来了战表,杨延昭才算猜到他的谋划,因而特意助他一臂之力,加速他计划的推行,因此,没有什么南境战败,杨业率兵去的并非南越,而是瓦桥三关,那折损的一万将士,不过是个噱头,这一切安排,无非想让辽军放松警惕,事实上,辽军确实上套了,何止他们,就连韩昌也认为自己计划缜密,乃必胜之局,不料却是一场大败。
    三日内,宋军连夺三州,杨延昭单枪匹马立斩辽军四员大将,仅仅十日,雁门关大捷,那胯白马、执银枪的杨家六郎,凭此一战,扬名边关,多年后仍追随他的宋军将士一直都记得,那面如冠玉的少年,拧枪蹙眉,百步生威,宛如战神临世,眉间一蹙,便是世人难及的豪情。
    班师回朝之时,旌旗蔽日,高头大马上的杨延昭,满面春风,阳光映着他棱角分明的脸膛,笑意展露在嘴角,两侧是为他欢呼的民众,前方是迎接他的同僚。
    那是杨延昭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俯视汴京,那时的他,桀骜不羁,血气方刚,风发意气,好个公子年少,那时的他,满心满眼所求的功名,只是为了求娶她。
    汴京城内跨马游,他多渴望在人群中能见到柴熙云,可他又知道,郡主终是君,有诸多的规矩束缚,她不会挤在百姓中等着荣归的自己,如今的她,还是宫城中守着礼仪的宗室女,名分一日未定,礼数便一日不能乱。
    一路上思绪缭乱,被兄长和高琼郑印几人拥着进了皇宫,文德殿外,远远传来符昭寿爽直的笑声,“痛快,这仗打得真是痛快。”
    符昭寿比六郎早启程一日归京见驾,杨业则率万余人马归置三关事宜,三人分三路行军,自然归京之日有所出入。
    “国舅爷”诸人各自见礼,符昭寿忙摆摆手,拉住六郎笑道“走,领你请赏去。”
    文德殿内,赵光义眉目舒展,笑容满面,目光来回打量着杨延昭,神情中是掩饰不住的欣赏。
    “不愧是将门虎子,洞悉微情,缜密筹划,免去我朝大祸,能震慑辽邦,卿功不可没。”
    “此番本是侥幸猜测,实非臣一人之功,更是多亏陛下善纳谏言,战场上,又多亏国舅爷与家父统筹安排,才有今日班师回朝之荣耀。”
    “虚话”符昭寿轻声怨了一句,转而对赵光义说道“官家打算如何封赠有功之臣呢!”
    赵光义明白符昭寿的意思,他一个堂堂侯爷国舅,愿意给晚辈后生当马前卒,无非是想成了杨延昭的一桩功劳,好让他顺理成章求娶柴熙云,赵光义对这桩婚事原没有什么意见,也乐意成人之美,只要杨延昭开口求,他便顺水推舟,做成这个人情,故转向杨延昭问道“朕让你求,你求什么,朕给什么。”
    符昭寿轻搡搡他的胳膊,杨延昭深吸口气,俯身下拜道“臣斗胆求陛下收回成命。”
    赵光义蹙着眉头,反问道,“什么成命。”
    “同昌公主和亲辽国的成命。”
    赵光义笑容僵住,眸光霎时变冷,低声怒责了句“放肆”。
    “六郎,休得放肆。”符昭寿暗暗提醒道。
    杨延昭叩头道“臣知道和亲原为睦邻,但辽国惯会出尔反尔,如此善变之邦,怎配与我朝联姻,况事关公主一生,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赵光义紧抿双唇,盯着杨延昭的身影,半天才说道“你不为你自己求,就为了和朕说这一句不可能改变的话,你愚钝至极。”
    “陛下息怒”符昭寿忙解劝道“六郎也是惯知辽人习性,替公主担忧罢了,既然他还没有想好求什么,便不求了,官家,您说呢!”
    符昭寿有意调和,杨延昭又是有功之臣,赵光义自然不好搏了面子,长出口气稳住情绪说道“国舅言之有理,既然你不知求什么,便先欠着,等你有所求之时,再来见朕,跪安吧!”
    赵光义摆摆手,符昭寿拉着杨延昭行了退礼,便急匆匆地出了宫门。
    “你怎么这么糊涂”符昭寿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官家满心欢喜准备应允你与云儿之事,你倒好上来替不相干的人求,你不想娶云儿了不成。”
    “想”
    “那为何不求。”
    “不是时候”
    “不是时候,怎么算是时候。”
    “六郎同郡主还有些话没有说明白,恐怕郡主介怀,故而还不能贸贸然求亲。”
    二人话赶话,符昭寿已是气得晕头,却见杨延昭倒是神色平静,语气平静,他更觉火气上头,指着六郎欲言又止了几次,扔下一句“懒得管你们”便拂袖而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