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857》第七百七十九节昏君混臣

大国崛起1857最新章节目录
   北洋水师跟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爆发的海战,如历史上一样,北洋舰队完败,损失了五艘巡洋舰后,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撤退,日本没有一艘军舰沉没,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恨恨不已,哀叹哪怕是打沉对方一艘也好啊。
    对于这场海战从军事学上分析,有人认为北洋水师有指挥失误。水平低的,盯着北洋水师排出的舰首对敌阵形说事,日本则是侧舷对敌,可事实上是北洋水师舰首对敌更能发挥战斗力,因为军舰设计的缺陷,他们在舰首对敌的情况下,更能发挥主炮的威力,日本则是侧舷对敌更能发挥出火力优势。可以说双方都是根据自身军舰特点设计的战斗阵形,说不上是谁优谁劣。
    还有说北洋水师的炮弹里填沙子的,这也是不懂行的说法,此时的火炮就是这样。炮弹弹头中要么装填高爆炸药,增加杀伤力,要么装填沙石,增加重量。北洋水师重炮有优势,装填沙石增加穿甲威力是正常的,世界通用如此。北洋水师的炮弹都是进口,炮弹上没有什么可说的。
    水平较高的则说北洋水师的对敌指挥,当日本联合舰队开始在北洋水师面前展开机动的时候,北洋水师抓住了他们的脱节的情况,全体升火冲了过去,打算切断日本舰队。结果由于军舰速度慢,没能切断日本舰队,反而导致侧翼暴露给了日本舰队。
    这个指挥上是有争论的,有人说北洋水师的指挥官抓住了日本舰队航速不一造成的脱节机会,只可惜军舰速度太慢,没能抓住这个机会,所以说不是指挥官的指挥失误,而是装备的劣势使然。
    这其实就是给北洋水师洗地了,作为一个指挥官,不能根据己方舰队的性能做出正确的指挥,本身就是一种失误。由于北洋水师的失误,日本联合舰队用侧舷最大火力猛击北洋水师的侧翼,击沉了五艘巡洋舰后,北洋水师弹药耗尽开始撤退。
    跟历史上一样,北洋水师损失了一些巡洋舰,但是主力铁甲舰一艘未沉,甚至一艘未伤,战后统计,定远等铁甲舰遭受了上千发日本炮弹的打击,但是毫无损伤,岿然不动。这本来就证明,铁甲舰在对阵巡洋舰的时候,有绝对的优势。只可惜他们在没有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不得不撤退。
    所以这场海战最大的失利,恐怕不是指挥失当,而是炮弹不足的问题。
    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根据大明情报部门的反馈,竟然是满清皇帝光绪的直接原因。
    年轻的光绪皇帝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了相当不光彩的角色,当然历史上黑锅都给李鸿章背了,但事实上,李鸿章的表现,要比光绪好得多。
    首先光绪是主战派,年轻人主战,性格使然,但还有深层次的政治背景,光绪成年了。
    成年了就要亲政,但面对慈禧不肯轻易交出权力,一再拖延的情况下,光绪需要威望,这是他主战的原因之一,他需要一场胜利来为他亲政赢得威望。聚拢在光绪身边的一批主战派官员,都是清流,以他的老师翁同酥为首,极力主战。翁同酥又跟李鸿章是政敌,而且还有私仇。当年翁同酥的哥哥,就是李鸿章为曾国藩写的一封奏折,被发配去了新疆。所以翁同酥主战,还有借日本的手,削弱李鸿章权势的权谋在里面。
    年轻不懂事的小皇帝,带有私心的大臣,让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阴影。
    接着战争爆发后,光绪皇帝豪情万丈,大概想起了康熙、乾隆等祖先的丰功伟绩,自认为军事才能爆棚,完全看不上李鸿章这种军事起家的官员的指挥,不断的越级,圣旨甚至直接下到了北洋水师舰队之中。
    当时战争已经爆发,李鸿章不管是主战还是主和,其实战争都必须打下去了,但李鸿章确实给人一种不想打仗的迹象,北洋水师在威海迟迟不动,让光绪极为着急,下圣旨强行命令北洋水师主力出港。
    结果北洋水师出港护送陆军登陆之后,回程就被日本联合舰队发现,爆发了黄海海战,战后李鸿章立刻命令水师全部回港,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让水师出港作战。
    李鸿章是有责任的,作为一只纸面上占优的海军,他从没计划过主动出击,比如直接去日本海岸寻衅,从一开始就打算防守,这是李鸿章的指挥错误,如果能够主动出击,即便是败了,至少败得也有尊严。可惜北洋水师是一支私军,是李鸿章的政治本钱,打光了北洋水师,李鸿章就再也没有向清廷要钱的理由,也减少了一大依仗。只要北洋水师在手,清廷的京师海防就得靠着李鸿章,李鸿章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位置就无人能动。
    可如果没有光绪的瞎指挥,李鸿章即便保守,但也不至于葬送整个水师,毕竟他保守也好,也是想保住资本,不至于冒险葬送了舰队。只要北洋舰队保存势力,日本就无法在渤海湾登陆,清廷通过东北内陆运兵,与日本在朝鲜或者东北进行代价高昂的地面战争,未必不能耗死日本,这场甲午战争输的就不会那么惨。
    但光绪直接给舰队下令出击,完全不顾李鸿章所说的舰队炮弹准备不足的理由,而这个理由是真的。
    结果当北洋水师打光了炮弹的时候,日本海军主力舰上,还剩余上千发炮弹。如果当时北洋水师的炮弹充足,四艘铁甲舰怎么也能满足丁汝昌的愿望,至少打沉他几艘敌舰,可惜的是在重创了几艘日本巡洋舰后,只能撤退。
    中日舰队的对比,还有其他一些不同,比如日本军舰普遍比较新,新的优势是,他们的火炮射速更高,炮弹多是爆炸弹,他们的军舰速度更快。在消灭了北洋舰队的巡洋舰后,沉重的铁甲舰在速度上更加没法跟日本巡洋舰相比,加上李鸿章试图保留这些主力舰的私心,拱手放弃了制海权。
    朱敬伦不得不叹息一声,这场仗他们败定了,一个是什么都不懂的昏君,一个是试图蒙混过关的混臣,焉能不败。
    至此朱敬伦对满清朝廷再无期待,或者说只需要等他们给文人士大夫带去足够的耻辱,然后大明就该行动起来,争取满清精英的支持,然后一统天下了。
    尽管感性上更支持满清能给日本带去沉重的打击,但理性上告诉朱敬伦,其实日本打击满清越狠,对大明统一民族和国家更为有利。
    很快日本就给了朱敬伦这个机会,他们攻克了旅顺,然后发动了大屠杀。全民族哗然,全世界震惊,大明表示了激烈的抵制,派遣十万軍队抵达大连,从海陆两面封锁了旅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