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工程师》第396章各措并举

大宋工程师最新章节目录
  
    qu
    地主拿着大片土地无法耕种,还得上交不菲的地税,自然不情愿,于是开始降低租金或降价卖地。
    高峰的信贷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买得起少量土地,于是,在大沙河一时间还见不到成效的时候,土地回流已经出现。
    实际上高峰还有第三项措施,那就是减免和改制农业税,对低于一定面积的土地减税,对超出这个面积的土地大量征税。从而使土地尽量均衡,只是这一条朝廷没有通过,他也不敢私自实施。
    当然,这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为此,高峰派人严格监控着整个进程,一旦出现问题,将及时进行疏导并做出适当调整方案,以免出现矛盾。
    土地回流已成必然,土地的利用率便成了问题。
    高峰在保证有效耕地的同时,大力倡导种植业和养殖业。特别是鼓励农民多养鸡、养猪和种植经济作物,其中,前期做的一些工作很快发挥了作用。
    把养鸡养猪的方法传授了出去,同时由高家作坊出面,签定收购肉类合同,这就保证了农民的养殖收成。
    因塑料管的应用,沼气灯和炉灶的使用已经不成问题,高峰于是在全县推广沼气池应用方案,这样,在各家用上沼气灯和沼气炉的同时,养殖产生的废料也可以先发酵再入地,对肥力又是一种提升。
    塑料薄膜的出现,使大棚蔬菜种植成为可能,反季节作物已不成问题,这又成为一种潮流。
    期间,高峰除利用好李奇坤的那些棉籽外,还派人向南方大量收购棉籽,而棉花的推广应用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还为纺织厂提供了原料。
    做出上述改变的同时,高峰还对劳动工具进行了改进,比如,对犁铧重新进行了设计,结构更合理,也更轻便,耕地效率更高;设计出了播种机,播种效果和效率也取得实效,如此等等。
    可以说,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土地的利用率得了有效提升,虽然粮食的产量照后世相差还太大,却已让人看到了希望。
    高峰有信心,只要化肥和新式粮种出来,农业种植又将是一大突破。
    所有这一切汇于一点,那就是多种经营,环环相扣,在保证全县“东稻西麦,南果北盐。”整体格局不变的情况下,灵活地穿插各类农副业生产,保证了农民的既得利益。
    发展之策的重中之重还是工商业,只是在这一块高峰却变得相当谨慎。
    经历过后世的改革开放,高峰深刻的知道商人的利益观,诚如古人所说,商人重利。那种重利是发自骨髓的性情,不是靠劝劝就能改变的。
    事实上,工商业的发展就是利用商人的“重利”,而其带来的危害也是因为“重利”。
    有人说“酒把感情喝厚,钱把感情玩薄”,这话一点都不错,为了利益,一些人不择手段,就是亲人也能痛下杀手,何况是他人?
    高峰倡导工商业发展,但那是规范而诚信的工商业,若做不到这一点,还不如不发展。
    工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带来的就是制假造假、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这三件可以说是悬在科技进步、生命安全和人类发展头上的三把利剑,一个不小心,就会失控。
    因而,高峰进行多方筹划,首先制定出来的就是行业规范,对全行业都做了要求。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实效监管才是主要途径,他为此专门成立了监管部门,一旦发现有不法行为,除了坚决制止外,还进行重罚;同时,鼓励全民进行监督,对举报者给予重奖。
    所以,工商业发展还未步入正轨,县府一系列防范措施便先出台了,高峰此举正是为了防微杜渐,使人们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
    有了依仗,高峰便开始划定商贸区和工业园区。
    西城搬迁用时半年就已完成,相应的商铺和柜台建设进展很快,高峰把这里作为商贸区,所有大中型贸易都将在此完成。
    城北有大量的盐碱地,种植不了庄稼,高峰划块出来,形成了工业园区。在这里建作坊,搞生产,使土地不浪费,而县属的几个作坊就是建立在此间。
    此外,他还对县城进行了规划,设定了美食一条街、服饰一条街、文化一条街,以及各类交易市场等等。
    当然,这只是一些大概的方案,细节还有更多,而且随着发展将发生变化,那时他还会进行调整。
    发展按部就班推进,过了忙种之后,高峰便开始了最为浩大的一项工程,那就是清河挖渠,如果这项工程完成,其意义将十分深远。
    为此,高峰不但组织了本县的民众参与进来,还向外地招人,力争在年内把它完成。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